第72章 文殊度化喜乐国国君(4.1k)(1/2)
第72章 文殊度化喜乐国国君(4.1k)
佛门中智、悲、行、愿分別属於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的標征,其中文殊表智慧、
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这和尚说他法號广智,李修安又莫名觉得他有些自来熟,加上他的行事风格很低调,李修安遂心中猜测这广智和尚可能是文殊菩萨所化。
西游中关於文殊菩萨亦有提及,除了他的坐骑下凡为妖,最出名的应该是乌鸡国事件了,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如来差文殊菩萨前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文殊领命变做凡僧,结果也不知说了些什么话,惹怒了乌鸡国国王,被国王下令用一条绳子捆了,在御水河中浸了三天三夜,如此这乌鸡国国王落了个三日换三年之灾。
话说如若真是文殊菩萨,这喜乐国国王关了他三个月,后面会有什么惩罚?
李修安有些好奇,应该不是关三年大牢这么简单。
这些狱卒沉浸在喜乐的幻觉中,把那些一文不值的茅草竟当成了金子,从文殊菩萨那番话,李修安亦能推测他们的心境被蒙蔽到了何种程度,因他们的心受邪物邪器影响,那颗心皆成了喜乐的奴隶,心中只有喜乐,故眼见皆为虚幻。
见这些狱卒全都涌进了牢房,哄哄,你爭我抢,李修安隨指一点,那牢房的大號铁锁自动上了锁,然而这些人依旧沉迷在抢夺黄金的喜悦中,无人回头,亦无人发现。
山河师兄又看了眼牢房其他的犯人,欲打算將他们全部释放出来。
和尚却摇头制止了他,和尚道:“这些人与这两位不一样,他们本就是这喜乐国本地人氏,有些人確实是犯了大罪,有些人即使並无大罪,然而你现在放了他们,该令他们去往何处?若留在这喜乐国,早晚亦会被再次抓进大牢,若令他们去往別处,但他们的心境皆受蒙蔽,过分盲目喜乐,
去了別处亦是祸害,不妥,不妥也,不如容后再说。”
山河听了,遂放弃了刚刚的想法,对著和尚行了一礼道:“多谢法师提醒,法师思深忧远,是贫道考虑不周,惭愧惭愧!”
和尚摇头:“道长亦是一片好心,贫僧不过在牢里待了时间久了些,故对此熟悉。”
听到和尚这话,李修安忍不住问道:“大师神通广大,为何此前不曾想著脱离图图?”
和尚淡然道:“阿弥陀佛,佛曰:隨缘自在,不著於物,不困於心,一切隨缘。故在贫僧看来,牢房也好,皇宫也好,亦或者寺庙也罢,处处皆是修行之所也,万般因果,一切隨缘,皆有定数也。”
听此,山河亦是忍不住问道:“法师亦听到了刚刚他们二位所言,如若我和我师弟没有出现,
法师又当如何?难道真要一直待在这牢里吗?如此又怎有机会前往烟霞山参加灵池大会?”
和尚笑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到此,正应了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因果,亦早有註定,这未来之事不可如喜乐国子民盲目乐观,但亦无需过度悲观,被哀主导。”
听闻此言,二人皆点了点头:“大师所言甚是,吾等受教了。”
李修安心想的是,这就是菩萨被凡人沉浸在御水河里三天三夜也不反抗和逃脱的原因吗?
不过客观上来说,后面確实为唐僧师徒添了一笔功德,成了功绩。
五人出了大牢,使了阵风,眨眼间便来到了城外。
那两人重见天日,显得格外激动,对著李修安、山河还有和尚连连道谢。
李修安见他们因为在牢里待的太久原因,身子骨有些虚弱,打算救人救到底,以免在自己等人离开后,他们被追兵追上又抓了回去。
李修安问道:“还不知二位是哪国人土,归家之途离此地又有多远?”
二人回答道:“不瞒两位仙长和这位法师,我俩皆是距离此地南方一千多里外的茶弼沙国人。”
李修安点头:“一千多里外吗?二位单纯凭脚力只怕要走上很长一段时间,既如此贫道便送你们一程吧。”
二人听了大喜不已,欲再次行跪拜大礼。
“恩人,我等实在无以为报,就请恩人受我等一拜!”
李修安摇头制止道:“此前在牢中,大师不是已经说了吗,一言之美亦是行善,一行之美亦是修心;二位身陷图图,还能想著別人,此等善意善心尤为难能可贵,此亦算是诸位的善报吧。”
二人听了,愈发感激的同时亦感到羞耻,毕竟他俩方才对这位大师算是说了些不敬的话。
二人脸颊感到发烫,皆是主动向和尚道歉,
和尚摇头,不以为意道:“因地觉心,精明澄澈,究竟净圆,故能生一切种智。”
二人听闻此言,亦是对这和尚敬佩不已,於是又行了一礼。
“二位在此稍等我一会,我去去就来。”言罢,李修安正欲送二人回家。
这时,和尚忽的开口道:“且慢,几位稍等片刻,贫僧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这两位。”
李修安点头,那两人愈发恭敬,异口同声回应:“请教万万不敢当,大师请讲,我二人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和尚点头,想了想问道:“请教二位施主,二位觉得贫僧应当如何才能令这喜乐国国王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听到和尚有此一问,二人皆是愣了片刻,颇感意外。
其中一人挠了挠头道:“大师莫不是与我二位开玩笑,与你们三位相比,我等皆是櫟庸材,
哪能亦不敢有什么高见高论。”
另一人亦是猛地点头,深表同意。
和尚微微摇头:“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位当说无妨。”
另一人继续挠头,想了又想道:“既如此,大师,那小人便直说了?”
和尚点头,那人道:“小人觉得光靠嘴皮子没用,俗语曰:刀不割己身,怎知他人痛;与其想著怎么劝这位王上,不如令他也切身感受一番这喜乐的痛苦,也让他知道,引强加於人的喜乐是你的喜乐,却不是別人的喜乐,甚至这喜乐还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