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极限爆肝,震惊的定位精度【二合一】(1/2)
第87章 极限爆肝,震惊的定位精度【二合一】
“明天各项目团队,会在这里依次演示技术,然后由奥组委进行评估。”
“我们可以先模拟实验最后优化一遍参数。”
鸟巢东北角。
许崇兴带着项目组众人,为明天上午首轮测试,安排任务做起准备。
而除了他们之外,不远处还有几个团队,同样正在忙碌着调试设备算法。
徐铭此时满眼都是新鲜感,抬头打量起这座尚未完全竣工的钢结构建筑,饶是非常熟悉依旧感到心潮澎湃。
有种被震撼到的宏伟。
郭昊强王雯丽他们动作非常迅速,不多时便搭建出微型测试网,使用3个ap外加1个移动终端实验,收集定位精度误差数据好调试参数。
然就在大家信心满满时,坐在电脑面前的曹恺,忽地给出一个不好的消息。
“怎么会这样?”
“误差又增加到了八米左右。”
话音还未完全落下,立刻便吸引所有人注意,纷纷靠过来查看情况。
“这不应该啊,我们的模型使用新矩阵公式后,误差绝对不会超过两米才对。”郭昊强看向屏幕中的数据脸上顿时涌现出强烈困惑。
徐铭此时面色还算平静,只是对误差峰值出现的时间秒数产生兴趣。
“2……3……5……13……”
随即想到什么,眼中闪过些许意外之色。
“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吗?”
是的。
定位误差峰值出现的秒数,除属于斐波那契数列外还全部都是素数。
并非毫无规律。
正当他思索这一情况时,许崇兴不再沉默,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是因为鸟巢的特殊钢结构,使得信号反射率过高出现定位漂移。”
“钢构区路径抖动,曲率不连续导致梯度爆炸。”徐铭皱起眉头接过许教授的话附和。
鸟巢全部采用钢构件建造主体,属于特殊场景。
在正常场景下现有模型能保证定位精度,但在这里信号却会被钢结构反射。
以至于误差数值激增。
顺利找到问题所在,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考虑一件事。
如何解决当前痛点。
“明天上午就要开始首轮测试,只剩下一天,根本来不及确定应对方案。”
“应该不止我们出现这种状况。”魏大强跟在郭昊强的话后沉声补充一句。
徐铭这时再次开口搭话,经过刚才的思考,讲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误差峰值存在规律,可以用多径效应抑制算法建立曲率补偿模型,应该能解决信号反射的定位漂移问题。”
他对自己的加权矩阵公式有信心,额外建立曲率补偿模型足够解决反射问题。
林伟闻言同样点头附和:“徐师弟的方案我认为能行。”
许崇兴听到徐铭的话,顿时投过来惊喜目光,当即开口表示道:
“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
使用多径效应算法建立曲率补偿模型,对项目团队来说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关键这需要时间去完成。
但如果想在明天的首轮测试中脱颖而出,就须在一天内建立出完整模型。
且还要与定位系统模型算法融合。
“我有把握。”徐铭未有迟疑给出郑重回答。
与此同时郭昊强和曹恺以及魏大强他们,表情中皆是透露着难以置信,尽管大家清楚徐铭的数学天赋,能在短时间内推导出新加权矩阵公式,可建立补偿模型算法却显然是信院专业的工作。
“建立一个补偿模型算法,工作量不算小,光代码都需要不少时间。”
“徐师弟毕竟是数院的新生,目前能学习接触到的编程算法知识有限,还是将任务交给我们试试吧。”
“定位系统模型的核心代码模块,徐师弟也不熟悉。”
许崇兴把几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徐铭的身上。
别人或许不清楚,他可知道徐铭的编程算法,其水平丝毫不比数学差。
特别在算法融合领域有着研究。
既然能有这份自信,便说明存在着一定把握。
何况天才之所以称作天才,正是能够打破常规认知。
于是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不再耽搁时间,当即拍板做出决定。
“接下来所有人配合徐铭,建立曲率补偿模型,尽可能减少定位误差数值。”
“我们的方案是具有较大优势的,就算这次在定位精度上落后别人,只要后面彻底解决信号反射问题,明年四月份的最终答辩依旧能脱颖而出。”
“所以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
“等下把svn代码库的权限给徐铭。”最后一句话是对魏大强说的。
话讲到这里,尽管仍心存担忧,大家也都不再多说。
纷纷应声选择相信徐铭。
“好的。”
……
二十分钟后。
徐铭坐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区电脑面前,准备着手建立曲率补偿模型算法,并与无线定位系统进行算法融合。
林伟和郭昊强等人,则从旁协助处理数据。
正当徐铭双手放在键盘上时,唯一没被分配任务的王雯丽小心举手询问。
“那个我能做些什么?”
“学姐。”
“后勤保障工作靠你了,别让我们饿肚子就行。”徐铭扭过头半开玩笑道。
王雯丽满脸认真:“保证完成任务。”
建立曲率补偿模型算法,本质上是涉及到解析几何数学知识理论。
在林伟的帮助下,很快便完成数学公式。
然后徐铭则凭借算法内化能力,立刻双手在键盘上翻飞敲击出算法代码。
并且为了提高效率争取时间,他还特意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让自身更加专注,全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这幕则把其他人给看的目瞪口呆。
郭昊强等人本就没多少任务,很快便闲了下来。
本想着替徐铭多分担,起身后却瞬间被其写代码的速度所吸引。
不由自主的站到徐铭身后瞧着,表情全在脸上凝固。
“这真是在写代码,确实不是速记员吗?”
“比我快多了。”
“难怪导师这么相信徐师弟,恐怕早就知道徐师弟有很高的编程算法水平。”郭昊强听完曹恺和魏大强的话同样忍不住默默感慨。
如果说先前他还不相信,徐铭能在一天时间内,建立曲率补偿模型完成和定位系统的算法融合,那么此刻想法则是开始动摇起来。
甚至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念头。
或许徐师弟真会成功。
林伟虽是数学博士,且选修过计算机语言,可现在要他和徐铭的水平相比那绝对自认不如。
“刚进入到大学,便能把数学和编程算法,同时学到这种水平。”
“天赋和勤奋缺一不可啊。”
想到自己先前从刘新杰那里,了解到徐铭每天都学习十八个小时,当时他还对此怀疑认为很难做到,现在看来只怕要高出这个数字才对。
就这样。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徐铭状态不减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而期间王雯丽除认真执行带饭任务外,还偶然听说到关于箐华项目团队的消息。
得知对方采取的zigbee加惯性导航方案,信号同样受到了钢结构的影响,导致定位偏移精度误差出现上涨。
这使得大家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如此就算来不及建立曲率补偿模型,等明年的最终答辩仍有机会。
至于许崇兴教授,因参加奥组委那边的会议,下午未能过来指导确认进度。
很快来到晚上凌晨时分。
徐铭依旧精神抖擞,成功建立曲率补偿模型后,又进行两个算法的融合。
尽管他是头回接触无线定位系统的代码,依靠代码通感却能轻松理解其逻辑,保证对两个算法完美融合的同时还顺便优化了一些发现的漏洞。
过程中面板上,也是不断浮现出学科经验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