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2)
西北军事基地的会议室里,烟雾繚绕。李一凡坐在长桌尽头,面前摊开的设计图纸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標註。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抬头看向窗外——天已经蒙蒙亮了。
“小李啊,再坚持一下。“空军司令陈志国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来一杯浓茶,“这份设计图天亮前必须送到首长那里。“
李一凡点点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苦涩的茶水流过喉咙,让他混沌的大脑稍微清醒了些。三天前,美国aa-2侦察机再次侵入我国领空的消息传来,整个基地都沸腾了。而现在,他设计的“雷霆“战机成了国家最迫切的希望。
“好了,最后检查一遍。“李一凡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在他的精神空间中,那架银灰色的战机正悬浮在虚空中,每一个零件都清晰可见。这是他独有的能力——(空间升级后),他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任何机械的三维模型,甚至能透视金属內部的原子结构。
“发动机进气口角度再调整0.5度...对,这样气流会更稳定...“他喃喃自语,手中的铅笔在设计图上做著最后的修改。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会议室时,李一凡终於放下了笔。陈司令迫不及待地拿起图纸,眼睛越瞪越大。
“这...这简直...“他的手微微发抖,“小李,你確定这能飞起来?“
李一凡露出疲惫但自信的笑容:“不仅能飞,还能飞到两万五千米高空,速度达到2.5马赫。aa-2在它面前就是个活靶子。“
三天后,北平。一场秘密会议在南中海召开。
“同志们,形势严峻啊。“首长环视会议室,“美国人的aa2已经第七次侵入我国领空了,而我们连够得著它的飞机都没有!“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李一凡坐在角落,感受到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面前的设计图。
“李一凡同志的设计给了我们希望。“首长指向他,“经过专家组的反覆论证,'雷霆'战机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现在,我宣布正式启动'雷霆项目'!“
掌声雷动。李一凡站起来时,双腿有些发软。
“李一凡同志將担任总工程师,全权负责战机研发工作。“首长的话让李一凡心跳加速,“全国各工厂必须无条件配合,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我匯报!“
散会后,工业部的林司长——也是李一凡未来的岳父,拉住了他:“一凡啊,压力大吧?“
李一凡苦笑著点头:“林叔叔,说实话,我连大学都还没毕业呢...“
“但你有这个能力。“林司长严肃地说,“国家需要你。对了,书瑶知道这事了吗?“
提到未婚妻林书瑶,李一凡的表情柔和了些:“还没告诉她细节,只说有个重要任务。“
“先別说了,这事要绝对保密。“林司长压低声音,“明天开始,你要跑遍全国各大工厂,把生產任务分配下去。“
第二天清晨,李一凡就带著厚厚一摞分解图纸登上了南下的火车。第一站是沈洋飞机製造厂。
“李总工!“厂长王铁军早早等在站台,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可把您盼来了!“
在工厂会议室里,李一凡將图纸铺开:“王厂长,你们厂负责主翼和尾翼的製造。这是详细的技术参数...“
王铁军看著图纸,眉头越皱越紧:“李总工,这翼型设计太复杂了,我们的衝压设备可能达不到这个精度...“
李一凡早有准备:“我已经设计了一套新的模具,你们按这个做。“他从包里又拿出一捲图纸,“另外,我会亲自指导关键工序。“
接下来的两周,李一凡几乎住在了车间里。当工人们遇到无法解决的成型问题时,他就会闭上眼睛,用手轻轻触碰金属板材。没人知道,在那几秒钟里,他的精神力已经渗透进金属內部,重新排列原子结构,使材料达到理想状態。
“神了!“老钳工张师傅看著完美成型的机翼,眼睛瞪得像铜铃,“李总工,您这手绝活哪学的?“
李一凡只是笑笑:“熟能生巧罢了。“
离开瀋阳后,李一凡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成都发动机厂。这里的问题更棘手。
“李总工,您设计的涡轮叶片我们试製了十几次都失败了。“总工程师刘建国满脸愁容,“材料强度要求太高了...“
李一凡戴上手套,拿起一片报废的叶片仔细端详。在他的精神视野中,金属內部的晶格结构清晰可见——应力分布不均匀是问题的关键。
“刘工,把熔炼温度提高50度,浇注时採用我设计的这个新模具。“他迅速画出草图,“另外,热处理工序要严格控制。“
三天后,当第一片合格的涡轮叶片从生產线下线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欢呼起来。刘建国激动地握住李一凡的手:“李总工,您可真是神了!这叶片比苏联专家设计的还要先进!“
李一凡谦虚地摇摇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个月內,李一凡跑遍了全国七个重点工厂。每到一处,他都能神奇地解决当地工程师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渐渐地,“李总工“的名声在军工系统传开了,有人说他是百年难遇的天才,有人说他得到了神秘传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