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有乃父之风(1/2)
殿外传来更鼓声,已是二更时分。
马皇后起身,走到老朱身后,替他按了按紧绷的肩颈。
“夜深了,也该歇息了。这两日且放宽心,等张慎修养好了伤,一切自有分晓。”
老朱哈哈一笑:“好,咱听妹子的。”
..................
未时的文华殿。
太子朱標高坐主位,殿中光线透过格窗,映照出空气中浮动的微尘。
四周静謐,唯有偶或翻动书页的微响。
朱標突然出声,打破了殿內的沉寂。
“赵全,去传通政司通政使张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案头摊开的《通政司改革细则》,那上面字跡未乾,显然是他刚刚批註过。
他补充道:“通政司右参议刘璟也一併找来。”
赵全躬身领命,“是,殿下。”
赵全心中略感诧异,通政司的两位主官同时被召,莫不是那出了什么岔子?
他不敢多想,偷偷抬眼飞快地覷了一眼朱標的脸色,见太子神色平静,只是那眉眼间,似乎比往日多了些许深沉,与陛下愈发相似了。
他不敢耽搁,脚步轻快地退了下去。
自太子妃吕氏薨逝后,这位素来以仁厚著称的储君,处理政务时,眉宇间渐渐染上了几分其父皇才有的凌厉果决,只是那凌厉之下,依旧是他固有的温和。
盏茶功夫,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而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张紞与刘璟联袂而来,二人一前一后踏入殿內。
张紞身著緋色官袍,许是走得急了,额角渗著细密的汗珠,略微有些气喘,神色间带著几分不安;
刘璟则落后他半步,一身青色官服浆洗得笔挺,面容沉静,步伐稳健,与张紞的焦急形成了鲜明对比。
“微臣张紞拜见殿下。”
“微臣刘璟拜见殿下。”
二人趋至御案前,齐齐躬身行礼,声音在略显空旷的殿內轻轻迴荡。
朱標端坐案前,目光在二人身上一扫,见他们额头皆有汗跡,温声道:
“两位大人毋须多礼,天气炎热,一路赶来辛苦了。”
隨即侧首吩咐侍立一旁的赵全:
“赵全,去给两位大人搬两个凳子过来。”
赵全连忙应声,带著小太监搬来两张檀木圆凳,小心翼翼地摆在御阶之下。
待二人谢恩落座,朱標的目光首先落在张紞身上,语气和煦却带著不容置疑的郑重:
“张大人,让你主持的通政司改革,进行得如何了?”
张紞闻言,心头一紧,连忙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份整理得一丝不苟的奏摺,双手恭敬呈上:
“回殿下,臣等已遵照陛下与殿下的旨意,將各处呈上的奏章初步分为天、地、玄、黄四等,並已开始试行『摘要制度』,以期提升政务处置的效率。”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眼角的余光不著痕跡地瞥了一眼身旁稳坐的刘璟,继续道:
“此番改革,刘参议出力甚多,他才学出眾,所擬的奏章摘要简明扼要,颇得要领,为臣分忧不少。”
刘璟微微低头,语气谦逊:“张大人过誉了,下官不过是恪尽职守,做了些分內之事。”
朱標接过奏摺,並未立刻翻阅,而是掂了掂分量,这才慢慢展开,细细翻阅起来。
他看得仔细,从分类標准到摘要的范例,逐字逐句地看过去,见上面字跡工整,分类清晰,摘要也確实简练明了,一目了然,不由微微頷首:
“不错,此法若能推行得当,確实能省去不少冗杂之务,让朕与父皇能更快抓住要点。”
朱標满意地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案头取过一份奏摺:
“对了,这是昨日陕西布政使司呈上的旱情奏报,足足八千余言。参议不妨以此为例,试写一份摘要,让孤看看效果如何。“
刘璟双手接过,略一瀏览便道:
“臣观此奏,核心不过三事:一是关中三月未雨,麦苗枯死过半;二是请调河南存粮二十万石賑济;三是恳请减免今岁赋税。若按新制,三百字內便可说清。“
朱標闻言抚掌而笑:
“妙哉!若朝中奏章皆能如此简明扼要,何愁政令不畅?刘参议果然不负孤望。“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院中盛开的牡丹,意味深长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