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真理在箭矢的射程之內(1/2)
王伟乐亲自出马,內务府的官员很是给面子,手续办得很顺利,效率也快,当天就拿到新宅子的地契和房契。
“这是老宅的地契和房契,你祖母说给你的,拿著吧。等我们搬进新宅子后,你便可以派人过去接收。”
“替我谢谢祖母。”
王世平闻言很是无语,儿子拜託自己,感谢自己的母亲,这叫什么事呀。
几天后,王老太太搬进新宅子,王伟乐带著家人前去祝贺之。
这天,王伟乐正在三司训练禁军,就被太监给叫到宫中御书房。
“微臣见过陛下。”
“免礼。”
王伟乐这才注意到,御书房里还有左丞相等多位朝中大臣。
“人都到齐了,朕便说说今日叫你们进宫的目的。边境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信,诸位请传阅。”
原来是先帝驾崩,新皇登基的消息传到国外,周围的国家蠢蠢欲动,都想在大乾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吃,其中辽国和西夏想要提高岁幣,吐蕃国则是想让大乾国像对待辽国和西夏那样,每年也给它交岁幣。
“陛下,微臣觉得应该用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来感化吐蕃,避免再起战爭。”
王伟乐听得脑瓜疼:“陛下,微臣有不同看法。用道德来约束他人,只能约束到遵守道德之人,而那些蛮夷只能用箭矢来约束。臣建议出兵收拾他们,打到他们怕,打到他们服,他们自然就会乖乖坐下来,听我们讲道德伦理。”
“王太尉堂堂进士出身,为何如此粗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真是有辱斯文!”
“左丞相也是熟读四书五经之人,大家都在给陛下献策,即便你不认同本官的策略,也请你不要对本官进行人身攻击,否则別怪本官如你所言,对你动粗。”
左丞相头髮都白了,还是读书人,论打架如何是王伟乐对手:“哼!”只能冷哼一声以示不满。
新皇看到两位领头人不和很是满意:“好啦。储位都是为朝廷献策,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为此伤了和气。这样吧,主张以道德伦理来感化他们的左丞相,亲自带队请去教化吐蕃;主张用战爭解决问题的王太尉,抓紧训练禁军,隨时做好出征迎战的准备。”
王伟乐很是认同新皇的做法:“是!”
“陛下,微臣虽然自信能够感化吐蕃,但此去吐蕃路途遥远,一路上难免会碰到土匪和水匪,恳请陛下调派禁军护送微臣前去。”
“爱卿考虑得甚是周到,朕准了。王太尉,你挑一名最为出色的副指挥使,带领一千名骑兵护送左丞相出使吐蕃。”
“臣举荐巡防营的寧远侯顾廷燁和袁文绍,这两位將军都曾经跟隨微臣前去平定叛乱,实力非同一般。”
没等新皇发表意见,左丞相就先不乐意了:“王太尉未免太不知好歹了,陛下让你推荐禁军的將军,你却推荐巡防营的將军。巡防营平时就在京城各处巡逻,守著几个城门,再不就是协助开封府衙门抓几个毛贼,哪能跟装备精良的禁军相比。臣恳请陛下亲自推荐一位禁军的將军护送臣。”
“左丞相觉得禹王怎么样?”
“禹王?据臣所知禹王今年才刚满二十。”
“虽说禹王只有二十岁,但他自幼跟隨在其父亲身边,练习武艺,熟读兵书,无论是协助知州剿灭土匪和水匪,还是协助王太尉平定叛乱,大大小小的仗都打过,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以胜利结束。
先前朕命他参加考核,无论是个人武艺还是军事谋略,他每一项都以优等通过,要不是朕看他实在年轻,指挥使的位置早给他了。”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听到新皇如此称讚赵策英,左丞相便不再推辞:“既然如此,臣领旨谢恩。”
出宫之后,左丞相直奔禹王府。
“不知丞相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太妃不必多礼。臣今日是奉命前来。”
沈从英听闻此言有些惊讶,因为能够命令左丞相的只有皇帝:“丞相有事儘管吩咐。”
“臣不日將要出使吐蕃,陛下让禹王作为武官主帅,率领一千骑兵护送臣前往。臣今日过来是想看看禹王,也好让臣做到心中有数。”
沈从英对於赵策英的武艺十分信任,於是便趁热打铁,吹捧起赵策英来:“我儿子三岁习武,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没有一日缺席,到了他十五岁的时候,打遍整个禹州,无一人是其对手。王太尉推荐他领兵护送您前去,绝对没有错。”
“不是王太尉推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