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做亏心事(1/2)
第162章 不做亏心事
“那一天,可以说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我们才知道,啊,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拍。”
若干年后,张一谋接受採访的时候这么说。
“虽然我们都管他叫小师弟,但实际上在我们所有人的心目中,他才是中国电影的领路人。”
若干年后,陈凯戈接受採访的时候这么说。
这些顶级大导演,说这些话的时候心悦诚服。
只因为,他们都忘不了那一天。
“现在我们罗列好了人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人物填充丰满的血肉。”
李子成將黑板擦乾净,好方便他继续书写。
“电影当中的人物,是可以做具体设定的。”
底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摊开了纸笔,全都变成了三好学生。
他们也不明白李子成到底是从哪儿得来的这些知识,可听过之后全都豁然开朗。以往对於他们感到十分复杂、深奥的课题,也都变得清晰起来。
他们如何能不明白,李子成这是在教他们一套搞电影的方能公式。
虽然这种公式很死板,但毫无疑问简化和优化了影视製作的难度。
当然了。
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
將来能否运用的好,还要看各人的天赋和领悟。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將李子成所说的东西,一个字、一个符號都不落地记录下来。
“电影人物塑造的核心要素,共有四个方面,分別是背景与身份、內在驱动力、性格维度和关係网络“”
这些在后世,连野生编剧都懂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就是屠龙术。
即便是在北电、中戏这样的最顶级学府里,也没有这样的理论。
因为当下的中国电影和戏剧研究,更多的受到苏联的影响。
即便近些年来欧洲的影响开始扩大,但欧洲的影视和戏剧理论方面也过於偏向艺术性。
像李子成讲述的这种完全实用性的东西,虽然过於匠气,但对於当下的中国电影人来说反而很有帮助。
他们和国外的同行差距太大了。
最需要的,反而就是能快速抹平差距的办法。
技术方面没说的。
不行就是不行。
李子成即便是穿越者,也没办法造出更厉害的摄影机来,也造不出电脑的软硬体。
但理论上的东西,理念上的套路,他当然要倾囊相授。
別管这些人里认同这种方式的有多少,哪怕十个人里只有那么一两个,也足以令这些东西在中国的行业內部生根发芽了。
等以后这些人和国外的同行交流的多了,看了更多的好莱坞电影后,就会恍然大悟,融会贯通。
“首先我们来说人物的背景与身份,这其中有分为三个部分。那就是,基础设定、隱藏歷史和社会標籤。”
《高山下的环》虽然是国家任务,但李子成决定將其当成大型试验田,用来给中国电影人实践深造。
所以在讲课方面,他非常的细致。
“基础设定都有什么呢?其实大家平时在创作的时候,也都在做。人物的年龄、性別、职业、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我们就以连长梁三喜为例,说一说,
他的基础设定是什么?”
他点了张一谋的名。
老谋子没有任何怯场,古拙的脸上满是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