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小岗模式(求月票推荐票追读!)(1/2)
第64章 小岗模式(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十五万瓶!一次性发货!下月初!
这几个词像重锤敲在陈秉文心头。
他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默默盘算。
目前日产三万二千瓶,十五万瓶意味着需要全厂开足马力近五天!
这还没算本地加盟店、惠康超市以及自营点的日常供应需求!
而且,林文雄肯定不仅仅只有这一笔订单。
“林老板雄心可嘉。”
陈秉文缓缓开口,语气沉稳,“方案很专业,对新加坡市场的分析也很到位。
一次性铺货形成冲击力的策略,我原则上认同。”
林文雄脸上绽开笑容,仿佛已经看到陈记水在新加坡上市后被抢购一空的盛况。
然而,陈秉文话锋一转,将方案轻轻放回桌面:“不过,林老板,一次性发货十五万瓶,对我们目前的产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抬起头,直视林文雄的眼睛,直言道:“陈记瓶装水在港岛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需求旺盛。
我们现有的生产线,日产稳定在三万二千瓶左右,这已经是极限。
这十五万瓶,需要集中我们未来五天的全部产能!
这意味着,在这五天里,我们将无法向港岛的任何渠道供应瓶装水。”
林文雄的笑容微微一僵,下意识地道:“陈老板,五天时间.应该影响不大吧?
港岛市场根基稳固,短暂断供,消费者应该能理解”
“理解?”陈秉文微微摇头,“林老板,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五天时间,足以让消费者转向其他选择,足以让竞争对手趁虚而入,蚕食我们辛苦打下的市场份额!
更足以让那些刚刚加盟、满怀期待的店主们心生疑虑,动摇他们对陈记品牌的信心!”
说完,他在心底冷笑一声。
商场如战场,哪有什么理解可言?
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和稍纵即逝的机遇窗口!
林文雄想一口吃成胖子,用十五万瓶水砸开新加坡市场,这野心他欣赏,但这风险,陈记担不起!
想到这,陈秉文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我们刚刚开放加盟,首批十家店还在关键期,瓶装水是他们吸引客流、提升业绩的核心武器。
这个时候断供,无异于釜底抽薪!林老板,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十五万瓶订单,如同一块裹着蜜的毒药。
新加坡市场可以辐射马来西亚、印尼,广阔天地潜力无限,这是陈记跳出港岛、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巨大的机遇!
但一次性吞下这块蛋糕的代价,是抽空港岛市场的血液!
林文雄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陈秉文看着他的窘态,语气缓和了一些:“林老板,开拓新加坡市场,是陈记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非常重视。
但前提是,不能以牺牲港岛根基为代价。
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绝非长久之计。”
“所以,关于首批订单的发货方式,我们需要重新商议。
一次性发货十五万瓶,风险太大,我们无法接受。”
林文雄的心沉了下去:“那陈老板的意思是?”
“分批发货。”陈秉文斩钉截铁地说道,“首批五万瓶,下月初发往新加坡。
后续十万瓶,根据新加坡市场的实际消化速度和反馈,以及我们产能爬坡的进度,分两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陆续发出。
这样,既能保证新加坡市场的初步铺货和推广需求,又能最大限度保障港岛市场的稳定供应。”
“五万瓶?”林文雄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陈老板,五万瓶太少了!
新加坡虽然不大,但商超、商便利店网点众多,五万瓶撒下去,连个水都看不到啊!
根本达不到饱和覆盖、引爆市场的效果!这这跟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有些激动地站起身:“陈老板,我们南华贸易是抱着极大的诚意来的!
我们看好陈记,看好这款产品!一次性发货十五万瓶,是我们基于市场判断和渠道能力做出的最优方案!
如果分批发货,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前期的推广投入很可能就打了水漂!这风险太大了!”
陈秉文却异常平静。
他理解林文雄的急切和担忧,但商业合作不是意气用事。
而且,新加坡市场即便重要,如果港岛基本盘守不住,那也是空中楼阁。
他等林文雄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才缓缓开口:“林老板,你的担忧我理解。
但风险是双向的。”
他看着林文雄:“分批发货,看似保守,实则稳健。
首批五万瓶,足够你在核心区域进行重点铺货和试销,测试市场水温,收集消费者反馈。
如果反响热烈,后续补货可以迅速跟上。
如果反响平平,我们也有时间调整销售策略,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难道不是更负责任的做法吗?”
林文雄沉默了。
陈秉文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部分狂热,却也让他不得不正视现实。
一次性压上十五万瓶,确实风险巨大。
万一新加坡消费者不买账,或者渠道消化能力不足,那堆积如山的库存将成为南华贸易的噩梦。
林文雄重新坐回椅子上,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扶手。
放弃一次性发货的执念?他不甘心。
接受分批?又怕错失良机。
陈秉文看出了他的挣扎,决定再推一把:“林老板,合作是长期的。
首批订单只是开始。
陈记的产能并非一成不变。
我们正在全力突破瓶颈,新的设备、新的工艺都在推进中。
只要新加坡市场证明其价值,后续的供货量只会越来越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我们看重的是长远的合作共赢,而非一锤子买卖。”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诱饵:“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首批五万瓶,我们可以给予南华贸易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同时,在品牌推广上,陈记也会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统一的宣传物料设计,甚至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安排程龙先生去新加坡配合宣传。”
“程龙?”林文雄眼睛一亮。
他当然知道程龙是谁,《蛇形刁手》在新加坡也有上映,票房成绩和观众反响非常不错。
如果能让这位新晋功夫明星为陈记水站台,那宣传效果绝对事半功倍!
这个提议,像一颗定心丸,让林文雄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做出了决定:“好吧,陈老板,你说服我了。
分批就分批!
首批五万瓶,杨枝甘露三万瓶,椰汁西米露一万五千瓶,陈皮红豆沙五千瓶,比例按我们方案里的调整。
下月初发货!
后续十万瓶,我们看市场反馈再定具体发货时间和数量!”
他伸出手,郑重道:“希望我们合作顺利,共创双赢!”
陈秉文脸上露出笑容,用力握住林文雄的手:“一定!合作愉快!”
送走如释重负又满怀新期待的林文雄,陈秉文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阿海,五万瓶!下月初!只有十天时间!”
他看向高振海和凌佩仪,“加上港岛本地的基本供应需求,这十天,我们日均产量必须稳定在三万七千到四万瓶以上!
有没有问题?”
高振海听了脸色发白,但还是挺直腰板:“文哥!拼了命也给你干出来!
我这就去车间盯着!两班倒不够就三班倒!人不够.人不够我就亲自上!”
“人不够?人不够确实是大问题。”一旁的凌佩仪也眉头紧锁,感到有些棘手。
高振海那句“人不够我就亲自上”的狠话犹在耳边,但陈秉文深知,靠拼命压榨现有工人或者管理层赤膊上阵,终究是杯水车薪,不可持续。
此时,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陈秉文心头。
人.还是人!
陈秉文心中一声沉重的叹息。
港岛弹丸之地,制造业又正值黄金期,到处都在抢人。
削芒果这种技术含量低却又极其消耗人力的工序,一千块的工资在当下已经失去竞争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