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诸葛和司马(1/2)
第238章 诸葛和司马
陈瑀也微微点头:“这些道理,并非司马建公如今胡言乱语。”
“如此之言,在一两百年前,就已经有先贤提出。”
陈瑀将桓谭的《新论》还有王充的《论衡》再度翻出,告知诸位荆州大儒。
这下,这些大儒已经不止是愤怒,而是惊悚!
这些让他们后怕的内容,竟然早在一两百年前就已经诞生?
可为何,他们却从未听说过?
而且偏偏,许多的内容,都让他们无法反驳!
比如针对董仲舒土龙致雨之言,王充其实早在百年前就提出“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言论,认为雨并不是天上固有的,而是由地气上蒸,遇冷“冻凝”而成的。先是“云气发于山丘”,而后“初出为云,云繁为雨”。
相比于那谁都没有见过的什么“龙”,这样的解释毫无疑问更能让普通人信服。
再比如对于雷电是所谓“天怒”的表现,王充也是讲事实,用道理说话。
所谓“正月阳动,故正月始雷;五月阳盛,故五月雷迅;秋冬阳衰,故秋冬雷潜”,以此驳斥了所谓“夏秋之雷为天大怒,正月之雷为天小怒”的无稽之谈。王充还用“雷者,火也”,“人在木下屋间,偶中而死矣”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被雷电所劈死。
最关键的是王充继承了桓谭的“以烛火喻形神”,认为“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死”,“唯无终始者,乃长生不死”,甚至还从医学的角度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死……
这已经不是离经叛道了。
这是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王充不但将两汉儒家经学的根基给踹烂,并且自己还修了一个新的房屋放在那里!
而这样的巨著,他们这样的顶级大儒竟然连看都没有看过?
“诸位。”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陈瑀道:“这两套著作,我之前也从未听过,是拜访北方诸位大儒后,这才慢慢将其整理出来。”
“而且这两套著作,也并非是桓谭、王充直接无中生有就变出来的,其中有不少论点都有诸子百家的影子。”
“圣人曾言:“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如今礼崩乐坏,两汉经学已经是没有出路。即便是郑康成那样的大才能够将古今经学融会贯通,却依旧无用。”
“倒不如,与先贤学习,重温诸子百家之学,以行救世之法!”
陈瑀的声音震耳欲聋,却没有引起这些大儒热切的追捧。
甚至已经是有人顾不得刘邈也坐在陈瑀旁边,直接小声嘀咕道:“复兴诸子百家之学,那不是离经叛道是什么?”
这话落到陈瑀耳中,陈瑀也不在乎对方的身份,直接斥责道:“复兴诸子百家之学,难道就是离经叛道吗?”
“那让百姓去信奉张道陵的道家之说,去信奉张角的太平道教,甚至让百姓去信奉西方天竺来的浮屠教,就不算离经叛道?”
“照你这么说,那郑康成统一古、今文经学,不也是这两家眼中的离经叛道吗?”
古文经学,即如孝景皇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
今文经学,即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
所以,古文经学其实“不古”,今文经学其实也“不今”。
两家经学传人为了证明谁才是真正的儒家正统,那可是真的打出过狗脑子的!毕竟异端比异教徒更加可恶!而最后在刘歆的力推下,古文经最终战胜了今文经,成为后汉显学,并且一度想要彻底消灭今文经,让其不得出现在世间。
可随着后汉末期,随着经学的逐渐没落,郑玄终于站了出来,并且将古文经和今文经进行了统一,以此想要重振两汉经学!
但可惜,现在事实证明,无论是古文经、今文经,还是郑玄统一后的经学,都已经不符合现世士人的追求。
人们宁可去追求道家的清谈无为,去追求来自西方浮屠教的苦修来世,都不去继续捧两汉经学的臭脚,已经相当说明问题。
现在两汉经学的身子都已经半截入土了,但还是有人掩耳盗铃一般抢救,这样的人非蠢既坏!
而看现在这些荆州大儒的反应,毫无疑问是“坏”更多一些,而不是“蠢”更多一些。
毕竟,他们如今的地位,可都是凭借着人们对经学的推崇而获得的。
如果两汉百姓不再信奉经学,那他们这什么“大儒”的身份自然会变为废纸,瞬间沦落为普通人。
所以现在,陈瑀要“复兴诸子百家”的行为,与刘邈要“均田”的行为一样,都是拿着刀去削别人身上的肉!
这种时候,别人不反抗才怪了!怎么可能任由你削肉而不吱声呢?
所以这些荆州大儒再次对陈瑀开始声讨,甚至其中的聪明人很快就意识到此事的关键并不在陈瑀,而是在刘邈。
毕竟最后所有的学术问题都能简化成“杀了你,我就赢”的问题,而在场之人中,有资格拿起屠刀的,毫无疑问只有刘邈一人!
而刘邈呢?
此时正在低头用木箸夹黄豆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