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时代1979! > 第147章 《八音盒》

第147章 《八音盒》(2/2)

目录
好书推荐: 极道武仙:从下海採珠开始 每日一卦,从坊市散修到长生仙尊 大胤武圣 从血脉玄鉴苟成万古仙族 重生游戏黄金时代:我成世嘉太子 吞噬星空,肝成宇宙最强 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苟在修仙界吞噬成圣 火影:人在木叶,我叫漩涡面麻 木叶手记

陈招娣摩挲着盒身的牡丹纹,忽然发现底座松了——许是当年摔的那下没修好。

她找了把小螺丝刀拆开,想把松动的螺丝拧紧,却触到了张硬纸片——

不是零件,是张泛黄的通行证,姓名栏写着“陈阿福”,日期是 1943年。

更让她手脚冰凉的是,通行证背面用铅笔写着三个名字,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x”,她猛地想起前几天老邻居王桂英找审查小组时说的话:“1943年,我男人,他是地下党啊!”

陈阿福,是父亲没改名前的名字。

那天晚上,陈招娣把通行证按在桌角,看着父亲端着搪瓷杯进来,杯沿还沾着米汤。

父亲总说“新宿舍的暖气足,以后不用再蹲灶膛旁热饭了”。

可当她把通行证推过去时,父亲手里的杯子“哐当”砸在地上,米汤溅了满地。

沉默了半宿,父亲才红着眼眶说:“那年你妈被日军扣在宪兵队,说不替他们登记进步人士名单,就把你妈拉去做‘慰安妇’……我想着先救你妈,以后再赎罪,可这罪,一压就是三十六年。”

许成军在稿纸上写下“八音盒”三个字,想起历史的一些回响——

陈招娣后来还是把通行证交给了审查小组,她

组织最后的结论是“保留职务,取消称号”,父亲拿着通知时,反倒笑了,说“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这些细节,许成军都是从那位老工人嘴里听来的。

老工人就是陈建国,那天在淮国旧,他擦完机床,捧着八音盒说“我闺女陪我去给王桂英道歉,她没开门,却隔着门说‘我儿子明年考大学,不想提旧事了’”。

许成军当时没敢问更多,可现在想来,那扇没打开的门后,藏着的是两个家庭对过往的“和解”——

就像《红绸》里,黄思源没说出口的“替我看金灿灿的中国”,最终被许念安听见了;陈建国没说出口的“对不起”,也被王桂英那句“不提旧事”接住了。

图书馆的钟敲了十下,许成军终于落下第一笔。

他想把这八音盒的故事写进中篇,不是为了揭谁的伤疤,是想写 1979年的上海,不只有《红绸》里的家国大义,还有工厂车间里、寻常巷弄里,那些被时代推着走的普通人。

他们或许有过“不光彩”的过去,却用一辈子的勤恳赎罪;

他们或许曾被伤害,却在春天里选择“放下”。

就像那只铁皮八音盒,旋律哑了,可牡丹纹还在。

藏在里面的通行证成了“过去”,父女俩一起修盒子的模样,才是“现在”。

对与错,谁来说?

他想起了前世看过的《南京照相馆》,心思沉了几分。

他抬头看向窗外,远处的弄堂里亮着零星的灯,说不定哪扇窗后,就有个像陈招娣的姑娘,正帮着父亲收拾旧物,从某个老物件里,翻出被时光藏住的故事。

许成军握紧笔。

好故事得跟着时代的脉搏走,就像《红绸》接住了战士们的心事。

这《八音盒》,也该接住那些“没说出口的前尘”,让 1979年的纸页间,既有家国的壮阔,也有小家的温软。

在这篇故事里,许成军依然大胆的进行他的“现代化”实验。

一方面,将叙事背景从乡土拉回了城市。

另一方面,依然把叙事拉回到读者视角。

现代化叙事的核心是让读者代入而非旁观。

传统叙事更像“讲故事给读者听”,而现代化叙事则是“让读者走进故事里”。

许成军摒弃传统小说“以女儿陈招娣为唯一主线”的全知视角。

改用“三主视角+配角插叙”的嵌套结构,让故事从“单一线索”变成“多维度真相拼图”。

更符合现代读者对复杂人性与多面历史的认知习惯。

通过多视角让读者理解每个人的困境,用非线性结构保持悬念,用感官细节强化代入感,用留白结局引发思考。

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篇写爱情的小说。

——

这篇稿子,许成军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后续的剧情的写完了。

脑子里有现成的梗概,自然是笔走龙蛇。

写的不比抄的慢。

写完之后,一早就去茹大姐那拜会,亲自把稿子递给了《沪上文学》。

又恰好赶上李晓琳去《沪上文学》编辑部,于是稿子刚撂下,就又被拉到隔壁《收获》。

不过说起来。

沪市与京城的文学圈,向来是南北文坛的双璧。

北边有的,南边也得来一份。

京城有《人民文学》《十月》扛鼎,沪市便有《收获》《沪上文学》撑场。

京城依托北大、北师大的学术根基,沪市也凭着复旦、华东师大的文脉传承,在新时期文学浪潮里各领风骚。

圈内人常说“沪圈胆气足”,一半因巴金先生坐镇,为文学创作松绑。

另一半是,靠着沪上的编辑部选材大胆,近两年有不少崭露头角的新人。

尤其是许成军以《红绸》《试衣镜》打破了老派文坛的沉寂,让沪上文学多了股“贴着日子走”的鲜活气。

1979年秋末,巨鹿路675号《沪上文学》编辑部里,烟卷的余味混着油墨香绕满屋子。

理论组组长周杰人把一摞手稿推到桌中央,封面用铅笔写着《八音盒》,右下角是许成军的签名。

这是茹智娟上周从复旦借来的未刊稿,特意让编辑部先“把把关”。

“你们先读读这段。”

周杰人指着手稿里“陈招娣拆八音盒”的段落“红旗机械厂的劳资科干事,帮父亲收拾旧物时发现铁皮八音盒,拆开底座竟找出日军通行证——这情节,真敢写,也真感想!”

主编李子运端着搪瓷杯凑过来,眉头渐渐舒展:“许成军这小子,总能把大时代的事装进小物件里。你看《红绸》用‘木梳’串起战场与故乡,这《八音盒》又用‘铁皮盒子’装着历史秘密。”

“你是没听说他那投给《希望》的小说,巴老都做不住了。”

“可现在文坛不缺‘实在’,缺的是‘会讲故事’!”

周杰人把烟蒂摁进烟灰缸,语气里带着点恨铁不成钢,“上个月看篇知青稿,作者学马尔克斯的‘魔幻’,写‘村口老槐树流血’,可连‘魔幻现实主义’的根都没摸着,全是照译本抄的皮毛!许成军咋不这么干?”

他狠狠地拍了下桌子,“这才是学技巧,不是学架子!”

李子运笑着点头,随手翻到手稿里“父女对峙”的段落:“你看这段,陈建国坦白‘为救母亲当维持会文书’,没卖惨,没辩解,就说‘怕女儿看不起’。

许成军太懂人心了。现在不少作家写‘历史问题’,要么把人写成‘完美受害者’,要么写成‘十恶不赦’,可他偏写‘被迫犯错的普通人’,这才是真样子。”

“可不是嘛!”

周杰人忽然叹气,敲了敲手稿封面,“这稿子还没发表,茹智娟就催了三回。”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华娱:塌房系顶流,又又又塌了 捡了株小仙草,五个舅舅追着宠 互相敌视的仙子们,总想让我墮落 御兽从成为开拓区领主开始 穿书七零,换嫁高冷硬汉后被宠上天 八零:手握空间撩糙汉,假千金她贏麻了 错嫁后她成了第一财阀夫人 离婚后,她光芒万丈 东京:我顺走了校花的贴身系统 被全网黑后,我靠种地爆红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