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敌军又瞎又聋,但我军没聋(含上架感(2/2)
1月12号开始,法军的飞机仍然没敢来里尔一带碰瓷,倒是布军的飞机为了扩大对敌情的侦查范围、优化炮兵校射,硬着头皮起飞了一些,但也都是尽量躲着德军飞机。
偶尔来不及跑,或是被半途拦截了,布军飞机也只能以临时配了加长弹匣的柯尔特m1911为主、反击德军的轻机枪侦察机。
想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飞机装上固定式机枪,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装上了,士兵毫无训练和理论基础,至少十天半个月之内不可能形成战斗力。
所以伊普尔战役期间,德军单方面掌握绝对制空权,已经是有保障的了。殷麦曼上尉也是在1月8日当天、带队击落十几架敌机后,被当场晋升为少校,并拿到了一枚蓝色马克勋章。
今天已经是德军战斗侦察机升空作战的第八天了。
从里尔到伊普尔上空的制空权,仍然被德军牢牢掌握,可以确保关键时刻敌人没有空中侦查力量能抵达关键地区上空。
这一切,也都为德军的后续行动提供了侧面保障。
……
伦德施泰特少校的营,就这样在前线低烈度蛰伏、一直等到下午时分,雪终于下得越来越大。
空中双方的飞机都已经消失了,没有人再能起飞。
而凯默尔山高处的大量布军炮兵观察哨,也因为大雪的遮蔽,彻底失去了视野,两三公里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是时候了,已确认失去山顶视线。无电线通知后方,可以让我军的210毫米重型榴弹炮进场了。”伦德施泰特少校亲自用望远镜反复观察后,下达了这道命令。
他正在呼叫的那些榴弹炮,是来执行反炮兵任务的,目的就是对付山顶反斜面边缘、敌人居高临下部署的重炮阵地。
本来反炮兵任务所用的大炮,最关键是射程远,德军的k16型150毫米加农炮的原型试产炮就很不错,射程非常远,可以超过山顶的布军大炮。
但很可惜,敌军非常阴险刁钻地把重炮部署在了山顶稍后方的反斜面,还构筑了非常漫长的备用阵地。加农炮的弹道相对更直,很难打中山顶反斜面上的敌炮。
必须是弹道角度较为高抛的榴弹炮才能命中(也不用太高抛到迫击炮/臼炮那样,因为敌人也是榴弹炮,如果反斜面太斜的话,敌人自己的榴弹炮也打不下来了)。
之前多日德军进攻未果,就是因为敌军的炮兵观察哨,可以居高临下发现德军重型榴弹炮进入阵地,而且精确观瞄定位。德军重炮一进入阵地,就被居高临下的敌炮反杀了。
德军有空中侦查优势,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空中侦查废不掉敌人的山顶地面观察哨。最多也就做到“双向透明”,彼此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对方坐标。
可山顶反斜面的敌炮先进入预设阵地,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德军炮兵要前进、进入反击阵地,展开部署就需要很多时间,要白白先挨很多轮炮击,往往没撑到开炮就完了。
这种问题,此后几十年都是攻山一方不得不面对的巨大困境。
就好比后世的赛瓦斯托波尔攻城战,要不是进攻方先干掉了马克西姆炮台那些305毫米炮塔的观察哨,古斯塔夫巨炮根本都不敢接近到部署阵地、然后开火。
今天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德军在损失了一些重炮后,就只能选择先等,等一个连续天气不好的日子。
最好有大雪加黑夜、交替废掉交战双方的眼睛,让居高临下一方的视野优势被抹平,一连几天大家谁都看不见谁,很公平。
(注:可能还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等下雪,为什么不能光靠天黑公平废掉敌我视野。这是因为一方面,不下大雪的话,就只有一夜的时间窗口。1915年的重炮部署非常慢的,部署完可能就半天的,剩下半夜未必够解决战斗,天亮还没解决就全完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不下大雪遮蔽视野的话,光靠黑夜,山顶上的敌人仍然有可能通过开炮的火光相对精准定位攻山炮兵的位置,尽管没有白天那么精确。所以等下雪是最保险的。)
而当双方都看不见的时候,听觉好的一方,就能赢得巨大优势了。
伦德施泰特少校在发报后又等了大约一两个小时,终于接到后方回电,说是己方的210毫米重型榴弹炮,已经进入了阵地,再有两个小时,就能完成部署。
他也终于松了口气,立刻下令道:“各连按计划行动,在前沿展开渗透突破,力争夺取一些较佳位置、设立前沿监听点。d连引导我军后方诱饵火炮开火,随后协助友军假装冲锋,勾引敌人山顶重炮开火,注意不要真的冲太狠。”
第6集团军第2突击营的将士们,也很快在营长的分派下,开始渗透攻山。
这既是为了夺取更好的前哨监听位置,也是为了诱敌,也不排除顺便夺取一些阵地。
突击部队的进攻打得很真实,甚至还带了喷火兵,以便对付前几天刚刚发现的敌军坑道。
双方很快在前沿激烈交火起来,德军没有提前火力准备,就是为了利用视野不好的天气浑水摸鱼。
因为交战距离被缩短了,战斗也变得愈发残酷,经常会拉近到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内,甚至在一些壕沟里还会发生白刃战。
在这种只有几百米有效视野的情况下,德军突击队的掷弹筒也变得好用起来。
反正大家都只有那么一点直瞄视野,射程大了也用不上。
掷弹筒反而轻便灵活,能实时跟进部署,背着爬山都没事。
伦德施泰特的突击营,就靠着掷弹筒拔掉了临近半山腰的一两层重机枪碉堡。
随后突击队员摸上去,一番工兵铲和刺刀的搏杀、冲锋枪和霰弹枪的对射,终于摸到了第一条坑道口。
“已经压制住坑道口,往里丢了几颗手榴弹了,但坑道很曲折,肯定还有很多敌人藏在里面!”
“不要慌,压制住别让敌人冲出来就行!上喷火兵!”
战场上各种嘈杂的咒骂、凄厉的大叫,不绝于耳。
终于,几名喷火兵摸到了坑道口,增稠燃油朝着坑道里猛喷,立刻把那些弯弯绕绕角落里的布列颠尼亚人全部烤熟了。
那感觉就像拿铝水浇灌白蚁窝一样。
肃清了一条坑道后,突击队员立刻示意后面的队友跟进。
“这个阵地很好!归我们了!快把炮兵声测仪拉上来!拖到坑道里组装好,准备监听!”
与此相似的场景,在整条绵延数公里的前沿阵地上,多处上演着,很快就有好几台仪器,被拖进了刚刚夺取的外围坑道,部署起来。
而随着外围坑道的丢失,山顶的布军也终于忍不住了,不管是否有视野,不管是否看得到敌人,山顶的重炮群都先后开火了。
“不要观测敌人的位置了!只要有阵地联系不上、疑似是被敌人渗透夺取了,那就对丢掉的阵地开炮覆盖!
什么?你说可能还有我们的人幸存、留在那些阵地上?那也别管了!他们应该为帝国尽忠,应该主动呼叫炮兵朝他们开炮!”
山顶上的某处指挥部里,布国远征军第1军军长道格拉斯.黑格中将,就是这般下令的。
布军的炮群,开始色厉内荏地全力胡乱开炮,哪怕看不见敌人,对着丢掉的阵地乱轰壮壮胆也好。
“终于中计了!很好,敌人的山顶炮位应该已经暴露了,准备反击!让前沿监听手开始监听!随时准备朝监听组报点的位置开火!”
山脚下,德军的炮兵阵地上,凯特尔少校和勒布少校下辖的两个炮兵营,也终于躁动起来。他们就是今天执行炮兵反制任务的主角之一,那群刚调来的m10型210毫米重型榴弹炮,就是暂时划归他们指挥的。
谁让他们这两个炮兵营,之前和突击营的合作比较紧密呢,双方已经在呼叫精确炮火支援方面,磨合得很到位了。
——
ps:下一更就上架了,上架前今天还白送了大家五千多字,相当于别人免费期一天的更新量了。
这也算是今天爆更的一部分了。
12点半左右会有上架后的更新。
看在这个份上,拜托大家好歹支持一下,都没三江没强推,直接果奔上架了。
我后来想了想,不上三江也有不上的好处,这个题材本来就不适合被大众看到,爱看的人自己看就行了,大家小圈子里看看,不要出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