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鱼多吃(1/2)
第121章 一鱼多吃
特殊时期过去,文学急速復甦,远远走在了其他文艺行业的前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创作相对比较简单。
毕竟搞文学创作,只有有笔、有纸、有手就行了。
再过三十多年,没手也行,可以语音打字。
但其他的文艺行业,电影也好,戏曲也好,音乐也好,都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工具,
而且內容更要做到杂並蓄,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78、1979年的电影,与其说是特殊时期之后的爆发,倒不如说是捡回了曾经的未完待续。
正因为文学领域恢復的足够快速,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家报刊欣欣向荣,但好的文学作品却凤毛麟角。
可以说,这是文学创作者最好的年代。
只要创作的作品不是太差,基本上都能得到发表的机会。
人民文学、收穫、十月、当代不行,还可以投给燕京文艺、上海文艺等。
这些不行,还有更下一级的刊物。
甚至每个省、市,包括县,也都有各种刊物,这得需要多少文学作品?
这种状况带来的结果就是,好作家成为了疯抢的对象。
李子成就是其中之一。
他这段时间虽然一直忙著拍电影和高考,但约稿的信件始终不断。现在他亲自走进了燕京文艺,李青泉可管不了太多。
燕京文艺盼望好的文学作品,已经到了饥渴的程度。
“不完成使命,我怎敢登门?要不然的话,张大姐还不得埋汰死我?”
听到这话,燕京文艺的一眾编辑全都长出了一口气。
刘恆挤到他的身边,急急问道:“快把稿子拿出来,让我一睹为快。”
他虽然不是李子成的负责编辑,但是欣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能愉悦身心不是。
这段时间他审阅全国各地发来的稿件,被那些残次品弄的都要精神错乱了。
李子成没有急著拿出稿子,而是问道:“你们想要哪一篇?”
嘶——.
编辑们大吃一惊,瞬间眼睛都红了。
林靳澜更是高声呼喝。
“关大门!”
不但如此,李子成瞬间就被包围了,想要动弹一下都不行。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
张德寧笑的跟七十六號似的。
“嘿嘿,成子,到了这里,你就认命吧。稿子,所有稿子,全都拿出来吧。”
李子成明白了。
这帮货是想全都要啊。
他一把护住书包,紧张兮兮地问道:“先说好,你们给多少稿费?”
陈世崇看起来跟老好人似的,结果第一个动手。
“哎呀,你还不知道我们吗?我们燕京文艺最是公道,肯定给你最高標准。”
李子成捏著他的手腕,一拧一送,將他推开。
“少来!最高稿费標准才三元,我可不吃这个亏。”
见他动作利索,似乎武力值强悍,一帮耍笔桿子的有点。
张德寧到底是他的责任编辑,开口问道:“上海文艺和收穫给你多少?”
李子成信口开河“巴老对我那是没得说,知道我写作不容易,特批的千字七元。如果你们也按这个標准来,我就同意了。”
“怀”
一群人齐齐吐口水。
“千字七元,你小子跑到这儿来诈骗了?我这就打电话给巴老,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李青泉满头黑线,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年轻人。
呵,你喊著“关大门”的时候,就不觉得自己无耻了?
见这帮人不上当,李子成份外惋惜。
“好吧好吧,看在李主编和张大姐的面子上,我吃点亏,让两块钱。千字五元,这个標准可以了吧?”
林靳澜作为燕京文艺的二把手,果断道:“只能给你千字三元,剩下的算作改稿补贴》
有的时候,规定就是规定,不能违反的。
现如今稿费的最高標准就是千字三元,燕京文艺要是敢擅自提高,一旦被人捅出去,
那可是很麻烦的。
这跟上海文艺、收穫还不同。
那边山高皇帝远,氛围比较自由。加上巴老本身就是大佛,镇得住场子。
燕京文艺这是在天子脚下,包括李青泉这个主编在內,份量上都差点事,可不敢在原则问题上犯错。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也知道千字三元的稿费有点对不起人。
如果李子成是新人,他们当然不会退让,甚至稿子收不收,还得挑挑拣拣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