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摩纳哥的复杂性问题(2/2)
吴轼说完,记者就转头去问马萨了。
回答基本上也大差不差,fw37在摩纳哥有些水土不服。
威队的采访结束后,潘子又被围住了。
和小时候一样,他在面临这些采访的时候,因为肉嘟的脸,总让人以为他嘟着嘴。
记者们恭贺后,话锋一转,问道:
“max,你练习赛的成绩相当不错,我们看到你比队友的成绩更好,但你知道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你在卡丁车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和吴轼竞争,这个周末的比赛,你的赛车似乎更有竞争力,你认为在和吴轼的竞争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吗?”
维斯塔潘沉默了下,说道:“这是第一节自由练习赛,你知道我们都在调整车辆,暂时的领先并不能说明什么。”
吴轼在外围听到后会心一笑,如果是在私下里,潘子可能会直接说:“等着吧,这场胜利是我的了。”
可惜这是在媒体面前,说话要谨慎,别搞得嗨言嗨语了。
下午的二练,天公不作美,跑了没一会儿,就下了雨。
然后马诺的梅尔希在隧道出口处压上积水,一头撞向了护栏,触发了红旗。
随后哪怕赛道清理干净,车手们也不再愿意冒险出去跑了。
“或许我应该出去试试。”吴轼说道。
“雨天的数据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至少对于正赛是没有参考价值的。”乔纳森劝说。
“嗯。”吴轼点点头。
二练在雨水中结束,可能是因为上一站的冠军,他对于这站的胜利变得极度渴望。
应该说人心都是贪婪的,明明只是碰巧得到了个冠军,摸到了积分榜首的位置,却妄图想要保持下去。
乔纳森看出了吴轼脸色的焦虑,这站从一开始面临的问题就很大,也不怪这个小伙子如此情绪。
车队其实也很苦恼,神一场鬼一场的比赛,现在轮到鬼一场了,如果吴轼提出的问题没能解决,那么这站将面临巨大问题。
记者们见缝插针,拦住了准备回到后区的吴轼。
“这场降雨真是不幸,大部分车队都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测试,你们的情况如何?”
“我们也一样,湿滑的路面和红旗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吴轼老老实实回答。
“你们能够在排位赛前完成富有竞争力的调校吗?”记者追问。
“天知道。”吴轼眨眨眼,说道。
“你的意思是如果不下雨了,就能知道答案了吗?”记者。
“god knows。”吴轼用了更恰当的词汇。
这下子记者懂了。
随即,当晚就有报道指出威廉姆斯遭遇了研发困境,恐在摩纳哥折戟沉沙。
“威队肌肉车,遇到复杂赛道就没用了。”
“街道赛厉害才是真厉害!吴轼看起来不行啊!”
“你们忘了吴轼去年在新加坡的表现吗?”
“侥幸得到了一个冠军的小人罢了。”
或许是出名了,网络上的评论越来越多极端的言论。
吴轼没有闲心去看这些闲言碎语,不过社群里的东西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入他的耳中。
“这就是成为受人关注的车手后带来的不便,我前段时间回到荷兰,走在哪儿都被认出来,我绝对这不太好。”
晚餐的时候,维斯塔潘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用太在乎这些,总有人会贬低你,他们只是群什么都知道的愚者。”维特尔宽慰道。
在赛道外,大部分车手的关系都是缓和和友好的。
晚餐结束后,几乎没有人选择休息,而是都回到了各自车队,进行晚上的调试。
威廉姆斯这边,许多工程师连晚饭都没吃,他们在加班加点将一练收集到的实际数据作为模拟器标定,调整函数公式。
“开始测试吧。”乔纳森见吴轼过来,直接说道。
吴轼点点头,跨入模拟器。
有了新的参数,模拟器上的赛车也变得和赛道上一样难开。
这是好事儿,说明参数、函数模型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几乎每跑上半个小时,吴轼就要参与一次包含了英国总部工程师共同参加的会议。
他反应的每个问题都会有人去解答,而同时不断有工程师来询问他在哪几个弯道为什么和他们模拟的情况不同。
是驾驶达不到?还是说参数问题?亦或者是和实际不符合?
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沟通,不断的调整参数。
这是每个比赛周末残酷的加班夜晚,本来有着试车手的帮助,这些工作不会完全依赖正式车手。
然而威队的试车手实力并不强,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尚且能为稳定性提供参考,却无法为追求极限做出指引。
吴轼和马萨陪着团队一起工作到了很晚。
模拟结束时,走出后区,其余几个车队的窗户里也透着白光。
这不是偶尔一站如此,站站都是这样,大部分车队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着速度,渴望着更高的排名。
“我们走的还算早的。”吴轼自嘲句。
“那可不,你可是长身体的时候,要早睡早起。”马萨玩笑道。
“6。”吴轼随口口头禅。
这又引起了马萨的兴趣,引得连连追问。
当看到这位巴西车手饶有兴致的了解了“6”的用法后,吴轼有些担心,围场里不会给他偶尔来一句的口头禅给带坏吧。
翌日上午,雨总算是停了,赛道条件快速变好,等到十一点时,已经完全干了。
三练开始。
因为二练的大雨耽搁了不少车队进行多种配方轮胎的测试,所以这次三练非常忙碌。
摩纳哥复杂的赛道有着丰富的撞车集锦,常见的几乎都是在10号弯之后。
当吴轼进行暖胎圈的时候,感觉到了转向臂的调整带来了更大的攻弯角度,却也极易造成前轮失去抓地力。
‘驾驶窗口越调越狭窄了。’
他默然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