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星载原子钟,买GPS的同款!(1/2)
第298章 星载原子钟,买gps的同款!
美国,华盛顿。
“我们英特尔公司,是硅谷的希望,如果我们倒了,那我们在高科技产业里,就将会彻底落后东方!”
葛洛夫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忽悠这里的政客,此时,他的目光中满是期待,看着坐在对面的议员。
“那么,你们要什么样的支持?”
“我们需要政府下达命令,在各个要害部门,拒绝使用龙芯电脑,必须要使用我们的英特尔处理器。”
“你们的处理器?能播放视频吗?出声音还是启动时候那单调的滴的一声响吧?”
“你们的处理器,连浮点运算都会出错误,这让我们怎么使用?”
“这些都可以改,可以改,只要有钱,我们就能把这些缺陷统统地改掉!”
“是吗?需要多少钱?”
“只要有五亿,我们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英特尔是微处理器研发的领头羊,我们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
听到他的话,对面的议员露出了鄙视:“那么,这五亿美元,你们打算从哪里筹集?”
“希望政府给我们提供这笔经费……”
“那不可能,纳税人的钱,不是我们随便的。”
葛洛夫的脸上,满是失望,真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些政客,居然如此短视,己方的高科技产业已经遭到了如此惨重的打击,居然还不想着扶植一下,还想着靠普通的市场竞争,这样下去的话,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就完了!
“各位,如果我们英特尔破产了,那我们美国就会失去希望!”
“葛洛夫,你太高估自己了,生产处理器的企业,又不止你们一家,没有了你们英特尔,还有amd,还有其他企业,你们自己企业发展不利,还想要让纳税人来弥补你们的亏空吗?”
离开大楼,葛洛夫的神情复杂,靠商业手段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所以他才会带着最后的希望来找政府,现在,政府也不管了,英特尔……怕是没有未来了。
他的心情有些恍惚,走向停车场,当身后传来汽车的轰鸣声的时候,他都没有注意。
下一刻,咣!
葛洛夫的身体飞了起来,然后重重落下,附近的路人发出了惊呼声。
很快,葛洛夫发生交通事故,被撞身亡的消息,刊登到了报纸上,对普通人来说,这不过是一起常见的交通事故,他们庆幸自己手头的英特尔股票,已经提前抛出去了,至于那些没有抛股票出去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英特尔破产的消息,这笔钱算是打水漂了。
普林斯顿大学。
“东方的技术发展,真是太快了!我们现在用的龙芯一号,就已经甩开了英特尔的386处理器一大截,所以……英特尔的衰落,几乎就是个必然了。”杰拉德-奥尼尔教授,感慨地说道。
他的面前,就是一台使用龙芯的苹果电脑,当有了这台电脑之后,他的科学研究,进展很快。
“老师,您说的没错,利用龙芯电脑,我们已经完成了巨型太空结构的计算,计算结果也验证了您的推测的正确,这奥尼尔圆柱体是最好的太空城结构。”学生爱普士说道。
杰拉德-奥尼尔,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以及……太空爱好者。
当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的时候,奥尼尔就做出了大胆的预测:人类最终要居住到太空中!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到太空,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生活空间,而且,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体制,不受政府约束,从而实现乌托邦的梦想。
奥尼尔开始进行了各种探究,尤其是,作为大学教授,他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几年下来,学生们提出来的理论被他归纳总结,最终得到了圆柱形太空集合器的概念,发表在1974年的《今日物理》杂志上,两年后,他又发表了《高空前沿:人类在太空中的殖民地》,正式提出奥尼尔圆柱体的设想。
只是,当时只能提出,他没有资源大量使用电脑,现在,龙芯电脑帮他计算了很多数据,得到了精确的模型。
这个系统,由两个圆柱体构成,反向转动来减少陀螺效应,每个圆柱体的长度为三十千米,直径7.5千米,里面有山川,有湖泊,有森林,有城市,可以居住一千万人!
“现在的设计已经很精确了,只可惜,想要实现太空梦想,还是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啊。”奥尼尔说道:“最近,我倒是有一个新的设想。”
“嗯?什么设想?”
“就是一款全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只需要两颗卫星,就能给全美国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听着奥尼尔滔滔不绝的讲解自己的想法,爱普士忍不住开口:“老师,您的这个设想,已经在被东方人实施了。”
“你说什么?”奥尼尔睁大了眼睛。
“您稍等,我去找一份《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期刊。”
几分钟后,奥尼尔看着上面的那篇关于双星定位的论文,名字叫做:北斗导航,东方特色的双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他仔细地从前到后阅读了一遍,眼睛里的光芒是越来越大。
这些东方人,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不过,自己只能是想一想,根本就没有经费把这个项目推动到落实的地步,而且,美国军方走的是另一条路,对于这种需要双向通信的卫星导航系统不屑一顾。
“这个西工大,之前在航空和电子等领域里,已经表现出来了一流的水准,现在,在航天领域里,他们也有这么独特的见解……我要去东方看看,我要和他们聊聊!”
此时的奥尼尔,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东方交流了,现在,美国很多公司、大学都在和东方合作,他能有这种想法,那也是很正常的。
东方,西工大,航天系。
“这一年半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我们还申请了国内的卫星和地面接收站,进行过简单的测试,事实证明,我们的理论是可行的。”王教授满脸兴奋地说道:“仅仅这个项目,我们就发表了十几份sci论文……”
秦亮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
“没什么,这论文……发表就发表了,但是以后,还是要谨慎,防止外国人学了我们的技术。我们西工大,不以论文来评价科研工作。”
这还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
一所大学,科研能力如何体现?自吹自擂,说自己的研发实力多强,这个没有意义,因为没法对比,所以,在大学里,论文的数量就成为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谁sci上发表的论文多,谁的科研能力就强!
于是,随着发展,大学教授能否继续被聘请,就有了量化的标准:在上一个任期内,一共发表了多少论文,有多少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而为了论文,教授们也是各显神通,有一部分是真才实学的,有这个能力,至于没能力的……那就搞各种歪门邪道了。
这个制度该怎么评价,秦亮也不好说,但是,咱们西工大,不看这个论文数量!
很多先进技术,是不能写论文的,写了就会给别人启发,甚至让其他同行仿照然后超越咱们,西工大的先进,靠的是产品!实打实的在市场上热销的产品!
至于这个双星导航,发表了也就发表了,别人应该不会仿制,毕竟,美国佬搞的几十颗卫星的方式,老毛子也是如此,欧洲……现在还没有这个想法,以后有了,也是几十颗卫星的,只有咱们东方,因为缺钱,只能暂时搞个区域导航系统。
“嗯,秦亮同学,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还是咱们考虑不周了,以后,咱们就不搞这些虚名了,把卫星发射上去,自然能证实咱们的科研水平。”王教授说道。
航天系被压制太久了,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所以……他们是有些焦虑了,于是,当有了科研成果之后,就想要公布出去,引起同行的重视,此时,王教授明白了秦亮的意思,也有些后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