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倒反天罡(1/2)
第114章 倒反天罡
命题编讲故事,每个考生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来讲述。大部分时候,考生们是用不完这些时间的。
毕竟要在十分钟之內想一个故事,还得有一定的条理,实在是有点难为人。
但李子成这里是个例外。
他拿出来的是《忌日快乐》的完整剧本,情节非常完备。哪怕他的语速算很快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到了,他还没有讲完。
见他不说了,老师急了。
“后面呢?继续啊!”
“老师,时间到了。”
今天为了考试,李子成將李庚的手錶带来了,展示给老师们看。
“时间到了吗?”
三个老师面面相,浑然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么快。
李子成不管,反正自己的命题编讲故事弄完了,水准肯定不错,还得去准备下一个环节呢。
“老师,我可以走了吗?”
“等等——”
三个老师却不让,唤住了他。
居中而坐的男老师明显一副心痒难搔的架势。
“李子成同学,能不能详细讲讲你这个故事的敘事技法?”
没办法,命运掌握在人家的手里,李子成只能重新坐下来,回答他的问题。
“我採用的是以时间线为基准的解构主义方法,通过环形敘事中的差异来推进剧情。”
明显看到三个老师有点憎。
女老师最先忍耐不住,急急问道:“在你的故事中,具有强烈的剧本风格。那是不是说,你所说的解构主义也是一种电影拍摄手法?”
李子成信口道来。
“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希达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在《论语法学》中正式提出。
解构,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有结构的拆解和重组,以求达到新的敘事方法。其实在我们原有的创作中,就已经大量运用了解构主义的方法。比如倒敘、排比、插敘等等,也可以算是解构主义方法。”
他慢条斯理地说著,只想著快点回家。时间这么久了,肚子好饿。
一抬头嗯?
只见三个老师全都埋头奋笔,比课堂上的三好学生还要用功。
这是在干什么?
听到他不说了,另一个男老师赶紧提问。
“我们注意到,你的故事里存在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还有各种情绪的变化,如果拍摄成电影的话,你该如何呈现这些元素?”
这不是复试现场嘛?
怎么感觉更像论文答辩呢?
不对。
李子成反应过来了。
这他喵的是博导在给学生解惑啊!
“旋转镜头。我会在其中大量运用旋转镜头。每当循环重启时,三百六十度环拍镜头將场景转化为囚禁主角的视觉牢笼,这种带有电子感的镜头语言,暗示著敘事空间的虚擬性特质。”
明显可以看到,三个老师的脸上满是获取知识的幸福,笔下更是不停,肯定將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李子成同学——”
眼瞅著没完没了,李子成赶忙开口。
“各位老师,我的考试应该结束了吧?外面还有不少考生等著呢。”
“啊?”
三位老师这才想起,原来这里是中戏的复试现场。
可是这种获取新知识、新理念的好机会半途而废,实在是太难受了。
好在他们很有职业道德,情知李子成说的没错,不能耽误別的考生。
居中的男老师咂吧咂吧嘴,低声和其他两人交流了几句,再看向李子成的时候,已是笑容满面。
“李子成同学,你的表现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接下来的命题小品和三试,你都不必参加了。回去之后,安心准备文化课考试就行了。”
“啊?”
这回轮到李子成憎了。
“我后面的考试不用参加了?”
那个男老师微笑摇头。
“以你表现出来的水准,老实说,即便是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如果你这样的水平还不能进入中戏,那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合格了。”
女老师看向李子成的时候,也是满满的爱才之心。
“接下来的文化课考试是最后的关卡,你一定要用心准备,千万不要倒在这里。不过你也不要太过於紧张,我们中戏的录取分数並不是很高。”
李子成行礼道谢。
“多谢您的提醒,我会好好准备的。”
对於文化课能不能过关,他是一点都不担心。虽然1979年的高考,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
但难的地方在於录取比例。
全国共有468万名考生,但仅仅录取了28万,录取率仅为6%。
可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这个时期的高考题目不可能太难。尤其是经歷过后世学业的人,解答这个时代的题目,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