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高教社杯奖,论文完成【二合一】(2/2)
旁边的蒋旭比朱志轩好点,却也同样忍不住感慨。
“郑教授果然和课上的时候一样严肃。”
和张鲁平教授的课堂氛围不同,郑以中教授讲数学时可以说是最为严肃,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笑容,始终认为数学是门必须严谨不言苟笑的学科。
这也使得大家在课上都会保持着高度专注。
徐铭听到两人评价,眉宇间则浮现出一抹疑惑,下秒扭头看过去询问。
“我怎么觉得郑教授很热情好相处?”
话音刚落。
蒋旭便羡慕道:“有没有可能这仅限于你自己。”
“郑教授刚才看你,笑的比在课堂一学期都多。”朱志轩接过话茬补充认可蒋旭的言论。
徐铭下意识摸了摸鼻子,毫不谦虚的凡尔赛。
“我魅力这么大吗?”
说完便不再浪费时间,迈步径直朝着图书馆走过去。
两天后。
徐铭带着朱志轩和蒋旭两位队员,来到数院一处被安排成面试场地的报告厅,准备进行答辩角逐最高奖项。
燕大此次安排的三支官方队伍,即陆明哲和苏梦所在的参赛小组。
在城里正式公布后,虽也成功拿到了国奖,已经属于不错的荣誉,但论文却未能达到角逐高教社杯的水平。
因此今天过来面试的,燕大就只有徐铭他们。
“还好今年专家面试是在咱们学校,不然提前两天就要安排行程。”
“不知道咱们的对手实力如何?”路上蒋旭和朱志轩互相交流着减缓紧张心情。
对在燕大面试非常满意。
很快三人进入报告厅后,能看到里面已经坐着其他参赛团队的成员。
并互相交流着。
“哥们儿,你们哪个学校的?”
“我们箐华的。”
“选的a题还是b题?”
“燕大的。”
徐铭面对询问随口回应一句,刚想找位置坐下,眼角余光突然瞥见一道熟悉身影。
下意识念叨出对方的名字。
“周俊豪?”
在自家大学里,遇到同一个高中的同学,倒也能称得上是件喜事。
何况关系还不算陌生。
周俊豪在东坪一高理科重点班,因自己保持许久的年级第一名突然被徐铭抢走,从此每次考完试都会主动找到徐铭进行宣战激励自己。
可惜直到高考结束,分数依旧未能超过徐铭。
最终选择与自己和解之后,报考了箐华大学,未选择浪费一年时间复读。
徐铭从班主任王清涛口中,知道对方填报的箐华计算机专业。
未料到竟也参加了高教社杯,还成功拿到专家面试资格角逐最高荣誉。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未作迟疑主动走了过去,想着起码要打声招呼。
周俊豪和队友进来,目光同样四处搜寻。
毕竟他知道徐铭的数学实力,且还报考的数院,按理说不可能不参加高教社杯。
于是还没等徐铭近前,便彼此迎上对方的目光。
“徐铭。”
他惊喜的喊出声来,脸上挂着高兴笑容。
“我就知道肯定能在这里看见你,果然猜对了。”
身后两位戴着近视镜的周俊豪队友,看到这幕也颇感兴趣忙搭起话来。
“俊豪你还在燕大有朋友?”
“介绍一下呗。”
面对两位学长的询问,周俊豪未作迟疑,当即介绍起徐铭的身份和关系。
“他叫徐铭,和我一个高中同届的,并且还是我们省的理科状元。”
“你们好。”徐铭这时也主动打起招呼。
“我记得俊豪你们是县城高中吧,居然还出了理科状元真是藏龙卧虎啊。”其中一位脸庞稍微胖些的男生忍不住接过话茬感叹了一句。
周俊豪闻言颇为骄傲道:“我们高中还有一位女生也在燕大呢。”
接下来几人又交谈几句,待时间差不多,才各自回到座位上等待面试答辩。
临走时徐铭还特意补充一句。
“等结束我带你们欣赏下燕园里的景色。”
两人只有同学在大城市重逢的喜悦,这刻丝毫没有把彼此当做竞争对手。
不多时。
当十二位专家评审组员到场,终评正式开始,徐铭也看到了坐在人群中的田纲院士。
由于角逐高教社杯的队伍数量很少,很快便轮到徐铭他们进行陈述。
接受专家组提问。
徐铭对自己撰写的论文,哪怕过去这么多天,依旧记忆在脑海中思路清晰。
很快十分钟的陈述时间结束,能看到专家组成员许多人的表情都颇为满意。
在进入提问环节后,很快便有人抛出问题。
“换乘次数最少解的唯一性如何证明?”
与此同时在徐铭他们队伍熟练进行回答时,等待上场的周俊豪小组,眼神中也不由多出几分佩服能够感觉到徐铭的思维和水平。
“他们居然是选择的b题,你这位同学确实很强。”
“徐铭的数学天赋很强,听说高考还没结束,就已经在自学大学课程了,否则也不会报考燕京大学的疯人院。”
周俊豪接着学长的话往下补充,说这些时心里面多少有些五味杂陈。
在高三的时候,无论模拟考试还是高考,都始终被徐铭盖过一头。
两人之间有着不少的分数差距。
直到进入箐华大学,他才发现自己的成绩,依旧是专业分第一名。
难得又重新找回自信。
并和两位学长组建队伍后,更是在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上大放异彩。
成为箐华唯一角逐最高奖项的队伍。
眼看要重临巅峰。
然后……
就又遇到了徐铭的队伍。
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当所有队伍完成答辩,接下来便是最为紧张的投票环节。
将现场角逐出本届高教社杯奖。
……
“荣获今年本科组高教社杯的,是燕京大学代表队。”
“他们得到了专家组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本年度本科组高教社杯奖。”
“现在有请他们上台领奖。”
主讲台上当相关人员宣布获奖名单,身后大屏幕顿时浮现出徐铭蒋旭和朱志轩的名字。
尽管不止一次在脑海中幻想这幅画面,真的到来依旧让蒋旭和朱志轩他们激动不已,最终跟在徐铭身后走到台上接受专家组评委颁发证书和奖杯。
这也代表着今年的高教社杯数学建模赛事,圆满成功落下帷幕。
而在散场之后,台下周俊辉他们团队,也第一时间来到徐铭跟前送上祝贺。
“恭喜你徐铭。”
“果然以你的数学水平,哪怕来到燕大数院里,照样不会被别人打败。”
“谢谢。”徐铭脸上现出笑容向周俊豪表示感谢。
其旁边那两位箐华学长,同样没有保持沉默,发自内心的由衷感慨。
“学弟实在太强了,其实我们也考虑过b题,但思路明显没有你们的好。”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学弟你的水平,在燕大数院保研肯定没有问题。”
徐铭将他们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内,虽然心中知道是在称赞自己,但听上去却总觉得哪里有点怪怪的。
正想开口解释时,眼角余光却突然瞥见,专家评审组的成员田纲院士朝他这边走来。
事实证明田纲的目标正是徐铭,近前停下脚步后主动发言搭话。
“你的那两篇论文我都看过,我很高兴燕大能有你这样的年轻一代数学天才。”
……
今天临时有事耽误,明天更一万字补,求订阅,月票还差两百张,月底求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