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祭奠蔡邕(1/2)
第280章 祭奠蔡邕
船只在河水中不断起伏,顾雍赶紧上前,站在码头上等待。
船夫靠岸后,先是从船舱内走出一名年老女婢,对着顾雍行礼。
顾雍看了对方半天,这才认出:“当年,你便在老师身旁侍奉吗?”
不是顾雍眼拙,实在是对方的变化太大。
当初顾雍跟随蔡邕读书时,对方还是名活泼可爱的少女,矫健飘逸的身形常常如同一只喜鹊那般穿梭于众人之间,任谁看了都会心情畅快,感慨风华正茂,灵动可人……
但现在,对方却是佝偻着腰背,动作迟缓,手上也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就连那曾经稚嫩光洁的脸上,也是被蹂躏出了皱纹,完全没有半点昔日光彩。
而对方在听到顾雍如此相问后,也是有些局促、不安。
在匈奴的三年,对她来说恐怕比一生还要长。
如今再见故人,本该是喜事,但恐慌与难堪,却与三年的岁月一同化为厚实的城墙,将两面完全隔开。相见,却好似不见。
见到对方如此,顾雍不知怎的,也开始鼻酸。
直到轻轻一声“元叹”,这才将顾雍从悲伤中拉回。
顾雍忐忑的往船舱内看去,小心翼翼的喊了句——
“师姐?”
一道修长纤细的身影从船舱内部缓缓走出。
瘦瘦小小,此时若是忽然刮起一阵狂风,估计会将她再次吹回深不见底的船舱内。
她裹在宽大的貂裘中,如一株摇曳的苇草。裘袍的风毛拂过她那张清冷的脸颊,愈显肤色如雪,苍茫一片。
也正因如此,寻常汉家女子的娇柔并未在她脸上出现,有的,仅有如同杂草一般的不屈与倔强。
顾雍赶紧上前,刚想伸手去扶,却又忽然恍惚,觉得自己不该不遵循礼仪。
倒是蔡琰落落大方,一把抓住顾雍的手从船上走了下来,随即环顾打量四周,并且将目光最终落在顾雍身上。
“我听人说,元叹如今已是骠骑将军的长史,同时主政一州之地?”
蔡琰嘴角也是勾起弧度:“当年父亲就夸赞你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所以叹服。如此便为你取了“元叹”的表字。”
“如今看来,父亲的眼光倒是真的不错。”
提及已经逝世的蔡邕,蔡琰却没有半点悲伤,更不像寻常女子一样哀怨自怜。反而像是在提及别人家父亲一样稀疏平常。
顾雍见到这一幕,却是更加鼻酸。
可连蔡琰都没有流下眼泪,他又怎么能够在蔡琰面前率先哭泣呢?
而且看着蔡琰那平静似水的眼眸,顾雍连“师姐受苦了”这样的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如以前在蔡邕面前读书时那样,恭敬的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敢言语半句。
倒是蔡琰比顾雍还要开朗,询问了顾雍许多话,许多事。
当听到顾雍要将自己接到江东时,蔡琰沉默片刻后却也欣然向往。
“当年父亲在江南待了十二年,那段日子其实反倒安静,比在北方要好上许多。”
“若是父亲一直留在江南,兴许……”
蔡琰终于是欲言又止。
幼时的欢乐,却比现在的苦楚更加锋利,终于是在蔡琰那已经完全封闭的心房上敲开一道裂缝,让她也陷入了迷茫。
顾雍赶紧说道:“师姐放心,如今的江东,与以前的江东完全不一样!”
“刘骠骑早早就在江东置办了屋舍,到时候师姐只要安心调理身体,再无需去顾忌其他!”
蔡琰又一次听到刘邈的名字,也是有些好奇。
“那刘骠骑,究竟是什么人?”
对于蔡琰而言,刘邈这个名字已经占了她心中太多的份量。
就在胡营。
本以为此生便是如此。
不成想忽然有一日,就听到有人将她要从匈奴那里赎回去。
甚至直到见到顾雍的前一刻,蔡琰都有些不敢置信,她竟然真的从北方回到了汉土。
而这一切,都是拜那之前从未有过交集的刘邈所赐。
所以蔡琰不免好奇:“那刘邈,是父亲的旧友吗?”
“主公从未见过老师。”
“那……他难道是酷爱文学,与父亲是深交吗?”
“这,却也不尽然。”
顾雍也不知道怎么和蔡琰去解释刘邈。
“等师姐回到江东,与主公见上一面,自然也就知道了!”
蔡琰见到就连顾雍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对刘邈反倒是更加好奇。
“回去后,自然是要见他一面,与他道谢的。”
蔡琰此时站在渡口,忽然回头。
可也仅仅是一眼,蔡琰就立即不再往北方看去。
与苦难,没有什么再见的必要。
苦难就是苦难,过去了,就不该去歌颂,不该去怀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