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整个燕大无出其右【万更求订阅】(2/2)
“别说是燕大了,全国只怕都找不到第二个。”
他这话可半点毛病没有,单拿徐铭在数论领域做出的贡献都找不到能比的,更何况还在卫星定位编程算法上有如此恐怖的天赋。
加上刚到二十的年轻岁数,放眼同龄人根本找不到能够相比的人。
待喜悦氛围在实验室不断蔓延,大家也没忘记正事。
很快黄运良便安排起来。
“尽快通知卫星导航定位检测中心的人员,来对我们的定位精度进行认证。”
“另外把情况汇报给孙总工程设计师,申请接入北斗实验星原始观测数值,当然实地测试还是需要开展的。”
“等我们对外公布北斗的定位精度数值,不知道海外那些媒体会有什么反应?”许崇兴听着黄运良的话脑海中浮现出不少画面。
眼中顿时涌现出几分期待。
以往提起卫星导航系统,大家只知道gps,为全球多个国家提供定位支持。
如今北斗取得突破性进展,且定位精度更高,届时国际上肯定会出现不少趣事。
但无论如何狡辩抹黑,俨然都无法阻止北斗的崛起。
眼看时间已经不早,情绪逐渐平稳后,对算法的仿真测试终于落入尾声。
大家各自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去休息。
“徐师弟。”
“我就知道你肯定能行,居然独自解决卫星定位的多路径误差抑制问题。”
回宿舍的路上,郭昊强和徐铭同行,表情中流露出的佩服相比以前又多上几分。
“姚师兄他们前期准备的数据和算法框架,可是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否则肯定没法这么快就把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编写出来。”
徐铭颇为认真的向郭昊强说起这件事,并未把全部功劳都一股脑揽到自己身上。
然话音才刚刚落下,视野中突然出现一道熟悉身影。
正是他口中的师兄姚伟泽。
说起来对于姚伟泽,徐铭感官还是不错的,起码对项目上的事足够认真。
真心想为国产定位系统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近前之后,徐铭主动打起招呼。
“姚师兄。”
“感谢师弟帮助咱们小组完成任务,以前我还是低估了师弟的实力和天赋。”
“现在看来我要向你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姚伟泽真情实感如实表明自己态度。
对徐铭更是虚心求教。
以往他面对徐铭,仅将其当做理论数学领域的天才。
不认为能在北斗导航系统上有什么贡献。
结果今天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却让他知道天才为何被称作天才。
况且徐铭进入项目的时间有限,中间还请假去参加了国际数论会议,结果这都能成功解决多路径误差抑制。
让他不免有种挫败感。
同时也发自内心,对徐铭的编程算法水平佩服。
“作为第二小组成员,编写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本就是我应该做的事。”
“另外我同样有问题想向师兄请教。”徐铭保持着和煦笑容出声回答。
不管怎么说姚伟泽都已博士毕业,进入北斗卫星导航项目被提为教授,那基本是板上钉钉迟早的事。
就算在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中,未能找对方向致使进度停滞不前。
但在其他方面,依旧有着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可不会这就自大到谁都看不起。
姚伟泽听到徐铭这句话,表情明显多出喜色,当即满口把事答应下来。
“什么请教不请教的,咱们互相交流就好。”
讲完这些也没过多逗留,同他们两人讲了声,便分开朝自己住的地方走去。
郭昊强望向姚伟泽的背影,直到彻底消失在自己视野内方收回目光,
尽管刚才他并未参与到谈话中,却隐隐能感觉到对方的状态和他之前颇为相似。
正是看到徐铭通宵完成曲率补偿模型的样子。
“要把心态放平才行啊!”
自顾自低喃句,随后返回博士生宿舍所在的楼层。
……
接下来几天。
针对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的验证仍在进行,除接入试验卫星原始观测数据外,国内卫星导航定位检测中心人员对定位精度进行了认证。
确定领先海外的gps定位系统。
至于实地测试环境,毫无疑问把目标放在了陆家嘴。
主要这里有极端复杂的城市环境,其超高层建筑集群所带来的挑战,堪称全球罕见的多路径效应地狱场。
再加上金融区较高的电磁辐射强度,对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无疑是场考验。
不过既然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通过仿真测试,倒也不用有太多担心。
等这最后一级实地测试验证机制完成,便代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算法的圆满成功。
就能正式面向外界宣布,国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精度上领先gps。
但由于需先完成测试的前期准备工作,燕大卫星联合技术实验室,最终把时间安排在八月下旬的日期。
毕竟在眼下这种关键阶段,任何事都要为燕京奥运会的开幕让路。
进入八月份。
燕大的学生很多都选择提前返校,虽没法去现场观看开幕式。
却需要大量大学生志愿者。
为此倪明杰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他们几个,不知是不是私下商量好一起回到宿舍。
寝室几个人再次见面,首先谈论的话题,毫无疑问是关于国际数论会议的。
“你们看徐铭这张照片是不是很帅,尤其和台下那些上年纪的学者放在一起,视觉冲击力简直太强了。”
倪明杰手里拿着张青年报,指向头版头条最中间的照片向蒋旭和朱志轩询问。
“有一说一确实帅,连我都要暂避锋芒。”蒋旭接过报纸由衷给出评价。
倪明杰闻言瞥了眼笑道:“那你怕是要避一辈子。”
朱志轩则更关心另外一件事。
“铭哥。”
“网上说你要和陶哲轩搞学术竞赛,看谁先在孪生素数猜想的问题上得到成果。”
“这事真的假的啊?”
“我好像也听说这件事了,传的有鼻子有眼。”蒋旭顿时来了兴趣出声附和。
只有倪明杰满脸疑惑道:“孪生素数猜想很难吗?”
“你知道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吧,孪生素数猜想就相当于是数论领域内的千禧难题。”
“我之前在论坛上有看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科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孪生素数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蒋旭见倪明杰点头用自己的方式为其简单科普。
前脚话音才刚刚落下,紧接着神情略显向往的感慨。
“徐铭真要是能在孪生素数猜想上有突破,别管菲尔兹奖能不能拿到,数学界的知名奖项肯定不会颗粒无收。”
面对几人针对此事的讨论,徐铭也没想到竟快传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当然对此他倒也没有意隐瞒什么,稍微组织下语言开口为几人解释。
“我们确实都想要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但最终结果如何暂时没有定论。”
“陶哲轩是菲尔兹奖得主又怎么样,咱们兄弟肯定相信你能完成证明。”倪明杰接过话茬立刻补充一句。
旁边朱志轩同样猛地点头。
“我也相信铭哥。”
在这种热闹和谐氛围下,转眼又是一周时间过去。
8月8日,周五,奥运开幕式当天。
下午倪明杰等人心情都比较亢奋,准备晚上去报告厅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观看开幕式活动。
而徐铭则打算去接陈璐,前往鸟巢现场。
他轻车熟路来到经管女生宿舍楼下,没多久便见梳了个斜马尾的陈璐,迈着高挑步伐从楼梯处走下来,近前后能够看到其脸上还特意画了淡淡的妆容。
可以看出她对今天的重视。
“我们走吧。”
陈璐站在徐铭身旁轻声说了句,两只手抬起来又重新放下去。
看得楼上窗户处站着的孙敏婷,脸上表情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怎么没牵手啊?”
“绝好的机会居然错过,亏我还特意贡献出化妆品。”
“放心吧。”旁边程欢却是嘴角微微上扬安慰道:“人家就喜欢这种微妙的感觉。”
“如果徐学长真要成家,绝对会选择陈璐的,毕竟那可是奥运会的开幕式门票啊。”
把室友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孙敏婷顿时放松下来。
没错。
能一起去看奥运开幕式,什么都不用说,所有情感便已然知晓。
否则那只会是普通的电影票。
徐铭大大方方,认真打量陈璐几眼才收回目光,但下秒眼角余光便注意到窗户处的身影。
于是随口询问道:
“你室友也提前回学校了?”
然这话传到陈璐耳朵,却不知突然想到什么,忙挽起徐铭的胳膊催促着朝学校大门走去。
“嗯。”
“咱们赶紧过去,别耽误进场时间。”
闻言徐铭考虑到这个普通演唱会确实不同,倒也没去多想先前往鸟巢。
晚上八点。
鸟巢造型的体育场内,灯灿烂流光溢彩。
可容纳九万多人的场馆内座无虚席,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面容。
其中自然也包括徐铭和陈璐。
当场地上巨大卷轴缓缓拉开,全场人为之震撼,找不到该用什么词语表达。
再到后面以空中飞人的形式点燃奥运火把,整个开幕式徐铭能想到的只有四个字。
无与伦比。
面对这样一场全程充斥视觉冲击力的表演,直到他们两人回到学校依旧还在回味,脑海中时不时闪过画面。
徐铭把陈璐送回到宿舍楼下,并将福娃纪念周边塞进对方手中。
正打算回宿舍撰写博士开题报告,却见陈璐突然撇过头亲吻在他脸颊上。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晚,谢谢你徐铭。”
“明天见。”
两句话还没说完,红晕已经快爬到耳朵,接着迅速朝宿舍楼跑去。
望向陈璐的背影直到从视野消失,徐铭心中只觉有股异样的感觉蔓延。
嘴角浮现出会心笑容,下秒转身直奔数院。
路上却是在思索明天的事。
他作为奥运核心场馆无线定位系统,加权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设计者,在奥运会正式使用验证期间,肯定要过去看一眼保驾护航。
防止中间出现什么突发情况,以免影响到比赛进行。
当然他本人并不担心,对自己的加权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胸有成竹。
但既然许崇兴教授提到这件事,肯定要去办的。
为此仅搁一晚上的时间,他又再次来到场馆,不过是以项目工程人员身份进入系统控制区域。
徐铭到达地方推门进去后,很快便注意到不远处许崇兴教授的身影。
且旁边还站着位老熟人。
正是之前奥组委评审组的负责人张乃同院士。
下秒忙加快脚上步伐,近前后主动同两人打起招呼。
“许教授,张院士您好。”
“小徐你来的正巧,刚才我在和张院士聊起你。”许崇兴看见徐铭的身影率先开口搭话。
张乃同闻言顺势把目光落在徐铭身上,刚开始就没有吝啬自己的称赞。
“你的加权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表现出色,大家都对场馆内的定位服务赞不绝口,当初选择你们燕大的方案是很正确的选择。”
“谢谢张院士您的认可。”徐铭满脸谦逊回答。
“听说你在北斗项目表现同样出色?”张乃同脸上堆满笑容又抛出新的话题。
而徐铭听到这句话,可没忘记还是对方,向孙稼栋院士举荐他进入北斗卫星导航项目。
眼下遇到自然要表示感谢。
“谢谢张院士举荐,不然我可参与不了这种项目。”
“你擅长的定位编程算法,在北斗导航项目中倒也称得上专业对口,刚好孙总工程设计师提到人员,我就顺嘴讲起你在奥运场馆上的表现。”
“现在看来我又做对了。”张乃同都快笑出了褶子心情前所未有的高兴。
这时许崇兴也不再继续保持沉默,当即接过话茬跟在后面补充上一句。
“此次在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上面,徐铭可以说是帮了很大的忙。”
“大幅度缩短整个项目的周期。”
“并且马上要在魔都进行的实地城市测试,孙总工程设计师也会到现场关注。”
“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是非常惊喜,徐铭对于编程算法的理解确实很强。”张乃同点头附和着许崇兴的话表示。
他作为无线通信领域国内顶尖专家,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项目上兼任相关技术顾问。
对最新情况自然了解的比较清楚,
况且因为这件事,孙稼栋院士还特意给他打去电话。
感谢当初他推荐徐铭。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倒没有过多参与交流,毕竟他可还记得自己的任务。
随即认真检查无线定位系统模型的运行情况,确定数据正常没有异常数值出现。
如此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奥运会顺利进行,这也标志着燕大信息与工程学部,基于无线wifi的定位系统模型方案取得圆满成功。
这对于整个项目组的成员来讲,都相当于长松口气。
毕竟这要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出现问题,奥运组委会评审成员和燕大方面,都多少会受到些影响被问责。
好在期间张乃同院士透露一个消息,表示奥运结束后将举行颁奖仪式。
表彰为打造数字奥运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作者。
虽说这种奖项对徐铭现在而言,确实称不上多么重要规格多高。
但谁又会嫌弃获得的荣誉多。
再说还有奖金。
……
光阴似箭转眼即逝。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正式在魔都金融中心展开测试。
包括徐铭姚伟泽在内的第二小组成员,全部从燕京赶到了魔都之外,项目的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同样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孙院士。”
“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完成,随时可以测试。”
“开始吧。”孙稼栋坐在临时控制室内下达指令。
早就准备好的定位信号接收车辆,顿时围绕那些超高建筑群进行行驶。
徐铭虽是首次参与这种实地测试,但对于自己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充满信心,尤其在通过了燕大的仿真压力验证测试之后。
于是全程他都集中注意力,关注算法实时补偿情况。
“这里除了有大量超高建筑群之外,外表的玻璃幕墙更是会导致卫星信号,发生镜面反射而非漫反射。”
“从而形成强多路径干扰。”
“另外江面和移动车辆金属表面,也会产生时变多路径误差。”
“需要我们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来实时补偿保证定位的精准度。”
“陆家嘴的环境和超高建筑群,确实是全球罕见的多路径地狱场。”孙稼栋牢牢盯着屏幕中的数据,对黄运良的话点头认可的同时,然后又话锋一转道:“但只要我们的北斗度过这道坎,便标志着国产导航技术从能用,到敢在顶级战场用的历史性跨越。”
“我相信小徐的算法,和你们燕大的仿真模拟暗室。”
讲到最后一句时不忘扭头看向徐铭。
而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关注这场测试的人员,除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之外,还包括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人。
他们同为北斗导航项目成员,相比较实验室模拟出来的定位精度数据。
则更倾向于用真实数值说话,所以整个测试全程除怀着期待的心情外,同样夹杂对算法不小的担忧和顾虑。
……
今天万字更新,试着看能不能拿到日万徽章,希望有月票的支持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