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潜邸谋划(1/2)
潜邸门前,朱慈烺刚下马车,便急忙踏入府內,他大步的穿过迴廊,朝著书房赶去。
“小爷、殿下。”
李守忠和唐朝臣见他推门而入,慌忙起身。朱慈烺抬手止住二人行礼,解开身上御寒的披风,隨手拋在檀木衣架之上开口道:
“不必多礼,说正事。”
朱慈烺径直走向书案坐下,手指轻叩案几。李守忠见他坐定这才起身开口道:
“小爷,城內顺天府,京郊大兴、宛平三处官仓石灰,全被京营以“防流寇加固城防”的名义徵调了,已经运往京营仓库了。私商那边也甚是蹊蹺,奴婢遣人去採买,皆被推諉无货。”
朱慈烺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的捻著书案上的宣纸,这真是打算要全面封锁他的防疫之策。京营的话,李国楨吗?还是崇禎有意打压他?
朱慈烺手指一顿,宣纸被捻出一道裂痕。他理了理思绪,如果是崇禎的话,大可以直接下旨让他回宫,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不是崇禎的话,那就是朝中有人结党,想陷他於不义。光李国楨一人绝不会有胆子截留他防疫物资!
唐朝臣见朱慈烺半天不语,他起身道:
“殿下,不如卑职领几个好手,暗中劫持几个商户...”
他脸上厉色一闪。
朱慈烺抬手制止道:
“不可,现在还不知幕后之人。且普通商户必然不知其中关节,倘若莽撞,恐打草惊蛇。”
唐朝臣见朱慈烺否定了他的想法,只能悻悻的坐了回去。
朱慈烺目光沉凝,思虑片刻,忽然开口道:
“来人。”
书房外立刻进来几个內侍,躬身待命。
“遣人去养济院,让周显与吴先生速回潜邸。还有...去请左春坊左中允李明睿李先生。”
朱慈烺目视內侍离去后,书房內一时陷入了沉静。李守忠与唐朝臣对视一眼,却见太子逕自重新取过一张宣纸,提笔蘸墨,手腕悬停,似在斟酌语句。
朱慈烺这封信给的人,目前尚不在朝中,而是崇禎十五年派往湖广宣慰诸王,南下筹措兵马,以便北上勤王的兵部右侍郎张同敞。只是歷史上他还未来得及回北京復命,大明就亡了。之后他多次辗转南明各个朝廷,最终在桂林与瞿式耜一同就义。
他笔锋在“张公”二字上顿住,朱慈烺眼前浮现张同敞的样貌,这位张居正的曾孙此时他应尚在云南募兵。
“三月!”
朱慈烺轻声自语,这支勤王军必须要在明年三月恰好出现在京畿周边,太早,崇禎必定勒令他守城,太晚,则於事无补。
该如何让张同敞毫无疑虑的听从调遣?他思虑良久,终是落笔:
“张公台鉴:潼关陷落,西安不守,秦、晋糜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矣。孤蒙父皇密召於武英殿暖阁。示以暂避贼锋,移至江左,以图恢復之意。然此事关乎国本,未敢轻泄。望公於三月望日率兵抵近通州,此事唯父皇、孤与公知之。唯望公效曾祖江陵公之忠,助朝廷成此大计。成败之事,望公慎之。崇禎十六年十一月朔日。”
收笔,朱慈烺轻轻吹乾墨跡。隨后又將案几上的东宫太子印璽覆於信纸之上。
朱慈烺深知,眼前危机固然需要解决。但是南迁之事亦需要提前谋划,妥善安排...
就在朱慈烺收笔的同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周显与吴有性一前一后踏入书房,二人见朱慈烺正要行礼,朱慈烺制止道:
“不必了,都先坐。你们稍待,待左春坊李先生前来一同议事。”
朱慈烺先將信笺封好,印上火漆,再次提笔在信封上写道“张公同敞亲启”。
朱慈烺將火漆封好的信件收好拢入袖中。身子往后微微一仰,靠在椅背之上。他闭目养神,抬手轻轻揉著太阳穴,眉间那道因思虑过甚而留下的浅浅细纹仍未舒展。
书房內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房內几人的呼吸声与窗外寒风吹过树枝的沙沙声。
良久,书房內无一人发言,坐在下首的唐朝臣有些不耐了,他起身拱手道:
“殿下...”
朱慈烺未等他说完,抬手打断沉声道:
“噤声!”
恰在此时,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眾人精神一振,来人正是李明睿。
李明睿此时官袍有些凌乱,显然是接到太子传召,一路疾驰而来所至。李明睿刚进书房,目光扫过眾人,心头一热,自己这是真正进入东宫核心了。
朱慈烺缓缓睁开双眼,抬手示意李明睿也坐下,待他入座后,朱慈烺才开口道:
“好了,人既已到齐,现在开始议事。”
他顿了顿,转头望向李守忠:
“如今库中石灰可用几日?”
李守忠起身躬身道:
“回小爷,不足三日。”
朱慈烺点了点头,手指在案几上轻叩三次。沉声道:
“这样,你明日遣人去京中各处张贴告示,石灰被京营徵调巩固城防,不足一日用度。”
李守忠躬身领命后又坐回椅子。
朱慈烺再看向唐朝臣,將袖中书信递给他
“唐把总,你现在挑十名精骑,以寻石灰为由出京,將这封密信交於云南张同敞。”
他语气微沉:
“此事,关乎宗庙社稷!”
唐朝臣起身,双手郑重接过信件,小心翼翼的將信件藏入贴身暗袋中,抱拳沉声道:
“臣,定不负殿下所託!”
朱慈烺目送唐朝臣离去,目光转向李明睿。这位东宫属官此时正襟危坐,眼中却闪著跃跃欲试的光芒。
朱慈烺轻叩书案:
“李先生,京营徵调石灰一事,你怎么看?”
李明睿略一沉吟:
“殿下,此事確有蹊蹺,襄城伯去岁刚刚接任成国公总理京营,行事应当谨慎,断不会无故与东宫为难。其次有司徵调,应由各部勘合。至於顺天府郝晋素来与陈演亲近,私商集体闭市...未免太巧。”
他顿了顿又开口道:
“殿下总理京营防疫,已颇具成效。若此时市井传言因东宫物资匱乏致疫情失控。那朝堂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