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祭奠蔡邕(2/2)
既然刘邈、顾雍等人已经将前方康庄大道打开,那为何还要踌躇不前,惶恐徘徊呢?
蔡琰重新回过头来,眼中再没有了迷茫,甚至声音都欢快了一些:“如此,便尽快回去吧。”
可此时顾雍却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天子之前有诏,说因怀念老师,想要与师姐见上一面。”
“所以,师姐恐怕还要先去一趟许昌。”
顾雍说这话的时候,甚至不敢去看蔡琰。
而等到说完,顾雍立即补充道:“若是师姐不想去,我也能这就带师姐返回荆州!不去理会天子!”
“……”
“元叹说的这是什么话?”
“忠君爱国,这是父亲一直遵循的大义。既然天子有诏,身为臣子又怎能拒绝呢?”
蔡琰对大汉,其实并没有恨意。
而且……
“既然是元叹相求,我这个师姐,又怎么好拒绝呢?”
最后一句甚至有些俏皮。
也就是在这时顾雍才反应过来,虽然他一口一个“师姐”叫着,但蔡琰的年纪甚至是比他还要小上许多。
只是蔡琰自幼跟随蔡邕学习,有了大儒气质,这才容易让人忽略这一点。
听到蔡琰难得的真情流露,顾雍更显愧疚。
平日里能谈善辩的他,此刻在面对蔡琰时,却是说不出任何话来,只能点头称是,木讷的像块木头。
“不过既然返回汉地,总要先去祭拜父亲一趟才是。”
蔡琰不太确定的询问顾雍:“如此,可以吗?”
“当然可以!”
顾雍回答的异常果决!
“我与师姐同去!”
“那天子那边……”
“让他等着去!”
顾雍的话惹得蔡琰倍感意外:“元叹如今的性子怎么暴躁了这么多?如此,怕是会让长官不快吧?”
“师姐放心便是,若是主公真在这里,他也会这般做的!”
天子?
天子他有多少兵?
对天子和朝廷,刘邈麾下的这些旧臣完全没有半点尊敬!
别说是一个傀儡天子,就是一个实权天子,在顾雍这些人心中依旧远不如刘邈值得效忠!
蔡琰一听,对刘邈的好奇更多了。
顾雍立即去寻夏侯惇。
夏侯惇有些为难:“那恐怕会误了时候,而且会让南匈奴以为我等轻慢于他们。”
“便是轻慢了又如何?”
顾雍的语气完全是不容商榷。
“你若是着急,自己领南匈奴先行前往许昌便是,与我在这里说些什么?”
夏侯惇思虑片刻,觉得让蔡琰先去祭奠蔡邕似乎也符合礼仪,也就不再阻拦。
先行往西前往长安。
蔡邕当时被王允收押治罪之后,主动上表道歉,自愿承受“黥首刖足”之刑,以求完成汉史的编篡,但被王允拒绝,依旧处以死刑。
当时群臣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虽然蔡邕被处死,但还是有人将蔡邕的尸身偷偷盗窃出后埋葬,并且等到王允死后,开始光明正大的祭奠。
顾雍与蔡琰来到蔡邕坟前,以丧礼哀死亡,告慰蔡邕在天之灵。
即便是来到蔡邕坟前,蔡琰也没有落下眼泪,只是蹲在坟头,絮絮叨叨与蔡邕说了许多话。
反倒是顾雍倒是哭成了个泪人,甚至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不知道的恐怕以为顾雍才是从胡地回来的那个。
夏侯惇虽与蔡邕无旧,却也知晓蔡邕的名声。
“当年蔡中郎订正“六经文字”,让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石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士人每日就有上千辆车,时常导致道路堵塞,寸步难行。”
“蔡中郎此举,可为天下师。也正因如此,蔡中郎故去后,兖州、陈留郡间都画他的像来纪念他啊。”
不管蔡邕制作“熹平石经”是不是灵帝在后面支持,为的就是想要打破世家对经学的垄断而集中皇权……可蔡邕的行径,确实是让太多太多的士子儒生第一次绕开了经学世家完整的接触到了经学,对当时的士人皆有大恩,所以夏侯惇也是祭奠蔡邕,甚至专门留下一些士卒,要求他们看管蔡邕的陵墓不让人破坏。
唯一不耐烦的,大抵就是那些南匈奴人。
刘去卑见到这么多人大费周章就是为了祭奠一个已死之人,也是有些嗤之以鼻。
“汉人就是这样!人活着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珍惜,死了之后做这些又有什么用?”
刘去卑,还有大部分南匈奴骑兵的心已经飞往许昌,飞往中原。
“不知道,大汉的天子,又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样的礼物!嘿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