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数学lv3,自由的翅膀【二合一】(2/2)
进行纯粹的逻辑演绎,不受具体事物影响。
思考无法直观想象的对象。
整个人完全沉浸在这种感觉中,似乎每个细胞都在为对数学理解加深欢愉。
若要说最遗憾的事,那则是数学水平提升之后,从这些教材中未能再获得新的学科经验值。
不过他并未去想太多。
反正借助提升后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可以很快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从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取经验值。
……
时间如飞鸟,只在空中留下翅膀的痕迹。
转眼进入到四月份。
对于燕大的大一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早已习以为常没什么威慑力。
稍微去关注的,反而是即将到来的英语口语和四级。
虽说能通过高考进入燕大,基本上不会出现英语偏科的情况。
但图书馆和自习室,却能明显看到英语教材增多。
除担心发挥失常考砸外,有些数学竞赛保送生,倒是存在英语不太好的情况。
然而把范围缩小到数学科学院。
则会发现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乃是挑战杯竞赛。
“我和阿轩大概率要陪跑,权当积累经验吧。”前往理教楼的路上蒋旭主动打开话题闲聊。
旁边朱志轩点头附和:“数学建模竞赛确实没有我想象中的容易。”
徐铭边走边听着两人交谈,并未参与讨论。
这段时间蒋旭和朱志轩为参加挑战杯,找到队友后没少进行专项训练。
查找往届的建模竞赛题研究。
加上必修课每周习题作业的压力,基本上除了晚上很少能在宿舍见到人。
以至于倪明杰也为此加入社团,想办法让自己每天的生活显得充实些,否则大多时候独自待在寝室,每回要玩游戏都会想到其他人正在学习。
平白陷入没有意义的内耗。
蒋旭虽在高中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可和数学建模竞赛有着不同。
朱志轩更不用说。
这使得他们组成参赛团队后,才意识到自身不足。
特别是计算机水平和写论文能力。
和别人存在着较大差距。
不过既然都已经报名,倒也不会中途弃赛,起码积累经验后还有机会来年再战。
而数学科学院这边,则专门开设了一项短期课程。
正是针对报名挑战杯的学生。
今天蒋旭和朱志轩两人,便是去理教楼听课。
徐铭当然不是要去听建模课,他属于顺路到自己导师张鲁平的办公室。
自从他的数学学科提升到3级,抽象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之后,经过研究成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在正式进行后续推导证明前肯定要向导师汇报。
刚好也能请教一番。
“要是铭哥参加挑战杯的话,肯定能拿第一名,可惜这次估计会被陆明哲夺冠。”
这时朱志轩突然想到什么,看向徐铭遗憾说道。
蒋旭闻言则点点头表示同意:
“陆明哲确实希望很大,最近几次建模课上,都得到了助教的称赞。”
“除徐铭之外,咱们班上确实找不到,还有谁能比他的数学天赋强。”
“毕竟是拿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的人。”
将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倒没啥意外,主要也不是头回听到这件事。
早在朱志轩和蒋旭头回去听建模课的时候,就讲起关于陆明哲的情况。
知道对方加入了高年级的竞赛队伍,且在课上频频有着出色表现,被讲解往年挑战杯竞赛例题的助教表扬。
属于大家公认最有可能夺冠的团队。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铭没有继续保持沉默,想了想开口接过话茬应声。
“眼下只是校内自己的建模竞赛,就算一次失利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这不是下半年还有高教社杯嘛,说不定到时候我带你们飞。”
此话一出。
朱志轩和蒋旭几乎同时投来目光。
眼中满是炙热惊喜之色。
“真的吗?”
“你们先把精力放在这次挑战杯竞赛上吧。”徐铭嘴角挂上笑容回答句。
虽然没有给出准确意思,却已让蒋旭和朱志轩激动。
立刻猛地点头:“嗯。”
随即三人走到理教楼的楼梯,方才分开来各自前往不同的楼层。
徐铭倒也不是随口那么一讲,主要眼下他成功确定了论文选题,以及有着初步的思路和大致方向,接下来还有很长时间供他撰写毕业论文。
去参加高教社杯体验下倒也不错。
反正无非就三天。
思维快速运转之下,他轻车熟路来到导师张鲁平教授的办公室前。
看到房门处于关闭状态,便抬手轻敲了几下。
立刻就从里面传出熟悉声音。
“请进。”
徐铭推门进去。
抬起视线看向办公桌的位置,除瞧见坐在那里就看屏幕内容的导师之外,身旁刚巧站着师兄刘新杰。
“导师好。”
近前后他先和导师打声招呼。
又向刘新杰搭话:“刘师兄是在找导师修改论文吗?”
“前两天才刚完成的,微分几何领域。”刘新杰颇为自信的如实回答。
自从上回在论文上被徐铭全方位碾压,让几位博士师兄时常拿出来举例子,他便痛定思痛专心研究课题,希望能找到机会把面子重新寻回来。
为此没少去找林伟师兄请教,撰写新的数学论文。
这不。
才刚把论文完成,便胸有成竹拿给导师修改,想着怎么也要比上回强。
甚至就算徐铭今天不赶巧过来,他也打算亲自去找师弟探讨交流。
“水平确实比上篇提高不少,逻辑还算完整。”
张鲁平滑动鼠标,边审查论文边给出评价,当声音传进刘新杰耳朵中后表情甚是欢喜。
然还没持续几句好听的话,就话锋一转批评起来。
“不过仍存在两处错误,证明过程过于繁琐,要修改的地方我给你圈出来了。”
“写论文还要多向你师弟学习请教。”
“知道了导师。”刘新杰闻言笑容瞬间僵硬。
而张鲁平在忙完手头上的事后,连忙抬起视线看向徐铭很是热情的关心。
“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我确定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想让导师给些建议。”
“这是我的论文方向。”徐铭沉声回答完当即把手里的草稿纸递过去。
张鲁平意外道:“那么快就有了选题?”
话音还未完全落下,便连忙接过去认真查看。
作为自己新收的学生,张鲁平自然无比重视,毕竟不单自家数院,隔壁信院的许崇兴也虎视眈眈,随时找机会想要把人给挖过去。
旁边刘新杰原本正为自己的论文遗憾,没能如愿得到之前徐铭首篇论文的待遇,还要拿回去进行修改完善。
但听到徐铭的话后,整个人顿时一激灵,几乎是下意识脱口喊了句。
“师弟竟打算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吗?”
他对徐铭提前毕业成为自己师弟,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毕竟考试成绩在那里放着。
其拥有的数学水平,确实已远超大三学生。
不过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就明确毕业论文方向,且看样子还是成竹在胸。
这点确实令人惊讶。
还记得自己本科毕业时,愣是憋到大四学期,才算勉强找到论文方向,且没少麻烦导师帮忙修改,否则能不能通过院里面的答辩都是问题。
“这几天才算思路清晰些有了想法。”徐铭面对询问点点头开口回答。
说完便听导师神情惊讶的追问。
“你准备研究数论筛法,难度恐怕不小啊。”
使得刚迈出一步打算给徐铭腾位置的刘新杰,瞬间停脚驻足原地如遭雷震。
“筛法?”
他自然学习过数论相关内容,知道越是看似门槛低研究起来越深不见底,其中筛法更是比较复杂的工具。
无论在原基础上进行优化还是建立新筛法,困难程度都属于比较高的。
往往只有此领域的数学博士教授,才会进行研究。
很难想象会拿来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再看自个当初的毕业论文,顿时便有种完全拿不出手的水刊廉价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