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合作搞活(2/2)
“成子来送稿子的?”
《京城文艺》也是四处漏风,很快其他人就知道了。
李青泉、李拓冲了过来,呈左右夹击之势,生怕李子成跑了。
就这情势,李子成不留下点东西,显然是无法全身而退的。
而当他將《受戒》拿出来后,別人还未如何,李青泉“哟呵”了一声。
在大家的好奇中,他解释道:“七月份的时候,在一个座谈会上,有人提到了这篇文章。我当时挺好奇的,就跟老汪要,可他不给。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还是落在了我的手里。”
原来的歷史上,汪曾琪就是將稿子交给了李青泉,最终才发表在了《京城文艺》上。
这一世不知道为什么,李青泉索要的时候,汪曾琪没给。
可能是不想坑了老朋友吧。
但缘份就是这么奇妙,多了李子成一个媒介,《受戒》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受戒》的篇幅不大,不过一万两千字。
几个编辑凑在一起,仅用了半个小时就看完了。
“还是汪老一贯的风格,读之令人心神开朗。”
李拓喷喷连声,眉宇间都带著笑意。
汪曾琪的文章素来有一种魔力,那就是能让人心情变好。
不管多么艰辛、苦难、酸楚的事,从他的笔下写出来,总是別有一番趣味。
得了一篇好稿子,张德寧当然开心。
毕竟这篇稿子是李子成交给她的,那么她就是负责编辑。
在如今其他刊物迅猛崛起的时期,《京城文艺》能得到一篇这么好的稿子,殊为难得。
不过她也有担心的。
“主编,这稿子能发表吗?”
当下的文坛是什么风气,大家都很清楚。
《受戒》既不像其他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更不像李子成的作品贴合改开大势。
这部作品在当下是一个另类。
张德寧也不確信这部作品要是发表出来的话,將会面临什么。
李青泉也有点拿不住,突然找上了李子成,
“稿子是你送来的,你应该有思路吧?”
和大家的疑虑不同,李子成智珠在握。
“儘管发表就是。”
前世发表了都没事,这一世有他干涉,就不信还能差了?
別人或许不知道李子成的能量,但李青泉的地位可是很清楚的。听到他这么说,心里便有了谱。
“那好,就安排在下个月发表吧。”
下个月,就是十月份,有这么一篇好文章,也能让《京城文艺》有个好收成。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从这一期开始,《京城文艺》正式更名为了《京城文学》。
给汪曾琪的新作找到了合適的归宿,李子成告辞回北影,结果这边有人在等著他。
“成子,我又来寻求合作了。”
廖明祖风尘僕僕,但精神旺盛,
“你是来要《高山下的环》里面的配乐的?”
李子成不得不感慨,廖明祖的消息是真灵通啊。远在广东,都能掌握第一手的情报。
廖明祖嘿嘿一笑,傲然自得。
“別人如何不说,你李子成的电影作品,还能少得了好的配乐?怎么样,这次还是交给我们太平洋影音吧?”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道:“对了,《说句心里话》和《咱当兵的人》我们也想放到新专辑里。”
李子成本来就想和太平洋影音再次合作,毕竟人家给钱是真痛快。听到他这么说,心里立时有了一个主意。
“你先休息一下,明天我带你去见见人,这一次咱们搞个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