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开拓土木工程(1/2)
“现在学科合併倒派上用场了。”
埃罗尼莫曾就读的学校里,除了土木工程专业,还有城市工程、建筑工程等相近专业。但从军队回来后他发现,这些相关专业全都合併了。
“当时还觉得各自为政挺好的,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夜深人静时,埃罗尼莫盯著桌上的一张白纸陷入沉思。
“明天就开始建开拓村。”
若是普通开拓者,可能隨便选个看著不错的地方盖房子,但学过城市规划的埃罗尼莫无法接受这种做法。他打算从长远考虑,打造一个经过系统规划的城市。
“虽然一直搞土木,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知识快忘光了,但底子还在。”
他计划给每个开拓家庭分配160英亩农田。这比德克萨斯定居者分到的土地看起来少很多,但后者大多是牧场用地,农田仅约120英亩。“美国《宅地法》也只允许最多160英亩,这个面积不算少。”何况萨克拉门托属於全球农业生產力最高的加州中央谷地,利用萨克拉门托河及其支流,农业用水供应相对容易,160英亩足够开拓民过上富足生活。
“在原本的市中心区域布置政府机关、教堂和商业区,从下游开始规划农田。”
没有电脑,地图也有限,埃罗尼莫只能在空白纸上手绘规划图。隨著城市规划在图纸上展开,他的“职业病”发作,脑海中闪过水坝、水库、给排水系统、公路和铁路等规划。
“冷静点,现在还急不得,一步步发展就行。”
他知道提前规划所有细节不切实际,不过是自我满足。“……但铁路至少要在10年內建成,这个得加上。”
次日清晨,埃罗尼莫宣布:“先从教堂开始建,首先准备木材。”在西方开拓时,先建教堂是普遍的文化传统。墨西哥天主教盛行,从教堂开始建设具有象徵意义,“也正好趁机练习一下普通建筑设计。”
他打算採用轻框架结构中的“气球框架法”建造木屋。这种工法使用从地基到屋顶连续的垂直木构件(墙骨柱),由水平木构件(托梁、椽等)支撑,並用钉子或螺丝固定。虽然传统的木框架工法更坚固美观,但耗时耗力、施工难度大。“现在最重要的是速度,气球框架法更快更简单,还省木材。”这种工法天生適合开拓者——正是美国开拓者为了比传统框架法更快建房而发明的。后来虽有改良的平台框架法,但复杂度和材料需求增加,对开拓初期而言,气球框架法仍是最优解。
要按计划施工,从木材加工阶段就得精准执行。於是埃罗尼莫决定召集眾人示范操作。他环顾四周,眼前堆放著大量木材,开拓民们站在一旁註视著他。“这场景有点滑稽啊。”超过500人,包括士兵,傻愣愣地看著“皇太子”锯木头。
“现在给大家演示木材加工方法,请看好。”埃罗尼莫选了一根木材,在上面画出水平和垂直线——这样后续搭建框架时,就能在准確的角度和位置连接木料。接著他拿起锯子,沿著垂直线切割木材。
“沙沙沙!”
木材被锯开的声音意外地让人专注。切割完成后,他检查木料末端:表面不光滑可能影响后续连接,於是用工具將端面打磨平整。
“大家看,木材加工的关键是精准。如果加工不精確,框架会不稳定。这是为你们自己建房子,请认真对待。”开拓民们专注地听著。埃罗尼莫又选了一根木材进行水平切割——这关係到框架的水平部分。切割完成后,他举起木料展示:“这根木料用於水平结构,长度和角度精准,现在可以开始搭建框架了。”
他將加工好的木材放到一旁,后退几步——现在开拓民们可以按他的示范开始加工木料了。“气球框架法能实现快速高效的建设,但也正因如此,更容易出现精度偏差。所以木材加工时的精准度至关重要。”
埃罗尼莫反覆强调精准的重要性——只有这一步做好,他规划的开拓村才能顺利建成。他在一旁观察开拓民开工,不时上前指导细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