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勤王军来(2/2)
紧接著,崇禎將象徵著爵位的玉册交到唐通手中。
“朕封你为定西伯,望卿能守住京师,护大明江山。”
唐通跪地谢恩,眼中满是激动,心中暗自发誓,定不负圣恩。
唐通叩首谢恩的余音未落,崇禎已转身望向阶下诸臣,目光扫过兵部尚书王家彦、户部尚书倪元璐与內阁首辅魏藻德:
“唐卿既已来援,当速定驻军事宜。朕意...当扼守要衝,诸位以为何处可挡闯贼?”
殿內短暂沉默,王家彦忽然撩袍跪奏,苍劲的嗓音刺破凝滯的空气:
“居庸关!此乃京师西北门户,关城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昔年成祖北征,皆由此出入,今若以唐总镇精锐据守,辅以火器营协防,足可迟滯闯军旬月!待其他勤王军至。”
倪元璐连忙附和,袖中露出早已备好的舆图:
“王本兵所言极是!居庸关三道城防互为犄角,又有居庸叠翠天险。唐总镇若在此扎营,可断贼西来之路!”
魏藻德亦连连頷首,眼睛在烛火下泛著微光。
崇禎苍白的脸上泛起潮红,指尖重重戳在殿壁《九边堪舆图》的居庸关处:
“就这么定了!唐卿即刻移镇居庸关,构筑防线!”
唐通此时胸膛还因封爵的热意鼓胀著,忽听崇禎抬手轻叩御案,声音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杜之秩何在?”
不稍片刻,一个宦官疾步进入武英殿,而后是杜之秩尖细的嗓音传来:
“奴婢在!”
崇禎目光扫过唐通骤然紧绷的下頜,缓缓道:
“唐卿忠勇可嘉,但监军之制,祖制如此。杜之秩隨朕多年,熟知军务,此番便命他与你同守居庸关。粮草调配、军机呈报,皆由他襄助。”
殿內陷入诡异的寂静,魏藻德见无人附议,气氛有些沉闷,率先躬身道:
“陛下思虑深远,监军制衡,正是保境安民的万全之策。”
王家彦望著唐通攥紧玉册的手,喉结动了动,终究还是无言。
唐通心中猛地一沉,脸上的笑意险些维持不住。他深知,这些监军太监平日里仗著圣宠,不懂军事却擅作主张,常常坏了大事。但此刻,他只能叩首谢恩,將不满深深压下。
待眾臣退去,唐通握著沉甸甸的玉册,望著殿外阴云密布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那刚刚燃起的热血,正在一点点冷却。他不禁暗自思忖,这圣恩背后,究竟是信任,还是猜忌?
当唐通踏出武英殿时,天色已经暗沉,寒风卷著沙尘扑在蟒袍上。
“唐总镇留步。”
杜之秩快速追了上来,脸上堆起习惯性的笑容,
“方才今上金口一开,咱家可算寻著个好去处咯!”
他抬手要搭唐通肩膀,却被后者侧身避开,杜之秩手掌尷尬地悬在半空。
唐通看著他,拿著玉册的手猛的攥紧,玉册的稜角硌的掌心生疼。
“杜监军客气。”
唐通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道:
“居庸关苦寒,还望监军多保重。”
“说的哪里话!”
杜之秩凑近两步,內侍惯有的沉香扑面而来。
“咱家虽不懂刀枪,可这调粮运餉的门道……”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更鼓声。唐通望著暮色中影影绰绰的宫闕,忽然有些后悔星夜兼程赶来勤王了。
“天色不早了。”
唐通后退半步。
“本镇还需回营整肃军务,监军请自便。”
说完唐通转身大步的朝著皇宫外走去。
见唐通如此不识抬举,杜之秩冷笑一声,麵皮骤沉,望著唐通背影眼神阴鷙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