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著不渗(1/2)
第66章 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著不渗
且说那头,晴雯转手“卖”了贾宝玉赠的木清露,便將所得的银角子,珍惜地放入荷包中。
眼下的晴雯,虽然性格还是一如既往的爽利直白,但因著被转卖到人牙子手中的经歷,性格上到底变化了一些。
旁的不说,要说这十两的银钱,放在过往,晴雯何尝放在眼里?
便是她信手撕碎的香扇,单是其中一把,也超过十两,可是经过几番流离,晴雯这才发现,寻常人家过不下去日子,卖儿卖女,就算是那些个齐头整脸的,最后也不过十来两银钱。
几番思索下来,晴雯早已从后宅里的泼辣丫鬟,变成了感嘆民生之多艰的掌事娘子。
*
“嘆民生之多艰,哀吾生之须臾。”
贾环从庄子外出去的时候,看到京畿周遭地区的流离灾民,便忍不住皱著眉头,胃然长嘆一声。
时至今日,当真正看到面瘦肌黄,只剩下皮包骨头的灾民时,贾环这才惊觉,此地乃是传统的封建王朝,生產力尚且没有得到大解放,寻常老百姓靠天吃饭。
哪一年老天爷不赏饭吃,就算是连活下去,也成了一种奢望。
贾环看向身边的焦大,便开口道:
“这京周遭的灾民,可是从河北直隶来的?
,
焦大听到主子的问话,虽然不知道贾环缘何无故提起这话,但是还是扭过头:
“三爷,听口音,確实是河北直隶那块儿的。奴才听说那地方今年遭了大灾,拖家带口,跑到京城来的不少。就连神京的城墙根儿底下,也都是一排排的灾民。”
“今年——日子怕是不好过啊!”
贾环思付片刻,就开口道:
“我记得城外庄子里,还有些许粮食。你且设几个粥棚出来,以姨娘的名义,在城外救济,也算是一桩功德。”
焦大连连应了好几声。
自古以来,但凡遇到灾荒年,总有富户朝廷设立粥棚,賑济灾民,此番事情已然成为常態,焦大对此倒是不足为奇。
只是真正令他讶然的,是贾环接下来的一句话:
“只是粥棚中的米粥熬煮时,须得有一个要求一一“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著不渗。”
这话一出,焦大都忍不住打了个磕巴:
“三爷——你是认真的?”
贾环就警向他: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是开玩笑的话?”
焦大的脸上,立马就浮现出一个笑容,但却不是素日里见外人时的假笑。
此时,焦大的笑容很是真心实意,虽然嘴上未曾说什么,但心中却对环三爷,又有了新的看法和认可。
主家仁慈,做奴才的也有好日子过。
三爷对待陌生灾民,都能以这般標准设立粥棚,將来对於跟著他的老人,自然也会留有几分情面,好岁不会落到像原来在寧国公府那般的下场。
这般想著,焦大赶马车的动作,都不由得轻快了许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