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他有那么多人支持,不用我也够了(2/2)
“王爱卿,御史上奏摺弹劾你今届录取的武举人数量远超往届,你怎么解释?”
“陛下,臣录取的这些武举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即便进入军中出任武官都绰绰有余,录用他们总比让那些依靠关係进入军中出任武官的紈絝子弟要强。”
“但你这样做確实有违常理。”
“陛下,武举人的录取数量比文举人的录取数量少很多。而武官的数量一点都不比文官少。可想而知禁军和地方军里面有多少武官是滥竽充数的,他们的实力远远配不上他们的官职。
这一点无论是对辽国的战爭,还是对吐蕃等周边国家的战爭,都可以证明。我们大乾国比周边的国家都富裕,人口比他们多,武器也比他们的精良,但为什么屡战屡败呢,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在这里。”
“就算你说得对,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否则引起文官们的集体弹劾,朕也保不住你。”
如果每一届录取武举人的数量都这么多,文官们就会警觉皇帝是不是觉得文官势力过大,要提升武官的地位,说不定会引起机体反扑,联合打压之。枪打出头鸟,到时候王伟乐就会处於风口浪尖之上。
“谢陛下提点。”
“太子现在出任开封府府尹,爱卿之前曾经担任此要职,拥有丰富的经验,有空的时候跟太子多走动走动,相互之间交换一下经验嘛。”
现在太子成了开封府尹,他的人成了新的左丞相,还有其他一大堆支持者,这个时候前去投靠不是什么好事。
王伟乐之前的人设就是只忠於皇帝,自然不会就此坏了人设。
“陛下,太子如今拥有的支持者非常多,不用臣也够了。”
皇帝见状感觉有些可惜,王伟乐是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朝廷和皇室的一大损失,但同时他心里也倍感欣慰,因为王伟乐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和忠心於他。
“加封王尚书正二品特进,赏黄金千两。”
“臣领旨谢恩。”
正二品特进是虚职,相当於荣誉称號,每月多出几百两银子的俸禄,但甭管如何,官职是升上去了。
“爱卿如果没別的事,就先回去吧。”
“陛下,臣有一事想请陛下给主意。”
“哦?何事?”
“武举考试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武进士考试,陛下要不要亲自前来主持?”
皇帝自小就在文官的教导下成长,耳闻目染之下跟文官一样看不起武官,听到王伟乐的话后连忙摆手拒绝:“朕最近身体不適,不宜出门,此事交由爱卿全权负责。”
王伟乐回到衙门后,立即宣布武进士开考的日期。
十一月份,武进士考试正式开始。考试项目一样,但给了考生再次展现实力的机会,特別是之前表现不好的考生,更为期待这次考试。
大乾皇朝往年录取的武进士人数一般为三十多名左右,最多的一科是六十多名,最少的一科仅为十一名。
十二月初,兵部宣布三年一届的武进士考试结束,录取武进士人数为一百名。其中一甲第一名授官正七品武职,一甲第二、第三名授官从七品武职,二甲一到十名授官正八品武职,十一到三十名授官从八品武职,三甲一到二十名授官正九品武职,其余武进士授官从九品武职。
“大人,学生此次没有考上武进士,真是惭愧。”
“不妨事,下次再考也可以的。”
“今届录取的人数最多,学生都没有考中,下一届就更难了。学生是不报什么希望了。”
“如果你真的想入仕为官的话,可以到兵部衙门填表,等候有空缺的时候补缺。”
“等候补缺的武举人太多了,怕是等到两鬢髮白也不一定能等到。”
“別那么悲观嘛。”
“大人,您心怀百姓,不想看到学生们落榜而归,就破例录取大量武举人和武进士,要不然学生也不可能考中武举,学生心里万分感动。学生甘愿为大人身边的一名护卫,跟隨在大人身边,守护大人的安全。”
“武举人来给本官当护卫,未免过於屈才。”
“只要能跟在大人身边,学生心甘情愿,即便是当个轿夫,也毫无怨言。”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本官也不好再拒绝,即日起,你就在本官身边当一名轿夫,为本官抬轿子。”
“学生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