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曹操搭台孙策唱戏(2/2)
这就是幽州今年的茂才!
两年前。
刘备举荐袁谭为茂才,並请袁绍互荐,后来因为刘备在汝南的所作所为被袁绍拒绝。
而现在袁绍反倒是主动举荐。
还是趁著刘备与曹操交恶的时候,儼然是向刘备伸出橄欖枝,並藉机噁心曹操。
暗搓搓的点明曹操乃挟持天子下的詔书,我袁绍不承认!刘升乃大汉忠良!
本初!你给我等著瞧!
这种小事也会令曹操大怒,实在是因为袁绍是他暂时迈不过去的槛,自然处处爭锋相对。
现在的局势也很明了。
袁绍平定河北四州,曹操也在河南蓄势待发,决战不远了,可以撕破脸皮了。
豫州人郭图当即建议袁绍挥军南下,攻打许都。
其族人郭援在河內力阻曹操偷袭鄴城,乃是功劳深著,郭图当然得在此时显眼。
“主公神明威武,兵力远胜曹操,攻其势易如反掌。”
然而。
泪授却说。
“討伐公孙瓚长达一年,百姓疲惫,粮库无积,赋役正多。当派使者向天子进献俘虏和战利品,再致力农耕,人马休息。若是不能通达天子,就上奏说曹操阻隔我等路径,再进兵驻守黎阳,
逐步经营黄河南面,多造船只整修器械,分派精骑抄掠对方的边地,其不得安寧,而我安逸......”
河北人是不希望袁绍那么快灭掉曹操的。
刚打完公孙瓚,利益都没分均好,怎么打曹操?
也並非全是泪授私心作怪,主公你用的是我们河北人河北兵,你若不把他们安顿好,那怎么出兵討伐?
相较於泪授的长篇大论。
郭图显得准备不足。
“现在不及时攻取,將来就难对付了。”
豫州人当然希望能儘快回到自己的家乡,那样才更有政治力量。
袁绍犹豫不决,也是在平衡派系纷爭。
於是许做为他分忧解难,要不看看刘表刘备是什么態度?
若有一人肯策应我等,那就立刻打许都,若都不策应,那还是先缓口气再说。
袁绍以为然也。
当即派出使者前往南阳荆州然而几乎全被曹操截获,你想去南阳荆州?问过我中原霸主没有?根本过不去!
曹操也十分忧虑,正在此时传来孙策攻破庐江又进取豫章的消息。
“儿难与爭锋也!”
曹操先是予以高度评价,隨后心中配酿起一出大计。
当即请荀或荀攸郭嘉共同谋划。
“明公欲挑起荆州之乱?使得刘备孙策刘表三人无力北顾?”
郭嘉立刻猜到曹操的心思。
並予以高度认可。
关於刘升顺利回到南阳,並极有可能整合张绣之事,曹操眾谋士都有所预料和忌禪。
然而眼下却有机会剷除刘备军。
那就是与孙策联盟,
“孙策与刘表有仇,又胸怀大志,勇猛不下其父,攻破庐江后必顺势討伐江夏,如此便能挑起荆州之乱!”
郭嘉对孙策的了解早在刘升入曹营之时就有过体现。
孙策是一定会趁机討伐江夏,若我们再为他表功,封他正式朝廷官职,那此事就是板上钉钉。
“奉孝所言不错!”
曹操略微得意。
“若荆州显露可乘之机,刘备岂能不有所?
让刘备和孙策一起不谋而合的討伐荆州刘表,这对曹操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局面。
说实话荆州刘表更被曹操忌惮,因为他一直是袁绍的铁桿小弟。
刘备孙策你还能威逼利诱,而刘表实力更强,也更倾向袁绍。
“刘表根深蒂固,非孙策刘备二人可撼动...
荀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他对刘升的了解,不认为刘备会孤注一掷参与孙策討伐刘表,虽然荆州对刘备来说似乎是唯一破局之策。
“我曾被朝廷封为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留驻荆州.....
荀攸说起往事。
“素闻长沙太守张羡与刘表不合,其人在荆南威望深著,若再加上张羡呢?”
闻言曹操放声大笑。
这不就成了吗?
待挑起荆州之乱,曹操最保守都能安坐不乱,就是什么都不做也对自己有好处,而一旦荆州乱得不可开交......
那他就能找机会南下南阳,叫刘备军彻底覆灭。
曹操当即做出细节布置,为自己的大谋略完善一番。
他命南阳堵阳守军,退至叶县,奉行刘升与曹昂的口头承诺,交恶不交战。
又命郭嘉派出细作,暗中前往长沙,游说张羡,联合荆南势力。
再表命孙策討逆將军,封吴侯,继举荐孙权为茂才后,又把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费的女儿。
如此唱戏的戏台就这样搭建完成。
而作为主角的孙策也即將亮相。
其实对於孙策来说,不管有没有曹操的表彰与示好,他都会攻打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