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又红又专的李平安(2/2)
隨著李平安对著记者的讲述,坐在会议室角落里的赵德柱脸都快要笑烂了。
没想到李平安这么上道,这下自己的政治资本稳了,少不得一个深入群眾,发现人才的美名要落到自己头上。
这次报导一出,自己的位置就又能往上动一动了。
赵德柱心里美滋滋地想著,昨晚那辆自行车和两个临时工名额给得真值。
一旁的其他县里领导,看著美滋滋的赵德柱,心里暗自羡慕嫉妒恨,白白的竟然让这个老赵捡了这么大个便宜。
他们也想出出名,可惜的是,实在是跟这件事扯不上关係,想要分一杯羹都找不到由头。
採访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昨晚已经有了准备的李平安,回答的滴水不漏,口號喊得飞起,总之一切都是组织的培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只是在党和领导的关怀下,偶然发现並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切记录完毕,放下手中的钢笔,赵无极满意地合上笔记本,推了推眼镜说道:“李同志,你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篇报导发表后,一定会激励更多青年投身技术革新。”
说著,也不等回答,他又转向赵德柱和县领导:“领导同志们,这次採访收穫很大,李同志的事跡充分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工农群眾发挥聪明才智的生动实践。”
跟来的县革委会主任孙明杰笑著点头:“赵记者说得对,李平安同志这个典型很有代表性,我们要在全县范围內推广学习。”
“不止全县推广学习,我觉得像李平安同志这样又红又专的人才,必须给予重用,我提议,回县里后领导班子开个会,特批一个正式编制,解决李平安同志的户口问题,然后把李平安同志调到县机修厂技术科工作”县工业局局长宋炎阳,突然开口提出了解决李平安工作的提议。
明显没想到宋炎阳会这么说的孙明杰,先是一愣,隨后立刻反应过来:“宋局长说的没错,像李平安同志这样的人才,在公社务农可惜了,这完全是对人才的浪费,应该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
一旁的李平安看著这突然转变的局面,整个人也是一愣,怎么好好的,就把话题扯到自己的工作上了呢?
李平安的脑子在飞速盘算,想著要不要接受县里领导的提议,顺势接下县里机修厂的工作。
县里的工业实力不强,没有正儿八经的机械厂,唯一和机械沾边的只有一个机修厂,要是能去那里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当李平安在心里权衡利弊时,赵无极哈哈一笑,將话茬接了过来:“平安同志的工作问题,我觉得还是等等再说吧,说不定省里研究所也对平安同志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