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兵不血刃(2/2)
弗里德里希·容克失魂落魄的离开并不重要,杜瓦尔将军立刻和其他兄弟部队商量争取首次渡河的机会。
最终首先渡河的部队落在了青年师第一团耶路撒冷团的身上,在第二天渡河开始的时候,左岸已经准备了大量渡河工具,被青年师一路收拢的德国战争遗孤全部被叫了出来,和耶路撒冷团的渡河部队一起上船。
掩体当中科曼举着望远镜看向河对岸,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机枪暗堡,一旦开火渡河作战将会立刻终止。
“这下我们部队可不仅仅在法国出名,在整个同盟国都出名了。”马丁幽幽一叹,倒不是反对这种行为,而是在欧洲这种行为不合适。
“那就看德国人自己的考虑了,成功渡河我们自然会善待这些孩子。”科曼面不改色的阐述入关之后自由大儒辩经核心思想,携带这些战争遗孤本身就有这个目的,在萨尔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
用孩子做盾牌,在欧洲确实是一个大新闻,但比起法国军人的生命,这些孩子的生命还是可以牺牲的,他们又不是科曼的战友。
但做肉盾的同时,科曼也会好好对待这些倒霉蛋,在恢复秩序之后第一个就会建立儿童福利院,这并不矛盾,什么不得有个先来后到。
在科曼剖析白切黑心路历程的同时,耶路撒冷团的渡河已经开始了,两岸的法军和德军都在紧紧盯着莱茵河当中的渡船,如果目光有温度,这种程度的注视能把莱茵河的渡船点着。
德国守军就怕出现什么意外,法军也是如此,一旦出现意外,法国的炮兵会立刻把格尔斯海姆变成萨尔区第二。
明明没有多久,但在很多人眼中,时间却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终于,第一艘渡船抵达莱茵河右岸,第一名法军士兵跳下船,更多的渡船靠岸,越来越多的法军士兵出现在河岸,混杂着一个个未成年,形成一个怪异的群体。
没有遭到火力覆盖的渡河部队,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莱茵河左岸的法军阵地,立刻开始渡河准备,同时修复已经被爆破,连接两岸的桥梁。
法军的运气不太好,格尔斯海姆本来是有桥连接两岸,但在法军抵达之前,已经被德国人爆破了。
现在则可以进行从容的修复,通过桥梁和渡船抵达右岸的法军士兵越来越多,格尔斯海姆被法军兵不血刃的占领。
“先去博物馆,图书馆,学校,控制市区,防止军队违反军纪,对孕妇进行重点保护。”杜瓦尔将军走在格尔斯海姆的街道上,下达一条一条的命令,“迅速恢复秩序,对了,还有孤儿在最优先的保护当中。”
因为青年师是第一个渡河的部队,杜瓦尔将军立刻进入状态,把从情理法奸开始积累的经验,变成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
既然格尔斯海姆做到了不抵抗,那么法军自然要保证格尔斯海姆的军民安全,兑现之前答应的条件。
市长卡尔·伦岑,暂时完成了从战犯转型成为污点证人的转换。
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格尔斯海姆,也让逆流而上绕行德瑞边境的第五山地师做了无用功,拉斐尔将军才刚刚在五十公里之外找到上岸的开阔地。
这一次科曼完全是运气爆棚,他知道德军根本无法对莱茵河进行全面防御,因为兵力不够嘛,长江战役炮党也只能重点防御。只不过他没想到在格尔斯海姆就这么顺利。
兵不血刃拿下格尔斯海姆的消息,立刻被汇报给了法国临时政府,法军时隔九年从撤离莱茵河非军事区之后,再次出现在了莱茵河右岸。
只是没有高兴太久,关于法兰西青年师把未成年当成肉盾的细节,就同时被巴黎的临时政府知晓。
戴高乐得知了这种不光彩的手段,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评价,但他知道临时政府外交部长乔治皮杜尔,应该会比较忙了,有可能要为这一幕做出辩解。
“绝对没有这件事,一个几万人的小城,不值得光荣的法兰西这么做。”乔治皮杜尔义正词严,表示断无此疏。
“渡过莱茵河之后,德国境内已经没有真正的防线,对存在大量德国守军的城市绕行,留下部队防止德军突围,南方集群直奔慕尼黑,最终目的地是奥地利,意大利方向可能是德国高层逃亡的方向,一个都不许放过。”
德拉贡上将在渡河成功之后,对下一阶段的进攻做出了明确规划,主要是南德以及奥地利,那里有法国现在迫切需要的东西。
vpi第一章虎式和豹式坦克没搞错,口径搞错了。哪有几个全虎式坦克的装甲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