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爆胎了!(1/2)
第249章 爆胎了!
威廉姆斯这边看到梅奔先召回了汉密尔顿,顿时大喜过望。
出场圈能够快上2.6秒,那么下圈快上3秒,下下圈快上3.5秒都有可能!
因为在出场前几圈轮胎的状况是不断变好的,而车手对新轮胎的适应性也是在逐渐提高的。
只是威廉姆斯不知道的是,吴轼的适应期远比其余车手短暂。
所以要快上3.5秒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梅奔的无线电真有意思,这不是折腾罗斯伯格吗?”
“对呀,这种事情为什么要说出来?”
梅奔在tr里告诉罗斯伯格坏消息的操作令人无语。
虽然,从车队运营和策略上来说,告知车手情况是必要的。
梅奔异常的决策在解说们看来,是能够理解的。
在进站前,吴轼和汉密尔顿秒差不到6秒。
而吴轼一圈能够追回两秒左右,如果汉密尔顿晚两圈进站,出来后说不定就落在了吴轼身后。
这是梅奔现在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
他们已经不会去冒任何的风险,他们必须要拿到车手世界冠军!
事实上,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吴轼会不会又被激发出死缠烂打的决心,要打个问号。
冠军和亚军对吴轼的吸引力是有区别的。
如果吴轼死缠烂打,会不会给比赛带来意外?
比如说引发个红黄旗什么的。
要知道,一停的维特尔此时正在第四名。
一旦有机会,维特尔必然进站换上软胎。
到时候梅奔所面临的风险又上一层。
总而言之,局面不能被复杂化。
咔嗤!
3.1秒。
换胎速度稍慢。
汉密尔顿换好就迫不及待烧胎冲向快速通道。
当他出站时,镜头正好拍到直道上飞驰而来的吴轼。
一股子压迫感降临在观赛的梅奔车组人员身上。
唰!
汉密尔顿终究有着之前的6秒优势,吴轼再逆天也不可能追上。
“刘易斯,你和吴轼的秒差是2.9秒,尽可能带开。”
“copy,尼科还没有进站吗?”
“没有。”
“copy。”
简短交流后,汉密尔顿也沉下心来。
出场圈的轮胎是较冷的,一圈过后,他和吴轼的秒差反而进一步缩小到了2.4秒。
这足以说明,不是大家的计算错误,而是吴轼的出场圈过于逆天。
逆天到出场圈要比汉密尔顿更快——这就是梅奔所无法预料的事情。
逆天到这圈注定会成为赛后各支车队研究的资料——
没有车队愿意再因为低估吴轼而犯下策略失误。
不过,对于梅奔来说,好消息来了。
吴轼接近汉密尔顿的情况也就到此为止。
轮胎温度上来,汉密尔顿很快拉起速度,不会再被追近。
第31圈尾,罗斯伯格进站,出来后自然已经落在了吴轼身后。
秒差足足有5.5秒!
汉密尔顿和吴轼第31圈的圈速差别却不大,引发了关注。
前者1分52秒507。
后者1分52秒501。
梅奔指挥墙的策略师眉头紧皱,怎么能够跟这么紧?
黄胎的威廉姆斯比白胎快这么多吗?
第一个stint的时候没有看出来啊?
策略师将吴轼这几圈的遥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最后得出了结论。
吴轼此时的跑法对轮胎压力非常大,也就是说这是不可持久的跑法。
只是在看吴轼出场两圈的遥测线路时,策略师和每次复盘时一样,还是忍不住惊异。
第一圈线路不用说,出场圈因为轮胎温度必然有不同。
可是第一圈跑到一半之后,线路就和后面一圈完全拟合了。
开过赛车的人都知道,评价一个车手,不仅仅要看最快圈速,更要看其长距离巡航的稳定性。
像是吴轼这种能够两圈完全不存在波动的跑,那么你与其说这是人在跑,不如说这是输入了一串数据给机器,机器跑的。
过于精准的出入弯,过于精准的直道位置调整,过于精准的路肩利用。
简直是完美的艺术品。
他止住自己的感慨,告知汉密尔顿:
“刘易斯,再维持一圈,我们需要看看吴轼是否会跟上。”
策略师想诱使吴轼增大胎耗,这样也能够为罗斯伯格换取更多的机会。
“copy。”
涉及到自己的安危,汉密尔顿没有任何犹豫,甚至于还想要加速更快些。
尽快甩开吴轼这个烦人虫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相较于车队策略组众人获取到的信息,解说们看到的就很片面了。
他们只知道吴轼undercut掉了罗斯伯格。
“这下梅奔难受了。”
“嘶,威廉姆斯的新黄胎这么快吗?”
“你应该说是吴轼新黄胎太快了!”
“还需要看一圈,到底是吴轼在拼命拉开差距,还是说他能够以这个速度巡航数圈。”
第32圈,罗斯伯格出场圈1分54秒1。
吴轼的速度放慢了,1分52秒8。
“又是1.3秒!”
此时两人秒差拉到了6.8秒。
众人还在惊讶为什么罗斯伯格的速度会这么慢的时候,回放镜头出来了。
罗斯伯格在5号弯出现锁死,影响了后面几个弯的过弯节奏。
“重压之下,这个差别也太明显了吧!”
“是啊,这看起来他倒像是新秀,吴轼倒像是老手。”
赛道上的情况立马让解说们开始评论起吴轼和罗斯伯格。
因为这3圈,吴轼拉开了罗斯伯格足够的差距。
这要追回来,不是几圈内的事情。
所以解说们能够大肆评价两人了。
“吴轼看起来好像没有很紧张的时候,操作也没出现过这种大的失误。”
“嗯,至少从这个赛季来看是这样的,他太稳定了,让我想起了kimi。”
“他的心灵肯定很强大。”
“诶,我想起来了,维斯塔潘分享过一些吴轼的情况。”
“噢!英国大奖赛后的那个ins是吧?我记得维斯塔潘怎么说来着?说吴轼因为太紧张到腿抽筋了?”
“嗯,当时好像是比赛后维斯塔潘准备去找吴轼庆祝,吃了个闭门羹,了解后得知吴轼在泡冰桶。”
“对,还有就是赛前巡游的采访,维斯塔潘也说吴轼会和他抱怨梅奔太快,压力太大。”
两人一言一语也是透露出不少国内观众不好了解的消息。
“吴轼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啊!”
“在围场谁没有压力呢?”
两人沉默了下。
不真正加入一支f1车队,是难以体会很多f1车手那种压力环境。
车队、队友、对手、车迷、赞助等等所有人都在看着你。
你一点点的失误和落后,就立马会有恶评蜂拥而至。
像是夏休前的匈牙利站,吴轼首次完赛却没上领奖台,立即招致不少人叫嚣。
那场比赛也是吴轼罕见说自己失误导致丢失了位置的。
要知道,在之前,吴轼只会说自己尽力了。
吴轼事后是否在自责?
是否受到了影响,从而在这站比赛时回想起自己的失误?
这些都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我听说,汉密尔顿在比赛周都会参加一些时装秀活动,这是他宣泄压力的手段。”
赛场上,科维亚特表现很猛,此时已经来到了kimi身后。
同时,维特尔的圈速在不断下降,其身后的格罗斯让仿佛看到了超车的机会。
前排这边,汉密尔顿领跑的圈速稳定在了1分52秒6-52秒9的样子。
而吴轼圈速则已经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来到了1分53秒整,随后稳定在这。
显然,先前极快的三圈不是常态。
反倒是罗斯伯格,众人看到了他的发力。
出场两圈后,跑出1分52秒416的成绩,刷新全场最快圈。
接下来也稳定到了1分52秒5。
他是前排唯一稳定住了这个圈速的人。
“这是在压榨轮胎吧?”兵哥说道。
“每圈追近0.4到0.7秒的样子,这能够追上吴轼吗?”飞哥掰扯手指。
第37圈,科维亚特超越kimi。
此时吴轼和罗斯伯格的秒差缩小到3.4秒。
比赛也仅仅剩下六圈。
“尼科上圈追近你0.6秒,0.6秒,你现在的速度又下降了0.1秒。”乔纳森提醒道。
吴轼在直道上,已经能够看到后视镜里的罗斯伯格。
他出场压榨太狠,此时轮胎确实比预料中损耗的要大。
要不是威廉姆斯车辆在轻载油的情况下,轮胎损耗略好。
他的速度会跌落的更猛。
每圈0.5秒,已是乐观的估计。
他自己估计,在倒数第二圈左右,罗斯伯格就会进入他的1秒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