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忙碌的四代机研发(2/2)
谁嫁给了大明哥,那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啊!不过……站在老秦家传宗接代的角度上看,大明哥还得娶老婆。
“亮子啊,大明他媳妇的事情,毕竟是有影响的,咱们暂时还不可能让他接触到咱们的核心机密。”刘教授开口道。
秦亮点头:“嗯,刘教授,我当然知道,大明哥能有个项目研发就不错了,这项目,完全可以作为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了,虽然咱们用不上……”
“你不看好这种进气道?”
“是的,和咱们的鼓包进气道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不过……这也远超这个时代的其他进气道了。”
刘教授点头:“嗯,那咱们就还是以鼓包进气道为主。”
“对了,关于四代隐身机,咱们这边有什么准备了吗?”
“当然!”刘教授点头:“杨威他们,自从首都那边开完了会议就过来了,老宋他也时不时的从试飞院那边过来,跟着一起参谋,初步设计的外形,最近已经在吹风洞了。”
“这么快?”
“是啊,他们占用了咱们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经常一算就是一个星期……不过,杨威他们申请的是硕士论文设计项目,还都是咱们西工大的科研课题,所以,也只能让他们用去了。”
秦亮满脸兴奋:“好,那我去看看!”
西工大,风洞实验室。
上一个风洞试验刚刚结束,风洞打开,模型被从风洞里拿出来。
“这设计,果然没问题,鸭翼,边条翼,三角翼,这些组合起来,一定能成为最强悍的战机!”杨威满脸的兴奋。
“是啊,秦亮同志的建议完全可靠,只是这样一来,气动布局更加复杂繁琐,对飞控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啊。”宋老感慨。
“没关系,宋老,这飞控交给我就行!”杨威说道:“我会让它和歼九的飞控一样成熟可靠!”
“嗯!”
“各位,模型呢,让我看看!”就在此时,外面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秦亮!”
“师兄!”
就在一群人的兴奋之中,秦亮看向了刚刚拿出来的模型。
菱形机头,上面是气泡式座舱,下面是平行四边形的进气口,有些类似于加莱特,但是,进气口包裹的那个鼓包,格外的显眼,向后是边条翼,主机翼,外倾的双垂尾……
这飞机,看着是真漂亮,和后世的歼二十,已经有九分的相似了!
“亮子啊,你看咱们这个飞机外形如何?”
“嗯,不错,咱们611所研发的产品,就没有差的!”
“咳咳,其实,主要还是咱们西工大给力,我们从之前的歼九项目中,拿出来了一个双发双垂尾的项目,然后输入计算机作为原始资料,又进行了大量的改进,要不是有西工大一流的计算机,咱们肯定无法这么快研发出来。”
“宋老,这话可千万别说出去了。”秦亮说道:“其他单位该不满意了,尤其是北方所,他们会骂咱们偏心的。”
“他们可不傻,他们知道自己没这个水平,所以,他们就去找了沈航,和大学一起合作,现在,这种模式在咱们国内,是非常流行的。”
大学有技术,工厂有资金,双方可以强强联合!
其实,北方所首先找的是北航,毕竟这才是国内最强的航空航天大学,咳咳,表面上的最强,但是,北航表示没这个能力,他们有和西工大的几个合作项目。
于是,北方所回去之后,就去找了沈航,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有航空航天类的大学的!
1952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开始建设,成为国内六所航空工业学校之一,这所大学也有过很多的创新,比如他们自制的沈航一号通用飞机,就成功地飞上了祖国的蓝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沈航还曾经改名为251厂,专门生产航空电磁仪表,一直到72年,学校恢复办学,而251厂依旧存在,成为学校的附属工厂,到了1978年,学校改为普通高等学校,改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更重要的是,就在去年,西工大老三届的第一批毕业生里,有十几名学生,被沈航挖走,去他们学校当教师,这些老师,迅速成为了沈航的骨干!沈航也开始向西工大学习,抓教学,搞科研,希望再次转型。
这个时候,沈阳的气候很是适宜,清爽干燥,一点儿也不炎热。
沈航的计算机房里,无数人头涌动。
“根据我们的计算表明,常规气动布局有很多问题,尤其是机翼后缘,雷达反射面积会大大增加。”从西工大过来、现在已经成为青年骨干教师的王晓强,看着计算机上的数据,有些无奈。
“空军那边,只要求了正面雷达反射面积指标,侧面和后面都没有要求,我们先解决了正面问题,侧面和后面,以后再说!”李工大手一挥。
“不行!”
“为什么?”
“正面肯定是最受重视的,必须要降低到0.01平米,但是,侧面和后面,也不能放任不管,可以提升一个数量级,到0.1平米,现在这样,反射面积已经超过1平米了,这是绝对不行的!”王晓强态度坚决:“我们沈航要设计,那就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涉及残次品!”
“你!”
李工脸色难看。
现在时间最紧张,咱们不赶紧设计出来外形,拿去竞标,就可能会彻底丧失这个机会!一旦四代机的研发项目落不到他们北方所,他们就将彻底衰落下去!
“想要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后缘就不能和机身垂直,这样反射面积最大,你们说,我们能不能让后缘前掠,这样就可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了!”王晓强沉思后开口。
“全世界都没见过这样的!”李工摇头:“我们不能冒险,我们北方所必须要求稳。”
三代机流行的是切尖三角翼,机翼前缘后掠,后缘则是垂直于机身的,全世界还没有见过机翼后缘前掠的,那不就成了二战时期的那种直翼飞机的布局了吗?
“求稳?求稳怎么进步?求稳怎么超越?没有创新,能到达世界第一吗?”王晓强脸色也严肃起来。
和北方所的人接触之后,他就有很大的不适应。
在西工大,一切都是求新,谁勇于创新,谁就会被大力支持,而到了这里,一切居然都是求稳!
求稳,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
“李工,恕我直言,如果不改,那这种飞机就是垃圾!我王晓强宁可退出这个研发项目,安心教学,也绝对不会搞一个垃圾项目!”
说完,王晓强站了起来:“你们自己选择吧!”
“等等!”
看着王晓强已经走到了门口,李工只能改口:“那就按照你说的方案试试?”
王晓强虽然不是著名的5381班的学生,但是他却是隔壁班的,成绩也是顶尖的,在西工大,还曾经在刘教授的手下搞过隐身技术的研发。
可以说,如果王晓强离开了这个项目,那他们就啥都搞不成了!北方所可没有相关技术储备!
“好吧,那我们继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