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玉帝弘教北洲,唐敖传经上路(1/2)
第213章 玉帝弘教北洲,唐敖传经上路
蟠桃宴罢,三界安澜。紫微大帝归位中垣,总领星斗。
这日早朝,玉皇大帝临朝嘆道:“朕遍观四洲,天下咸平。
东胜神洲灵秀早开,近临三岛十洲,仙缘自得;西牛贺洲潜灵养气,毗邻灵山佛国,多证菩提;南瞻部洲三教同流,帝王垂拱而治,百姓知礼向化。”
言讫,玉皇大帝目扫丹:“独北俱芦洲者贪戾好杀,既无儒经传世,又无佛道庇佑,虽得长生,却多横死,诸卿有何良策?”
丹之下,文昌帝君整冠肃容,长揖奏道:“陛下明鑑,昔南瞻部洲亦曾贪淫乐祸,爭斗不休。
幸得东天仙圣下界,敷演道统,儒家圣祖立极垂范,西天诸佛化身凡俗,弘法布教。
今北洲之民虽顽劣,但若遣仙官下界,传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建学宫,立礼法,假以时日,
必能化蛮貊为衣冠。”
玉皇大帝頜首沉吟,不置可否。
太白金星不愧是大天尊知心之人,见此情形,当即执玉趋前,控背奏道:“启稟陛下,南赠部洲乃是王道之地,三皇五帝垂训於此,是以南洲兴而天下安。
而今北地险远,即使眾仙下界,亦非一日之功,不可因一洲之地,使天庭轮转失衡。
微臣以为,昔檀功德佛玄奘亲涉万水千山,取经东土,使大乘佛法与儒道合流。今北洲既缺典章,何不仿此例,遣一善人传经布道?”
玉皇大帝喜道:“善!卿以为何人可担此任?”
太自金星看向文昌帝君面色略带遗憾,补充道:“传经需贤良之材。
昔文曲星君一念下界,累世积善,又蒙文昌帝君所传,虽仙缘暂断,却德行昭著。此子本应前世证道,今当有再续仙缘之机。”
玉皇大帝微微思量,“北俱芦洲人性顽劣,妖魔丛聚,不比西牛贺州。凡大道传世,必有妖魔阻拦,传经人虽有德行,若无护持,难抵劫数,卿可荐护经之人?”
太白金星朗声道:“若论三教兼修,且勇力绝伦者,微臣保荐一人,必能护得经卷周全,顺遂教化!”
一听这话,眾仙立时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
且说南瞻部洲河源县,有一唐秀才名日敖,表字以亭,家中资產颇丰,腹藏万卷却厌弃功名,
屡试不第仍著青衫。
其父临终前执手相劝,方唤起他进取之心,一路连捷,竟中探。(注1)
时值武后在位,有言官奏本,表奏唐敖於宏道年间,曾在长安同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异姓弟兄。后来徐、骆诸人谋为不轨,唐敖虽不在內,但昔日既与叛逆结盟,究非安分之辈。
於是武后將其降为秀才,遭此巨变,唐敖心灰意冷,每日寄情山水,纵酒赋诗。
这一日,唐敖倚窗凭栏,小睡片刻。
睡梦中,忽有一长须仙人入梦,表明身份,乃是文昌帝君,特来引他上界。
唐敖兴奋不已,连声称谢。
文昌帝君却道,“你前世仙缘断绝,今世本亦无成,幸玉皇陛下大开天恩,欲传教北洲,若你能亲身传道,功成之日,便可位列仙班。
唐敖哪敢不从,当即领了职责,言说必然功成,
文昌帝君即赠与其文房四宝,又在其眉心一点,万卷儒家经典尽数落於脑海中,挥之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