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合作搞活(1/2)
第262章 合作搞活
“可惜,汪老的文章虽好,却不適合我们。”
李小琳当然知道汪曾琪。
得知李子成的手里有汪曾琪的新作,一开始也是惊喜的。但看过了之后,她选择了拒绝。
《收穫》一直以中国文坛的先锋者身份自居,更注重语言的实验性突破和哲学思辨的文本构成汪曾琪的小说,清新雋永,平和淡泊,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诗性魅力。
好小说是好小说,但和《收穫》的调性不符。
见李小琳不要,李子成可有的说了。
“吶,是你不要的,不是我不给。所以啊,你可怪不到我。”
“呵,臭小子,敢在老子面前耍无赖?”
李小琳什么人,岂能轻易放过了他?
“男子汉大丈夫,一口睡沫一口钉,说过的话就得算话。你欠了我们《收穫》的,就必须得还。明年六月之前,我必须得看到新作。否则的话,我就杀到洛杉磯去找你算帐。”
冷颶的杀气让李子成浑身发寒,
这年头的编辑都这么囂张吗?
事情过后,他才关心起李小琳的来意。
但说起这个,李小琳神色黯然。
“茅老时日无多了。”
听到这个,在场的所有人都难免晞嘘和惋惜。
鲁郭茅、巴老曹。
这不仅仅只是文坛的一代符號,而是大时代之下中国人思想精神澎拜的象徵。
可是如今,茅盾也要追隨鲁迅、郭沫若、老舍而去了。
这不单单是文坛失去了一位巨匠,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损失。
李小琳拍拍李子成的肩膀。
“茅老在病中还坚持看完了《高山下的环》,对你的新作非常欣赏。说你是文坛新锐,作品的思想昂扬向上,带著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虽然《高山下的环》是有原版基础的,但经过一个人的手笔,就必然会沾染上一个人的精神这一版的《高山下的环》里面所充斥的昂扬向上和民族自信,並非是他刻意为之。
而是他来自於中华民族重回巔峰之时,傲视天下的盛世景象所浸染的结果。
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著,但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魂魄和意识。
诚如盛唐百姓的昂首挺胸、二战后美国人的肆无忌惮。
可不管怎么说,茅盾的讚赏对他这样的后辈来说,显然受用无穷。
“琳姐,我想去看望一下他老人家。”
李小琳似乎早就猜到他会这么想。
“那过段时间我去医院的时候叫你。”
李小琳回去照顾巴老了,汪曾琪的作品没有带走。
也不知道被汪曾琪知道自己作品被退稿,会是什么心情?
不过李子成倒是不担心。
他决定让《受戒》回到它该回到的位置,於是溜溜达达去了《京城文艺》。
“哟,这谁呀?光芒太盛,晃的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了。”
当李子成出现在眼前时,张德寧夸张无比,
“你这人”
李子成装作恼火。
“我好心好意给你送稿子,你就这么埋汰我?算了,走了,我去《十月》好了。”
“唉唉唉,嘛去?你这孩子,怎么不识逗呢?真成腕儿了,开不起玩笑?”
一听说他是送稿子来的,张德寧立刻变脸,好像八爪鱼一样將他扣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