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让我给参赛小组上建模课【二合一】(2/2)
程欢和陈璐近前后她主动称赞道:“没想到你的英语口语天赋也这么高。”
是的。
对于徐铭的口语水平,她震惊过后将之认为是天赋。
“还行吧。”徐铭闻言谦逊回答。
接着他因要等蒋旭和朱志轩他们三个,并未和程欢陈璐过多说话,随即双方分开后便朝着另外的楼层走去。
望向徐铭的背影,直到彻底从视野消失,程欢这才扭头看着身旁的陈璐说。
“我都开始羡慕你的眼光了,居然能找到这么优秀有天赋的男生。”
“以后千万别放手。”
“可以看出来,徐铭对你和对其她女生不一样。”
“你们的高中同班同学关系更是优势。”
陈璐则依旧望着徐铭离开的方向,听完室友的话脸上不由浮现出幸福笑容。
……
徐铭只是把英语考试,当做是件小插曲,根本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节奏。
对于数论筛法的优化工作,进度保持稳步前进。
除有时去物院听课,重组自己的思维,大部分时间便在图书馆研究筛法。
当然郑以中教授那里,他偶尔也会抽时间过去。
这有助于激发出灵感。
燕京的六月份,温度逐渐升高。
6月15日,周五。
刚参加完英语四级考试的徐铭,中午吃完饭再次来到郑以中教授的办公室。
两人就权重筛法和可优化的方向进行讨论。
交流一个多小时后,郑以中脸上笑容越发的盛,甚至亲自用珍藏的好茶叶泡了壶茶。
“来小徐。”
“尝尝我泡的茶味道如何?”
办公室沙发上,郑以中把一杯红茶递给徐铭,在其接过后不忘仔细介绍起来。
“这茶可还是先前咱们燕大校长送的,为了能收你当我的研究生还被老张拿走不少,你要是喜欢喝等下临走我给你装上一些。”
尽管如今徐铭已经是张鲁平的学生,但郑以中丝毫没有把徐铭当外人。
尤其经过这几次在数论筛法上的探讨交流,他对徐铭可以说愈发的满意起来。
同时非常期待,徐铭能在数学领域走到哪一步。
所以是不是导师反倒显得不重要。
说实话徐铭没怎么喝过茶,更不知道如何去鉴别茶叶的好坏。
接过茶杯放到嘴边抿上一口吐出两字。
“好茶。”
郑以中看到这幕自是明白,脸上依旧堆着笑容开口和徐铭说话。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喜欢喝茶,等到了我这个年龄估计就该主动研究了。”
徐铭表情闪过尴尬未接话。
而下秒郑以中未作停顿又继续往下说,将杯中的茶喝完后抛出一个新问题。
“马上就是暑假了,你打算怎么安排?”
将郑以中的询问听进耳中,徐铭虽不知道对方突然关心起暑假时间的原因,稍微思索后如实讲出自己的规划。
“应该会留在学校吧,我想尽快完成筛法优化,然后进行实验撰写论文。”
没错。
大学暑假这么多天,若选择回家的话,那可太浪费。
况且如今父母忙着店里的生意,也确实不需要他暑假跑回家来回奔波折腾。
还有就是毕业论文从确定选题到现在,可以说也过去了不短的时间,既然逐渐有明确清晰的思路方法,那肯定要趁机早日把毕业论文完成。
届时也好参加院里的答辩,正式成为研究生。
郑以中对徐铭的回答显得非常满意,点点头接过话茬又继续说。
“如果你暑假留校学习的话,那帮我个忙吧。”
“郑教授请讲。”徐铭坐正身体没有任何迟疑脱口给出肯定回答。
这些天他从郑以中那里学到不少筛法理念,有些还是源自陈景润院士的权重筛法,对他尝试结合解析数论优化筛法有着不小帮助。
可以说缩短了推导理论的周期。
现在郑以中主动提出有事想让他帮忙,那肯定没什么好说的。
只要处于力所能及范围内就行。
“放心。”
“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不会影响你的论文进度。”
郑以中先解释这么一句,然后也没卖关子,立刻讲出具体的情况。
“是这样的。”
“九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院里从挑战杯优胜一等奖队伍中,挑出了三支当做咱们燕大官方小组去报名参加竞赛。”
“暑假会开设一个关于建模竞赛的短期培训课程。”
“你来给我当助教上课吧。”
徐铭把郑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后,心里面对此也是颇为意外。
他自然知道每年,燕大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都是从数院挑战杯获奖的队伍中挑选,且还会专门进行集中培训。
确保官方队伍能在竞赛中取得成绩。
但他着实没想到,郑教授会让他当助教,去给院里的官方参赛小组上数学建模课。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连忙开口讲出自己的担忧。
“郑教授。”
“我并没有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去给大家上建模课是不是不太妥当?”
没办法。
能被学校选中,作为官方队伍参加高教社杯,其小组成员都有着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
甚至成绩称得上出色。
他连数院的挑战杯都没有参加过,确实不适合去当助教讲建模课。
然而郑以中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没人比你更合适。”
“你也知道我这些年没带研究生和博士,就中意你还被老张给挖走了。”
“让你过来给我当段时间助教再好不过。”
“另外以你的数学水平,和编程算法水平,那些数学建模题可难不住你。”
“还有论文撰写你也擅长。”
“关键我知道你给同学补习讲过课,去年在大一新生里面可是很受好评。”
伴随郑以中教授都把话说到了这里,徐铭自然没有办法再推辞什么。
只得开口答应下来。
“那我就试试。”
“有你这句话我放心多了,希望今年参赛队伍能有个不错的表现吧。”郑以中听见徐铭的确定回答道:“最近几年咱们燕大都没拿到最高荣誉高教社杯奖。”
虽说燕大数院作为国内数学的殿堂,重要成就都在对数学难题的解决上。
努力证明解决各类猜想发表学术论文。
不是太重视这种竞赛奖项。
可连续几年未摘取高教社杯的桂冠,脸面上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到今天为止已经举办过许多届。
在国内属于知名度和参赛队伍双高的竞赛。
尤其前几年燕京成功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后,每年还会有海外的队伍报名参加。
郑以中被院里安排负责这件事,肯定希望看到自家参赛队伍能有优异表现。
他话音才刚落下,紧接着又想到什么,看向徐铭不经意的嘀咕一句。
“若不是怕耽误你毕业论文进度,我都想直接让你带队参加这次竞赛,到时候肯定能拿到高教社杯奖。”
“听说此次田纲院士也是专家评审组成员,估计他还听说过你呢。”
徐铭听到这里心中不由微动,他可是很清楚田纲院士早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进行一小时报告,且前两年刚成功组建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并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早就讲进入大学后额外资源需自己争取,既然田纲院士也在专家评审组中。
那本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倒是更值得凑热闹。
反正建模课都要上了,顺便参加一下也没什么,况且别的小组答题要三天他可不用。
于是想清楚其中的关键,他未卖关子直接表态。
“那个郑教授……我可以参加今年高教社杯的,不会影响毕业论文。”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