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玉帝弘教北洲,唐敖传经上路(2/2)
欣喜之后,唐敖喘喘不安,“闻听北俱芦洲多好杀生,弟子此去,只恐尚未传经,便身首异处,坏了帝君大事。”
文昌帝君笑道,“你且去,到时自会有三家相助。”
闻听文昌帝君言说,唐敖欣喜不已。从梦中转醒,果见文房四宝列於桌案之上。
成仙之机近在眼前,唐敖不敢怠慢,当即变卖家產,凑得路资。
又请来村勇方器,田峰二位壮士护送,一路径传北洲。
三人雇了艘乌篷船,望北而行。海上风浪无常,时而碧波万顷,时而巨浪滔天,唐敖常抱经卷在舱中默诵,方器、田峰则轮流掌舵。
如此漂泊半载,唐敖眼见除了海天相接,別无他景,未免烦闷,每逢遇见岛屿、山峦,必叫泊船登岸,一来探探路径,二来舒展筋骨。
不知不觉,海上漂泊已有一年有余。
终有一日,唐敖立在船头,只见正北方向隱现一片黑压压的山脉,如巨蟒横臥海天之间,不由得喜上眉梢。
忙问方器,田峰二人,“此是北俱芦洲地界?”
二人拿出地图,一通喜道:“主家,我等见山脉走势,正是希夷山地界,此山又称致詰天门,
北临聂耳国,正是北俱芦洲最南端。”
唐敖闻言大喜,“我等在海上漂泊一年有余,终至北俱芦洲。”
说话间,船已泊在山脚下。唐敖当先而下,身后方器,田峰二人挑著万卷经典,一道下船目视山间。
只见这山端的是峨聂,崔巍巍巍。峰如剑戟插穹苍,岭似龙蛇盘地界。
左观右视,儘是凶峰恶嶂;前探后察,俱为仄径危崖。古木参天,藤萝蔽日,松涛吼处千山应,怪石堆来万壑崩。
断壁残垣间白骨累累,或头骨碎裂,或肢骨断裂,似是猛兽撕咬之痕。
唐敖心下微惊,向方器,田峰二人道:“我素闻北俱芦洲民风彪悍,虎豹狼虫数不胜数,此山崢嶸,巨岩如虎蹲踞,碎石似豹伏藏,其中必有凶险,我等还需绕山而行。”
方器笑道:“主家何须担心,我二人也是猎户出身,射杀猛虎不在话下,便是山君、忽律,也能斗上数百回合!你看这山虽大,却有现成的樵路,想来不甚危险。”
他指著半山腰一条隱约可见的石阶,“径穿不过数十里路程,比绕路能省月余工夫。主家要传经立方,怎能在这山脚怯阵?”
田峰也道:“况且北俱芦洲纵广数万由旬,山体极大,此山亦有数千里圆围,若是绕路,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主家有传经要务,我等在船上经歷一年,不应再浪费时间。主家且从山中过,我二人定保主家无碍。”
说著抽出腰间钢叉,往地上一戳,竟入石三分,惊起数只山鸦,呱呱叫著飞向密林深处。
唐敖思一阵,心知传经之事极为耗时,他已蹉跎半生,实不想在路中多费时日。
又听二人说的篤定,当即按下心头惊惧,点头应声,“既然如此,我等且从山中穿过。”
说罢,三人一同入了林间,田峰背负长弓,手持钢叉当先开路,方器挑著万卷儒经殿后跟隨,
將唐敖护在当中。
这正是:未入深山先见骨,才临险地又闻风。传经路上多磨难,且看凡人怎避凶。欲知三人进山后如何遭遇虎豹妖魔,且听下回分解。
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