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院士知道我(2/2)
张鲁平把刘新杰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自然明白自个学生想表达的意思。
然他却摇摇头,给出不同的观点。
“真正的天才可不会被困难挫折打倒,相反数学研究正是需要勇于尝试,或许就能诞生出一瞬灵感,找到隐藏的重要公式推动进展。”
“就算他感受到阻力,届时也可以更换新的选题。”
“将现在的数论筛法留到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的时候当做研究方向。”
“我明白导师意思了,希望徐师弟早日想开。”刘新杰满脸认真频频点头。
可惜他这幅为师弟深感忧虑的神情,还未在脸庞上维持多长时间,便因导师接下来一句话立刻凝固住。
“还是多操心你自己的论文吧,明天晚上六点之前修改完发我邮箱。”
“研究生毕业前最少再发表两篇sci论文。”
“知道了导师。”刘新杰欲哭无泪,明白晚上又要开启爆肝模式才行。
并且他隐隐有种感觉,自从徐铭进入燕大后,导师对他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很多。
……
徐铭从导师办公室出来,本想顺便拐去建模课,找下朱志轩和蒋旭他们。
不过想了想还是没去凑热闹。
下了楼直奔图书馆。
虽说要去找郑以中教授请教,却也不能就这样什么准备都没有便过去,如此非但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还会平白耽误两个人的时间。
所以他便计划着,先按照自己思路,尝试用解析数论工具对筛法优化。
并在过程中,记住遇到的问题。
届时全部整理出来,再拿着前去进行请教,最大限度提高效率。
转眼又是三天时间。
伴随数学科学院挑战杯正式开始,蒋旭和朱志轩作为参赛人员被集中安置,进行为期三天的建模编程论文。
临走时徐铭和倪明杰,也不忘给他们加油打气。
而就在挑战杯进行的第二天,徐铭则和郭昊强王雯丽他们坐上商务车。
前往最终竞标答辩地点。
“此次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箐华和中科院魔都微系统所,以及海外的东景大学技术团队。”
“魔都微系统所采用uwb超宽带方案,虽然定位精度达到了惊人的一米内,但单设备的成本较为昂贵,奥组委评审会方面应该不会采用。”
“东景大学的光通信和声波辅助,虽然有着抗电磁干扰的优势,却需要安装反射板部署起来复杂,无法满足部署周期小于六个月的要求。”
“倒是箐华团队,听说这段时间对原本的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
“使得定位精度在钢结构环境中有所提升,或许会成为咱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车上许崇兴不厌其烦,详细给徐铭介绍着其他参加答辩的项目团队情况。
前脚话音落下,未作停顿便又继续开口补充。
“当然综合性能依旧咱们占优。”
“你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到时正常发挥介绍咱们方案的优势就行。”
徐铭边听许崇兴教授的话,边翻看手中资料。
作为自家举办的奥运会,并提出数字奥运口号,奥组委评审会方面,自然更倾向于国内技术方案,这就使得海外项目团队的威胁不是很大。
“我明白。”
他抬起视线回应一句,整个人成竹在胸。
“咱们的论文已经在无线通信汇刊顶刊上发表,这会成为最强的技术理论支持。”
“同样也是其他项目团队所不具备的。”郭昊强这时接过话茬微笑表示道。
旁边王雯丽附和道:“全靠徐铭学弟的权重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才能被顶刊接受。”
坐在最后排的曹恺和魏大强,虽没开口参与到此刻的话题讨论。
却是频频点头深感同意。
大家对于徐铭在此项目上的贡献,心里再清楚不过。
“这次评审组的组长,依旧是张乃同院士,前不久我去参与会议可还提到你了。”
“张院士知道我?”徐铭听到许崇兴突然说的一句话稍微怔了下。
“你可是论文的一作,张院士也看了论文,对你的曲率补偿模型评价很高。”许崇兴脸上挂着喜色同徐铭讲。
周围其他人,则都流露出羡慕神色。
毕竟平时大家接触到的,基本都是教授,只有院士讲课的时候才有机会看见。
更不要说得到院士的高评价。
魏大强激动之下,最先忍耐不住说出声来。
“有张院士的态度在,那咱们肯定稳了,明年奥运核心场馆都会使用燕大方案。”
此话一出顿时让车内氛围欢快轻松不少,对接下来最终答辩愈发期待。
很快当此话题暂时结束后,坐在相邻座位上的林伟终于不再沉默。
他主动开口关心起徐铭数学上事。
“师弟。”
“听新杰说你确定了毕业论文选题,打算研究筛法?”
和上次见面不同,眼下徐铭正式成为他师弟,语气和问问出发点都不一样。
只能说对徐铭更为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