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这真是本科新生(2/2)
……
之后的两天。
徐铭依旧按时去信院,尽管不用怎么忙项目,却也不会浪费时间。
正好能向林伟师兄请教实变函数。
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科经验。
实变函数最难的三大核心定理,为叶戈罗夫定理的几乎处处收敛,lusin定理的可测函数连续函数,以及勒贝格积分与极限交换的条件。
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时,没少听严伟豪和高科他们吐槽难度太高。
甚至传下来不少顺口溜。
可测函数满街跑,处处收敛谁担保。
控制收敛条件多,漏了条件翻大车。
不过实变函数就像是‘数学健身’,过程痛苦但突破后思维肌肉暴涨。
无论使用l^2解微分方程,还是测度论玩概率,都称得上是降维打击。
徐铭则是借助模型解构能力,把复杂核心定理分解为更简单的可视化模型。
从而快速掌握灵活使用。
这天上午徐铭坐在自己位置上,拿了本实变函数解题指南巩固。
旁边林伟同样比较清闲,除时不时到郭昊强曹恺那边瞅上几眼,剩下的时间都在草稿纸上推导公式,研究自己的数学博士课题。
“简单的函数逼近问题,直接调用实变函数中的标准定理即可。”
徐铭很快解答出其中一道例题的小问,自顾自低喃的同时移动目光看向下个问题。
“利用(1)的结论和叶戈罗夫定理,证明:”
“对任意δ>0,存在一个可测子集e_δx,……使得在e_δ上f_n→f一致收敛。”
“这个问题倒有点麻烦。”
伴随题目信息映入眼帘,徐铭眉头皱了下,然后把草稿纸翻到新的一页,当即开始尝试确定思路证明求解。
然刚写几行公式,却听师兄林伟的声音在耳旁响起。
“师弟。”
“实变函数题单靠自己摸索可不行,还是让师兄给你好好讲一下吧。”
林伟知道徐铭要学实变函数,心里非常高兴,想着自己终于能指导师弟。
毕竟在加权矩阵公式上,这个愿望遗憾未能实现。
于是当天他便讲了学习实变函数的技巧,并让徐铭随时找他请教大题。
奈何实际情况是,两天时间都快过去,他依旧没有讲题的机会。
都怀疑是不是徐铭不好意思麻烦。
为此他今天看到徐铭解题似乎不是太顺利,便索性主动过去讲题。
徐铭抬眼瞧见身旁热情的林伟,脸上现出些许难为情的尴尬神色。
没接触实变函数前,受严伟豪和高科的熏陶,觉得实变函数难度爆表,担心自学效率可能会很低,这才向林伟师兄表示会向其请教题。
哪曾想真正了解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先解构再推导很容易掌握。
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好再麻烦别人。
但实在没有想到,师兄林伟竟主动过来了。
确实正如刘新杰讲的那样,这位博士师兄很喜欢给学弟学妹讲课。
思维快速运转,立刻回过神来让出位置,伸手指向正在演算的题目。
“那麻烦师兄给我讲下这道题吧。”
“我看看。”林伟闻言自信淡笑爽朗回应。
不得不说作为数学院博士,林伟面对实变函数,还是有着自己的解题思路。
加上几年里不知道做过多少例题,看完题目后很快便开口讲解起来。
“这道题要求利用前面的结论,来证明最终的一致收敛结果。”
“如果直接对{f_n}和f用叶戈罗夫定理,就绕过了前面的结论容易掉进陷进,必须巧妙的结合两者来证明。”
“核心思路就是逼近加三角不等式,以及多次应用叶戈罗夫定理。”
林伟快速讲完方法,下秒正要接过水笔,为徐铭列出证明过程步骤,却见徐铭脸上闪过喜色当即开口发言。
“师兄,我懂了。”
听到这句话林伟顿时一愣:“这就懂了?”
在他的印象,高班那些数学竞赛生,当年除此接触实变函数也费不少时间训练,才算初步掌握定理能够自行解答实变函数大题。
但现在徐铭刚学两天,还属于自行摸索。
面对复杂的叶戈罗夫定理题,应该没有那么容易听懂理解才对。
想到有些学生脸皮薄,不好意思让别人重复讲。
大多时候会直接表示已经听懂。
尽管徐铭不像,但出于对师弟的关心爱护,他还是打算多询问两句。
可惜嘴唇微动话还没来及开口,便被接下来徐铭的一句话猛地刺激到。
“不过我想到另外一种更简单的证明方法。”
说着徐铭笔走龙蛇,在草稿纸上快速书写公式,正是新的解题思路。
林伟全部看下来,尽管不太敢相信,却不得不承认此种方法更加简洁且符合逻辑。
整个人如被灌了胶水,根本说不出话,心里面隐隐有些后悔主动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