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高教社杯奖,论文完成【二合一】(1/2)
第104章 高教社杯奖,论文完成【二合一】
望向已经重新忙碌起来的徐铭,蒋旭和朱志轩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彼此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出心里的震惊。
本以为徐铭是仍在撰写题目论文,为此他们还心生担忧生怕出什么问题,想着主动了解情况看能否帮忙。
结果他们听到了什么?
徐铭竟在竞赛开始的第一天,便已完成论文提交全部支撑材料。
哪怕自认为对徐铭的实力有着认知,但依然被这个消息给惊的不轻。
怕是拿着详细答案照抄,都达不到这种速度。
简直不像是正常人类。
只能说徐铭被大家喊作徐神,这带一个‘神’字是非常有道理的。
而在如此情况下,蒋旭和朱志轩陷入长时间沉默。
最终两人坐到一旁保持安静,不去打扰徐铭推导自己的毕业论文。
反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队伍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结束,安心等待时间截止回宿舍就行。
徐铭并没关注蒋旭和朱志轩的想法,随着他沉浸到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手中水笔快速在空白的草稿纸上面划动书写出大量公式符号。
通过已验证成功的多尺度解析筛法,从复积分层面证明其无穷性。
甚至不夸张的讲,如果让其他人看到这幕,估计连公式都看不太懂。
就这样。
很快时间来到第三天的早上。
此刻距离官网提交论文的截止时间,大约还剩下两个小时左右。
徐铭再次熬了一个通宵,面前桌子上堆放着,大量写有复杂数学符号的草稿纸。
他本人则非但没有疲惫的感觉,反而变得兴奋起来。
“要证明斐波那契数存在无穷多个素数,核心目标是证明斐波那契数集合的密度足够大,从而推导出无穷性给此问题彻底画上句号。”
“对于其中的皮萨诺周期性,会导致余项在d大时出现剧烈震荡的问题。”
“刚好能使用多尺度解析筛法控制。”
“k<1/2,得到正密度k=1。”
“得渐进密度下界估计公式{n≤x:f_n是素数>>x/(logx)}”
“即公式右侧随x→∞发散至无穷大,则得存在无穷多个斐波那契素数。”
放徐铭写完最后一个数学符号,终于停下动作,将水笔丢在桌面上,拿起写有结果公式的草稿纸,饶是再强行让自己镇定也难掩兴奋。
“我解决了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自顾自低喃的同时,心中涌现出巨大喜悦情绪。
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虽比不过数学界那些著名的猜想难题,却也在数论领域有着独特位置。
本只是对斐波那契数比较熟悉,想要验证自己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实际效果,这才尝试去推导证明,未曾想竟进展的如此之顺利。
前后方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证明出结果,若消息传出必然会让数论界震惊。
同时这也让他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更有信心。
甚至在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时,他还发现此筛法仍有可优化空间。
若进一步提高筛法的余项控制和维数问题,或许能有希望将陈景润院士,对哥德巴赫猜想的1+2证明更进一步。
当然眼下尚且吃力。
“接下来的时间,该正式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答辩了。”
他可没有忘记自己的毕业论文,如今彻底完成核心理论的推导和证明。
后续只需像首篇论文那样直接撰写就行。
然考虑到高教社杯即将结束,看到就快八点,索性活动身体等回宿舍再说。
……
伴随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落幕,徐铭他们吃完早饭刚走进宿舍,便见倪明杰从椅子上猛地窜起来,立刻开口询问起答题情况。
“哥几个咋样?”
“有徐铭带队那肯定是没问题。”蒋旭闻言率先开口给出肯定回答。
朱志轩紧随其后惊呼道:“你猜我们用了多久答题?”
“不是七十二小时吗。”倪明杰稍有些疑惑。
他本就是参加的高考并非保送生,又没主动接触此类数学建模竞赛。
所知道的情况比较有限。
想着既然大赛规定要在七十二小时内,那参赛队伍按时完成解题就行。
但下秒朱志轩给出的回答,却让他目瞪口呆。
“连二十四个小时都没有用到。”
“这么快?”倪明杰顿时眉头高挑难以置信。
话音刚过便又想到什么,脸上堆出欣喜之色接话。
“看样子我的大餐是跑不掉了。”
他可还记得,先前让蒋旭等人拿奖后,去校外的饭店里面请客吃饭。
现在怎么看都是十拿九稳的样子。
徐铭则未参与讨论,连续通宵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这会儿也需要补充睡眠。
于是简短同几人打了声招呼,便躺到床上睡觉。
对大四的学生来讲,基本上没什么课程,刚开学主要是选择自己的导师。
尽快确定论文选题。
避免拖到下个学期影响答辩。
而如果没挑选到导师,就需接受院里的统一安排。
因此如果在图书馆看到,有人拿着笔记本电脑,时不时停下敲键盘的动作冥思苦想愁眉苦脸,那定然是正为毕业论文发愁的大四学长。
这其中也同样包括徐铭。
接下来十多天,徐铭的学习节奏相当规律,基本就是宿舍和图书馆两点一线。
撰写毕业论文。
其内容包括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推导,以及附上计算验证的数值支持,并使用此筛法完成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的彻底证明。
很快进入到十月份。
建模竞赛各大赛区成绩陆续公布,徐铭他们团队毫无疑问被送评国奖。
并通过复评,以b题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专家面试角逐最高奖项高教社杯奖。
……
“都坐吧。”
办公室内郑以中教授,脸上堆着灿烂笑容,招呼徐铭和其身旁的朱志轩以及蒋旭坐下。
徐铭自是没有任何拘谨,点点头应声大方坐下。
反观蒋旭和朱志轩两人颇为紧张,屁股只仅仅坐了椅子的一半面积,整个人的四肢仿佛都时刻紧绷。
尽管暑假没少听郑教授讲课,却是首次来到办公室被如此客气的对待。
关键这其中基本都是沾徐铭的光。
虽然同徐铭组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想着以徐铭的水平成绩肯定不会差。
但真看着自个队伍轻松挺进终评,参加专家面试角逐高教社杯奖,心里面多少仍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觉。
郑以中的目光,全部都在徐铭身上,且丝毫不掩盖眼神中的满意。
“过两天就是专家组面试,整个答辩流程,除提交原始代码材料复核,还包括十分钟的陈述,以及专家提问队员讨论进行回答。”
“最终由十二位专家评委现场投票,选出今年的高教社杯奖项。”
“当然我对你是非常放心的。”
“只要正常发挥,有很大希望能把奖项捧回来。”
他快速向徐铭他们讲完面试的注意事项,话音前脚刚落紧接着又继续补充。
“这次专家评委中,田纲院士也在,并且今年面试地点就在咱们燕大。”
将郑以中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颇为高兴,主要在自家学校倒避免了折腾。
另外值得一提,郑以中并未主动询问徐铭,关于毕业论文优化筛法的事情。
毕竟之前他们互相交流探讨,虽能看出徐铭在数论筛法领域的天赋,但想真的搞出成果却不会很简单。
眼下大四上学期开学没多久,毕业论文自然还久。
他可不想平白给徐铭增加压力,不管怎么说人家的导师是张鲁平主任。
徐铭经过这段时间撰写,毕业论文基本就差收尾。
便想着等彻底完成再拿给导师和郑教授看,如此有问题也方便修改。
于是接下来几人没有在办公室逗留,起身告辞后一起向门口走去离开。
“呼~”
“总算出来了。”
朱志轩走在前面下去楼梯,顿时深呼一口气,脸上依旧写着紧张两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