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登基称帝(上)(1/2)
第344章 登基称帝(上)
当刘邈看到伊籍的时候,他正站在码头处,怀中抱着一个包裹,将双手压在上面,似乎是在保护什么珍贵之物。
“机伯消瘦了不少,也黑了不少!”
伊籍本就消瘦,如今更是好像只有一层皮包裹着肉,随后就附着到了骨头上。那褐黄的肌肤更显得伊籍骨瘦如柴,仿佛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
“臣一人之难,若能解大汉千万百姓之难,那又何妨呢?”
一开口,刘邈就听出伊籍嗓子的沙哑。
显然,交趾一行,伊籍怕是吃了不少苦头。
如若不是传统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刘邈怀疑自己恐怕根本见不到这个被忽悠到南方“寻仙草”的伊机伯。
“哈!”
可在听到伊籍这么说后,刘邈也便知道,他必然已经找到了应该找到的东西。
刘邈上前双手环住伊籍的腰部,轻轻一用力,就将轻飘飘的伊籍从地上抱起。
“机伯此举,为万世之功!”
刘邈大笑着抱起伊籍转了一圈,让伊籍都有些头晕目眩。
“臣,臣不敢当此功。”
伊籍扶着脑袋:“这,毕竟是主公指点,所以……”
“唉~~~”
刘邈打断伊籍。
“说的这是什么话?难不成我嘴皮子一碰,就能将这东西从交趾以南带回来不成?”
“休要说这些话!走!今日特与你庆功!”
刘邈选择为伊籍庆功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刚刚修建,还从来没有投入使用的紫微宫。
伊籍在来的路上显然也打探到了许多中原的情报,知道这宫殿将来是做什么用处的,所以连忙拒绝。
“有机伯带来的那东西,百姓至少在将来三十年内不会挨饿,单凭此功,便可称为当世圣人了。动用区区一座宫殿又有什么?”
伊籍听到刘邈将自己捧的这般高,也是为难道:“主公,这毕竟是你先提出来的……”
“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刘邈不但选择紫微宫作为宴请伊籍的地方,还将凡在金陵城内的高官一并请来为伊籍庆功。
如今群臣都忙于刘邈登基前的准备,初闻刘邈宴请都是异常错愕。
可这些人很快就反应过来,恐怕真的出了大事!
不然的话,刘邈何必动用紫微宫?又何必在这个紧要关头召集众人参加宴会?
尤其是来赴宴的官吏看到刘邈身旁坐着的并非德高望重的陆康、王朗,亦或者是周瑜、太史慈,而是干干巴巴的伊籍后,便更是确认了此事。
如今群臣聚集于这紫微宫中唯一加盖修好的正殿乾阳殿中,都觉得刘邈未免太过了。
这可是将来留给刘邈登基时的正殿!是将来大汉天子接受群臣朝拜的正殿!
如今却先为伊籍征用了此殿,多少有些不合礼法!
不过当刘邈说清楚是为何要为伊籍庆功之后,群臣便再没有这样的想法……
“机伯,可以说说了。”
刘邈示意伊籍,而伊籍也恭敬离座,从怀中取出那个包裹,然后一脸郑重的打开。
群臣伸长脖子看去,结果却大失所望。
包裹中,不过是些稻禾。
而且这稻禾比常见的稻谷穗长而无芒,粒差小,实在称不上什么良稻。
群臣奇怪的看向刘邈与伊籍,不知道就是这么几株稻禾,为何却要如此大动干辄。
伊籍则是深吸一口气:“此稻,名为占城!乃是交趾以南占城国所产!”
“占城五谷,以稻为首。臣亲往南方,见其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
这下群臣中开始有骚动。
在一贯的认知中,交趾以南,不应该是荒凉贫瘠之地吗?怎么可能还有人在那里耕种?
而之后伊籍的话,却让所有人的眼神都开始发直——
“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
顿时!
群臣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占城稻这么好伺候?旱不求水,涝不疏决?
这对于如今追求精耕细作的中原农耕来说,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而伊籍最后的一句话,则是让群臣完全沸腾!
“其成熟时机,与中原稻种也不尽相同。”
“其为早稻,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便可以收割。”
“而之后,可以再种中原稻种,赶在立秋前插秧完成,随后在霜降之前收获……”
哪怕群臣各有职责,或为文职,或为武将。
但无论什么人,对农事都有着异常深刻的认知!
所以他们极为敏锐的听出伊籍的意图——
双季稻!
占城稻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自身能够提升多少产量。
占城稻的出现,意味着可以轮番种植早稻和晚稻!
而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在长江流域的水稻耕种区,粮食产量可以翻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