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走,班师回朝!(1/2)
“各位选手注意。”
广播声响起:
“最终环节准备时间延长至15分钟,请各队合理规划方案。”
齐默捏碎最后一颗跳跳,碳酸氢钠的粉末在实验台上画出闪电状的分形图案。
他抬头看向穹顶,无人机群正在重组监控阵列,如同等待猎物的机械蜂群。
【实验环节进度:65%】
【当前优势:材料创新暂时领先】
【团队状態:思维协同率95%】
秦芷心正在將分子吊坠残余部分焊接到电路板上,溅起的火星在暗处划出流星般的轨跡。
卢益则用三稜镜折射出的光谱在墙上投出波动方程——那是他们设计的能量传输模型。
齐默深吸一口气,跳跳的甜味还留在舌尖。
他面前的实验台上,那个会“呼吸”的材料仍在规律脉动,仿佛在预告著更加惊人的可能性。
“最终实验环节现在开始!”
裁判长的声音如同惊雷炸响,科技馆穹顶的环形灯带瞬间切换成冷白色,將二十多个实验台照得如同手术室般纤毫毕现。
齐默抬头看向大屏幕,猩红的倒计时数字【00:40:00】在视网膜上烙下灼热的印记。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实验台边缘——那里有前几轮留下的细微灼痕,像一组神秘的摩斯密码。
最后一道实验题显现:
【將前几轮成果整合为具有环境响应能力的智能系统限时40分钟】
器材箱液压装置发出“嗤”的轻响自动弹开,齐默的视野边缘突然浮现出全息投影般的系统界面:
【检测到宿主本次参加竞赛最终挑战】
【激活“学科圣殿”全部权限】
【材料科学→生物模擬→智能控制链路建立中…】
“应该建立三级响应架构。”
秦芷心的声音冷静得像手术刀,她指尖的导电银胶在实验台面流淌出立体的神经网路图。
她继续拆解剩余分子吊坠的手法堪比珠宝匠人——链子被分成七段不同长度的导线,断口处闪烁著镜面般的光泽。
卢益的眼镜片上瀑布般刷新著代码,镜架因为持续运算微微发烫,在鼻樑上留下两道浅红色的压痕。
“电压瓶颈。”
卢益的电容笔在平板上戳出蓝色电火:
“arduino需要5v稳定输入,但我们的仿生材料…”
话音未落,齐默已经將跳跳溶液注入特製的石英容器。
碳酸氢钠分解產生的气泡在铂金电极间形成完美的微电流迴路,溶液呈现出诡异的鈷蓝色漩涡。
【检测到宿主行为:能源系统革新】
【电化学掌握+1.8,系统思维+1.5】
【解锁隱藏属性:材料亲和力】
第14分钟迎来第一个重大突破。
当秦芷心將光纤传感器以45度角接入系统时,仿生材料突然对馆內广播声產生共振反应。
声波震动使它的脉动频率精確同步,就像被音叉唤醒的共鸣箱。
她的分子吊坠残骸在灯光下化作星河流转的电极阵列,某个瞬间甚至能看见电子在银丝表面跃迁產生的蓝色辉光。
“声-光双重响应閾值设定成功。”
秦芷心的睫毛在显微镜光源下投下柵格状的阴影,她修改程序的速度让键盘发出暴雨般的声响。
齐默突然將三稜镜以非常规角度嵌入装置,折射出的七彩光带在仿生材料表面描摹出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
蓝光引发剧烈收缩时產生的褶皱,恰好符合黎曼几何的数学模型。
倒计时最后三分钟,齐默完成了堪称恐怖的改进。
他截取无人机群的监控信號经过傅立叶变换后接入系统,装置突然展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识別”能力:
当组委会主席或其他各队队员走近时,装置剧烈脉动,和谐共振形成类似笑脸的波纹。
当而无人经过时,它却陷入静止状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