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博弈(2/2)
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他要的,全部给他!本宫要让他进退两难,朝廷气度尽显,他若再反,便是天下共诛之贼”
朱慈烺站起身,走到舱窗边,望著暮色中的河面。
“吴三桂若没了被迫投诚的理由,他那点小心思,就只能藏在肚子里。”
眾人沉默,不得不佩服太子的决断。看似退让,实则步步紧逼,將吴三桂的后路悄然堵死。
朱慈烺不再多言,立刻下令:
“骆养性,你亲自安排快船,护送陈圆圆去见吴三桂。记住,礼数要周全,要让天下人知道,朝廷对功臣家眷恩义有加。”
“臣遵旨!”
“倪师。”
朱慈烺又道:
“你即刻核算关寧军所需粮餉数目,八百里加急送往两淮和南京,务必三日內起运。”
“臣领命!”
“总宪,你以父皇名义擬一份《告天下臣民疏》”
李邦华有些疑惑。
“殿下这是?”
朱慈烺轻笑一声道:
“只是让某些人在无藉口而已,其一,褒扬吴三桂,彰显圣恩。吴三桂眷属,朝廷视若肱股,岂忍分离?著即日护送陈氏,礼送至关寧军中团聚,以彰朝廷体恤功臣之至意!其二,言闯贼虽窃居神京,其罪固当万死。然系汉家內患,自有汉家儿郎荡涤。凡借外兵平內乱者,即为汉贼!”
李邦华闻言皱眉:
“其一,老臣省得,此乃阳谋诛心之策昔日光武以復汉之名收服铜马军,殿下此策异曲同工,吴三桂若再首鼠两端,便是自绝於天下。”
他顿了顿又道:
“只是其二,老臣有些不解...还请殿下解惑。”
朱慈烺手指轻敲案几:
“总宪,本宫是担心建虏入关,恐会借用大义。此策不过先断他们一条路罢了。”
李邦华愕然:
“殿下何出此言?建虏蛮夷,岂会顾及大义名分?”
朱慈烺冷笑:
“蛮夷?多尔袞身边的范文程、洪承畴岂非庸才!”
见李邦华仍疑惑,补了一句:
“汉贼比夷狄更懂如何祸乱中原。”
李邦华悚然一惊,若有所思:
“殿下是说...他们会假借忠义之名?”
朱慈烺微微頜首:
“此策一来让建虏没了入关大义,二来可断吴三桂后路。”
李邦华深深一揖:
“殿下深谋,老臣不及也。”
待眾人退下,朱慈烺揉了揉眉心,对亲卫道:
“去把陈圆圆请来。”
陈圆圆接到传唤时,正在窗前静坐。自那日与朱慈烺长谈后,她便心如止水,静待命运的安排。见到太子,她依礼福身:
“参见殿下。”
“邢姑娘不必多礼。”
朱慈烺看著她,语气平静。
“本宫唤你来,是要告诉你,即刻便送你回吴三桂身边。”
陈圆圆的身子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释然,也有不安。
“此外,”
朱慈烺话锋一转:
“你所求之自由,本宫可以答应。但在此之前,你需要为本宫做一件事。”
陈圆圆抬眸,眼中满是疑惑。
“做本宫的眼线。”
朱慈烺的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吴三桂日后的一举一动,你都要设法传递给本宫。”
陈圆圆脸色煞白,猛地后退一步:
“殿下...此事凶险,妾...”
“凶险?”
朱慈烺冷笑:
“你以为留在本宫身边就不凶险?还是说,你以为吴三桂真的会为了你一个女子,与天下为敌?”
他上前一步,目光如炬,
“你若答应,此事若成,本宫保你后半生安寧富足。你若拒绝...”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神中的意味已然明了,此前的承诺,將全部作废。
陈圆圆浑身颤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她想起自己漂泊无依的前半生,也想起朱慈烺眼中那份超越年龄的冷静与狠绝。良久,她眼中的恐惧渐渐褪去,只剩下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妾...答应殿下。”
她低声道,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但求殿下...言而有信。”
“本宫说话,自然算数。”
朱慈烺点头道:
“骆养性会安排你上路。记住,保全自己,活著把消息传出来。”
夜色渐浓,海风带著水汽,吹得崇禎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独自站在甲板上,望著远处模糊的岸线,背影佝僂,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
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將一件狐裘披风披在他肩上:
“皇爷,夜深风大,龙体要紧,还是回舱歇息吧。”
崇禎没有回头,声音沙哑:
“太子...在做什么?”
王承恩迟疑了一下,低声道:
“回皇爷,小爷正在召集臣工,商议粮餉调拨和关寧军事宜。”
“商议...”
崇禎的身子微微一颤,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中了心臟。他知道,那个曾经需要事事向他请示的儿子,如今已经彻底接过了这艘大明巨船的船舵。朱慈烺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再需要经过他的同意。
一种彻底被架空的无力感,夹杂著身为君父的屈辱,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他又不得不承认,若非这个儿子,他此刻恐怕早已是一缕亡魂,或是在李自成阶下受辱的亡国之君。
“罢了...”
良久,他才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声音充满了疲惫。
“隨他去吧...”
他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海风,转身,拖著沉重的脚步,缓缓走回舱室。舱门关闭的瞬间,將外面的风声、水声,以及那个正在悄然改变的天下,都隔绝在了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