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又想探亲了?(一更)(1/2)
第295章 又想探亲了?(一更)
袁谭命士卒开始建造大型攻城器械。
临晋乃关中大城,也是大河、洛河、渭河三河汇流之地,故此早有人在城外修筑护城之河,引三河之水用以防范敌军。
袁谭为了应对护城河,率先制造的就是渡濠桥车。
桥下前面有两个大轮,后面是两个小轮,推进入濠,轮陷则桥平可渡。
数架渡濠桥车一同上前,很快就使得护城河上多了数条可以通行的桥梁。
并州名将郭援亲自领并州兵冲锋在前,利用云梯朝着临晋城城墙进攻!
城内。
周瑜也是不慌不忙。
其实朱桓、张辽率领的一万多援军早已赶到关中,只是袁谭并不知晓。
烧毁渡口,看似是让袁谭移兵往北,实则也断绝了袁谭将斥候抛洒到关中的可能。
袁谭太想赢这一场,以至于他的眼睛一直都盯着周瑜,却忘了其他方向,同样还有可以调动的兵力,故此……眼下的临晋,并非是袁谭想象的那样,不过是犹如惊弓之鸟的周瑜率领五千刚刚经历了败仗的士卒在把守,而是一座将近两万人把守,并且物资充沛、士气正盛的坚城!
不过周瑜并没有直接将兵力布置在城墙上,而是闲庭若步般让将士轮番到城墙上去防范,以此给袁谭一个假象——
“快了!快了!周瑜马上就要不行了!这临晋城马上就要破了!”
第一天,城快破了。
第二天,城快破了。
第三天,城还是快破了!
明明袁谭看到自己的士卒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可这一点点,就好像是不可逾越的大山,让他攻破临晋,夺取关中的梦想不断远去。
袁谭也是发狠:“传令下去!犒赏三军!明日务必拿下临晋城!”
当天下午,袁军营地内的炊烟数量比平日里要多上许多。
一直观察袁营动向的周瑜终于点头:“如此,就可以给主公发信了!”
而钟繇直到此时才看清周瑜的全部计划,不由感叹:“都督与那袁谭的兵事,完全就是老叟戏顽童啊!”
知道的是作战。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过家家呢!
袁谭任何的所作所为,基本都在周瑜的预料之内。
从龙门渡的忽然袭击,到匈奴士兵来追击,再到这临晋城下的强攻,全都在周瑜的算计之中。
也就因为对面领兵的袁谭是袁绍的长子,不然钟繇真以为对面的袁军将领是不是刘邈这边的卧底……
周瑜和袁谭的差距实在太大。
其实领兵作战,差距大并不是坏事。
若是袁谭一开始就笃定自己不敌周瑜,稳扎稳打,从韩城一步一步攻城拔寨,小心探查周围,用这种笨办法反制周瑜,周瑜反而其实没有什么合适的对策。
怕就怕,明明差距过大,还没有自知之明,非要在周瑜面前卖弄,想要取巧而胜。
如此心态,此战的结果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
等到第二日,袁谭果然发动全部兵力开始围城。
周瑜也终于不装了,选择摊牌!
朱桓亲自领士卒立于城头,鼓舞士卒杀敌!
无数的箭矢、金汤从城头倾泻而下,与前几日的防守力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袁谭也敏锐的察觉到守军的变化,虽然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但却还是死鸭子嘴硬:“不过回光返照罢了!只要能够压制敌军,临晋城唾手可得!”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接连的胜利显然让袁谭忘记了一些最基本的常识,竟然忘却此时应该暂避锋芒,等待守军的士气下去后再行攻城,反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意图正面击破周瑜!
而攻城战中,守城一方,本就享有莫大的优势!
临晋又是大城,城高墙厚,守军完全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将大批的袁军杀死在城墙之下,甚至导致其尸体堆积起来后,让袁军的云梯都不能靠近城墙,只能是派人顶着箭雨去清理尸体,给云梯创造空间。可如此却又是让一批士卒暴露在守军的箭雨之下,徒增伤亡!
并州刺史高干看到这一幕无比心疼!
这些并州军,也都是他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组建的!
可就今日,就在袁谭手里,就在临晋城下,竟然轻易就被袁谭损耗这么多人!这让高干如何能够忍受?
“大公子!撤兵吧!这临晋城短时间内绝对无法攻下!”
高干甚至给了袁谭夺取关中的可行计策——
“不如等待马腾、韩遂自西凉赶来后合兵一处,用他们的骑兵封锁临晋与武关道的联系,将周瑜困毙在此处,如此方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袁谭此时已经上头,哪里顾得上高干的劝阻?
“攻城!我就不信!区区一个临晋,区区一个周瑜,能够挡我多久!”
对袁谭而言,眼前的东西可并非是临晋城,并非是关中!
对袁谭而言,眼前的东西,分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世子之位!是将来的至尊宝座!
为了那个位置,死再多人,都值得!
高干急的直跺脚,可终究因为袁谭乃是袁绍子,与他有君臣之别,不能催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