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编委会的吃惊【二合一】(1/2)
第107章 编委会的吃惊【二合一】
“师弟能在筛法中做出成就,说明对解析数论的理解达到了很深的层次。”
“真的是很厉害。”
10月30日,周二,理教楼。
张鲁平办公室,林伟看到屏幕中显示的字母,由衷对眼前这位师弟表示佩服。
他刚听刘新杰说起这事,整个人头摇的就和那拨浪鼓差不多。
实在难以相信,徐铭的本科毕业论文,竟得到了自己导师和院里郑以中教授的高度评价,甚至连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都不吝称赞。
依靠优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解决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但今天亲眼见证,徐铭将论文投稿给数学年刊,眼中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尤其想到之前进行奥运场馆竞标答辩时,他还建议徐铭更换论文选题,认为研究数论筛法对徐铭来讲难度高。
现在看是自己低估了师弟的天赋和实力。
接着他又想到什么,继续开口讲起自己之前的事。
“去年我有篇微分几何方面的论文,本想着冲击下四大顶刊就给年刊投了稿,结果被要求修改两次不说,最终还是被数学年刊编委会给拒绝。”
“林师兄去年确实很可惜。”这时刘新杰站在旁边深以为意的点头附和。
显然这事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话音刚落,未做停顿又抛出一句新的问题。
“以数学年刊的审稿周期,估计要半年多,徐师弟的这篇论文才能有结果吧?”
“那倒不会。”
红光满面的张鲁平,闻言笑呵呵搭话。
“田院士已经给数学年刊的主编萨纳克教授,发去了邮件推荐这篇论文。”
“加上又是数论领域素数分布重要进展,审稿周期肯定不会太长的,顺利的话今年内就能收到过稿邮件。”
最近几天张鲁平的心情格外舒畅,不夸张的讲早上都是哼着小曲进办公室。
再次为自己的眼光高兴。
虽然是他的学生投稿数学年刊,却比自个发论文还要更加欢喜。
没办法。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想在理论数学上有突破,是件概率非常小的事。
更多价值是体现在带研究生博士,负责研究应用数学课题项目进展。
因此大多时候在学术圈里,主要看谁的学生更优秀。
毫无疑问徐铭为他挣足面子。
这使得他去其他教授那串门的频率明显增加。
尤其是信院许崇兴那边,老朋友之间自然要多多交流感情才行。
绝不是要提徐铭。
而林伟和刘新杰两个人,显然还是才知道这件事。
没想到田纲院士,会亲自动用关系,联系数学年刊的主编萨纳克教授。
这种面子别说是研究生博士,院里面的很多数学教授那都不一定有。
关键徐铭尚未进行答辩,严格来讲还是本科生。
“看来田院士对徐师弟很看好啊。”
“有田院士帮忙,那审核周期确实不会太长。”林伟跟在刘新杰的后面点头附和句。
许是见到自己两位学生颇受刺激,担心会一蹶不振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张鲁平轻咳两声沉声开导起来。
“你们可千万不要和徐铭比。”
“这小子的数学天赋,连我都感到惊讶,真拿他当目标会非常痛苦。”
“今天的自己能超过昨天就行。”
数学仅靠勤奋和努力,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只要涉及到学术理论那就是天赋决定上限。
这就好比公众熟知的围棋,有些人学棋十多年成功定段成为职业棋手。
却照样会在几岁的小孩手中输的惨不忍睹。
以至于心态崩溃。
从此丧失对围棋的热爱。
刘新杰和林伟两人,将导师的话听进耳中,尽管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却不得不承认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放心吧导师,徐师弟这种变态天赋,可不是其他人都能有的。”
刘新杰脸上堆着笑容,率先开口回应,经过这一年刺激他早就和解了。
在见识到徐铭的实力后,谁还会拿其当目标。
不过他这话前脚才刚说完,后面又有了新想法,将目光投向徐铭搓着手说。
“那个徐师弟,我最近研究常微分方程,在一个问题上有些被困住。”
“你啥时候有时间,咱们交流交流?”
以往他遇到困扰的问题,都是找同学或者讨论班的博士生进行讨论。
实在没有思路,才会去导师办公室请教。
但现在不管怎么看,徐铭都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常微分方程本来属于本科阶段必修课程。
徐铭提交完论文之后,浑身轻松许多,想着接下来继续学习研究生阶段的数学课程,以及编程算法和物理相关知识也需投入时间。
毕竟这两门学科都还没提升到3级。
因此听到刘新杰的话后,当即便开口答应下来。
“没问题。”
而这也让旁边林伟心中一动。
以徐铭的数学天赋,他自然乐意与之交流数学,共同讨论某些问题。
这样在过程中,彼此都容易获得灵感,更容易解决。
奈何他主要研究的微分几何领域,属于研究生阶段才要学习的知识,如今徐铭本科还没毕业尚未接触。
好在很快他便想到了对策。
念头停留在这里,主动和徐铭搭起话来。
“徐师弟。”
“我整理的有几何学和微分流形与拓扑资料,等下传给你一份方便你学习研究。”
在他看来徐铭能在数论领域取得成果,等掌握几何和微分相关知识,定然也会有深入的理解和新颖观点。
到时便能共同讨论。
反正他知道徐铭的学习效率向来很快。
对此徐铭则眼睛一亮,心想刚好方便他,于是连忙开口表示感谢。
“谢谢林师兄。”
“咱们作为师兄弟理应互相帮助。”林伟挂着笑容摆手回应一句。
将自己学生交谈的这幕看在眼里,张鲁平顿时脸上笑容更盛。
感到非常满意。
接下来他没在耽搁他们的时间,随即便让其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
……
是夜。
对于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新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普林斯顿市。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
担任数学年刊主编的萨纳克教授,从家中来到自己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办公。
身为普林斯顿学派的核心人物,除研究擅长的数学分支问题之外,还要负责数学年刊期刊论文的出版,可以说平时绝对称不上空闲。
正当他准备给自己冲泡一杯咖啡,好正式开始今天的工作时。
办公室外面突然响起敲门声。
“请进。”
他停下要起身的动作,从口中吐出一个单词。
下秒负责数论的审稿编辑卡茨教授,推门从外面走进来打起招呼。
“萨纳克教授,我们已经连续几期,没有刊登数论领域的相关论文。”
“这对数论界的学者来讲不是一个好消息。”
“卡茨教授不妨坐下再说。”萨纳克保持着笑容指向面前椅子说道。
很快待对方坐下之后,他这才开口回应。
“卡茨教授。”
“你应该知道那些数论领域论文的质量,这种水平可没有资格在我们的期刊上发表,我们需要对整个数学界的学者负责才行。”
“你说的对萨纳克教授,数论真是没落了。”卡茨面露遗憾感慨。
自从陈景润使用加权筛法,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到1+2引起学界震动,至今数论领域都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这难免让数论学者失望。
而萨纳克明显还有其他事情,紧接着又继续往下讲。
“你来的正好卡茨教授,我今天刚收到一篇关于数论的论文投稿。”
“并且有着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田教授的推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