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工宣队口中的农村(2/2)
“理解理解”周英男衝著王德贵笑了笑,隨后转头对其他知青说:“同志们,咱们也开动吧。”
说著,周英男率先上前从盛放麵饼的筐里拿了一个饼子,其余人同样纷纷跟进。
两个饼子下肚,总算是缓解了飢饿感的李平安,这才放慢了进食速度,一口酸菜一口饼的,开始了细嚼慢咽起来。
“李同志”
正当李平安享受著久违的麵饼时,周英男拿著坐到了李平安对面,疑惑的问道:“午饭怎么只有饼子没有菜啊?”
听到周英男的询问,正在嚼著咸菜的李平安一愣,停下咀嚼的动作,看著面前的一小碟酸菜陷入了深思。
“李同志,你在听我讲吗?”没有等到回答的周英男,伸手在李平安眼前晃了晃。
李平安这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疑惑地看著自己的周英男,伸手指了指那碟咸菜:“这难道不是菜吗?”
“这不是咸菜吗?是早饭时就著稀粥吃的,我说的是中午晚上吃的炒菜或者熬菜”
为了避免李平安觉得自己这些知青矫情吃不得苦,周英男连忙开口解释: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不管是去大串联还是在学校食堂,到哪里都是有饭有菜,过来的路上,也是有馒头炒菜吃,这次没有炒菜,所以我来问问你”
周英男的话让李平安一时语塞。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平安能够理解周英男的疑惑,这不是矫情,而是生活习惯的碰撞。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李平安也和她一样,对顿顿咸菜配主食的饮食很不习惯。
但在这个物质极度匱乏的陕北高原,能填饱肚子就已经是奢望了,那还能奢求什么生活品质?
沉默了片刻,李平安放下手中的饼子,苦笑著解释道:“周同志,在我们这儿,咸菜就是正儿八经的菜了。”
“啊?”周英男瞪大了眼睛:“那...那平时你们都吃什么?”
“红薯,玉米面窝头”李平安掰著手指头数:“赶上好年景能吃上几顿白面,过年才能见著点肉腥。”
听著李平安的讲述,周英男张大了嘴巴,惊呼道:“啊,怎么就吃这些?在学校安排下乡的时候,工宣队的人跟我们不是这么说的啊”
“工宣队是怎么跟你们说的?”
这下李平安来了兴趣,对於没有接触过农村大城市知青们,李平安很好奇宣传部门是怎么宣传上山下乡运动的。
“他们说自从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始以后,陕北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別是我们要插队的地方,这些年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粮食產量早就好翻了好几番”
“农民生活十分富裕,一周能吃好几天的白面,工分值最少的生產队也有八毛,高的有一块多,当地的农民兄弟家里的小娃娃,一天都能赚到六七个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