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还差四秒(2/2)
6号银箭飞驰,t架视角可以清楚看到,吴轼驾驶时总在方向盘上选旋钮,甚至于有时候进弯后,立即单手握着方向盘,另外一只手空出来,就是为了去及时调整几个参数。
原本的赛会的摄像头一直在左看看右看看的,但转播注意到这一幕,所以将吴轼的t架视角单独拉了出来。
各地的转播解说看到后,震惊立马就爬上了脸。
“他真的是第一次驾驶f1吗?不说在弯中调整方向盘,他怎么敢在弯中松开一只手的?”
兵哥非常惊讶,要知道很多老牌车手也只是在入弯前调整一下,然后就双手握着方向盘。
开高速车过弯的人都知道,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对方向盘的任何微小调整,反馈到车轮上说不定就是剧烈变动。
更别说f1这种赛车方向的转向比非常小。
吴轼这样操作就意味着,如果他的入弯角度存在问题,那么他要依靠单手去调整方向,而这,没哪位车手敢说我一向单手开f1的吧。
那么他能这么做就意味着,他觉得这把方向已经足够精准了,不用再费力进行修正,后面只需要借助前轮倾角带来的回正力度去调整就好了。
“也许之前开f3留下的习惯吧。”飞哥说道。
“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f1的转向容不得失误。”兵哥摇摇头。
两人谈论的时候,吴轼已经完成了第四圈的冲线,这是他开得最累的一圈,双手像是灌了铅水一样。
托尼tr:“1分50秒366,恭喜你,圈速更进一步,不过我不得不提醒你,这样操作太耗费专注力和体力了。”
吴轼tr:“yeah,我只是尝试一下,我很快就能够找到舒适的设置。”
吴轼当然知道第四圈的开法不可取,只有开慢车的时候才需要处处去调整,而开快车,是不需要进行太多调整的。
毕竟快车就是千篇一律的快,慢车却有千奇百怪的慢,所以才需要车手不断去调整参数以便最大限度的压榨赛车极限。
第五圈,吴轼调整的动作果然少了很多,他开始渐渐熟悉这辆w05。
这时候,阿隆索突然在tr里说道:“嘿,这是在干什么?这是练习赛,不是排位赛。”
和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其余车手,像是卡特汉姆、索伯、莲车队的车手都直接大无语了。
他们经过几圈的测试,已经对最快圈速有了个模糊的认知。
驾驶着卡特汉姆赛车的霓虹选手小林可梦伟都忍不住在tr里吐槽:“他以为他在干什么?开着围场最快的车在练习赛里撒泼?真是愚**!”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吴轼依然在开他的车。
第十圈时,他的成绩来到了1分49秒201。
这下子其余车队受不了了,纷纷在tr里预备召回车辆,准备更换超软胎进行测试。
“喔,十圈,每一圈的速度都在变得更快!这,吴轼不会真的创造出一个奇迹吧!”兵哥自然是知道吴轼和梅奔的协议里的席位前置约定的。
“他只是在适应赛车,这足以说明他适应能力的恐怖,作为f1车手,没有绝强的适应能力也是不行的。
“因为给每一位新秀车手的机会可能仅仅一个赛季,甚至于有的时候就几场比赛,不过我对于吴轼能够创造奇迹还是持谨慎态度。”
飞哥的语气就要缓和很多。
“去年这条赛道的第三成绩是多少?”兵哥自己问完后,就在手机上查了起来,很快就翻了出来,说道:
“是格罗斯让驾驶莲赛车刷出的1分43秒058。”
“还相差六秒钟。”飞哥道。
“不,不能这么看,今年的车应该要比去年慢些,至少在排位赛成绩上是这样。”兵哥摇头。
“那要么对比下摩纳哥的成绩?”飞哥提议,这两站都是街道赛,有相通的地方。
兵哥立马翻看了起来,说道:“13年摩纳哥杆位成绩1分13秒876,前三名都在1分14秒之内,14年摩纳哥杆位成绩是1分15秒989,里卡多拿到第三,是1分16秒384。”
“那么根据杆位差距来看,会有差不多两秒的差距。”飞哥说道。
“是的,也就是说今年新加坡赛道的杆位成绩大概在1分45秒左右,那也就是说还差四秒?”兵哥说道。
“如果这样类比没错的话,应该就差这么多了。”飞哥点头。
“那看起来还是非常艰巨的,诶,不过,吴轼还没有用超软胎吧?!”兵哥拍手站起来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