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船队回到大明(2/2)
拆开纸包,露出二十来支细小圆筒。
圆筒用薄韧麻纸捲成,两端切口整齐,露出內里切碎的焦褐色菸丝。
“此物,名曰『捲菸』!”孙旭东得意洋洋,向满朝文武宣告。
他声音洪亮,满是自豪。
“此物以神奇『菸草』之叶,经特殊法子炮製,切成细丝,再用特製纸张卷制。”
“取火折点燃一端,从另一端吸其烟气,可驱寒除瘴,振奋精神,赛过活神仙!”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支捲菸。
又拿起一个陶製器具,比划著名。
“这个小玩意儿,叫『菸斗”。”
“也可以把那些菸丝直接塞到这个小锅锅里头,点著了吸,味道更冲,更过癮!”
此言一出,大殿內一片譁然。
用纸卷著草叶子点火吸菸?
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礼部尚书吕震眉头紧锁。
一股淡淡的,却又有些刺鼻的特殊气味从那些“捲菸”上散出,让他颇为不適。
工部一位侍郎对孙旭东手中那个粗陋的陶製菸斗更感兴趣。
那玩意儿与他平日见惯的宫廷精瓷玉器,天差地別,透著一股原始粗獷。
一些思想开放的年轻官员,脸上露出浓浓的好奇。
而那些年高德、持重守旧的大臣们,大多面露不以为然,甚至有些鄙夷。
“此等吞云吐雾之物,状若邪魔,恐非正道,有伤风化。”
有御史已开始低声议论,准备稍后上本参劾。
朱棣高坐龙椅,看著殿中介绍菸草的孙旭东,又扫视群臣各异的表情。
他深邃的面容上,情绪未显,始终不发一言。
退朝之后,朱棣未立刻返回御书房,他径直去了东宫。
太子朱高炽与太孙朱瞻基早已在此等候,准备请安。
“父皇安好。”
“皇爷爷安好。”
朱棣点了点头,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他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很快,內侍將今日朝堂上展示的那箱“捲菸”、那个陶製菸斗,连同一些散装菸丝,一併呈上。
朱棣饶有兴致,拿起一支製作还算规整的捲菸。
他將捲菸置於鼻尖轻轻嗅了嗅。
一股辛辣中夹杂焦甜香的特殊气味钻入鼻孔。
“这便是高煦那小子信里吹得天乱坠的『菸草”所制?”他问在旁的黄一峰。
黄一峰因要详细解说这些海外奇物用法,特许留下。
黄一峰躬身答道:“回稟陛下,正是。”
“此为『捲菸”,吸食相对简便。”
“亦可將菸丝填入此菸斗之中吸食,风味各有不同。”
朱棣又拿起那个粗陶烧制的菸斗,在手中掂了掂。
入手颇沉,做工谈不上精细,却有別样质朴。
他最终还是放下菸斗,对那纸卷的“捲菸”更感兴趣。
“点上一支,朕来尝尝。”朱棣吩咐。
侍立一旁的內侍连忙取来烧旺的炭火盆和火折。
他小心翼翼点燃那支捲菸一头,恭敬递到朱棣面前。
朱棣学著黄一峰先前殿上演示的模糊模样,將捲菸未点燃那端含入口中。
他用力吸了一口。
“咳—·咳咳!咳咳咳!”“
一股浓烈辛辣的烟气,毫无徵兆,猛衝入他喉咙肺腑。
朱棣猝不及防,顿时呛咳不止,惊天动地。
脸膛涨得通红,厚重龙袍也隨之震动。
“父皇!”太子朱高炽见状大惊。
他连忙抢上前来,想为朱棣捶背顺气。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
好不容易,他才勉强止住那阵撕心裂肺的咳嗽。
额头上已渗出一层细密汗珠。
“这——这玩意儿比他娘的漠北狼烟还要呛人!
他缓过一口气,有些狼狈,又有些哭笑不得,骂了句粗话。
太子朱高炽看著那支兀自冒著畏畏青烟的纸卷,满脸忧虑与不赞同。
他犹豫片刻,还是拿起一支。
也学著朱棣的样子,小心翼翼抿了一小口。
“咳咳——咳—.”
朱高炽的反应不比他父亲好多少。
也是一阵猛烈咳嗽。白胖脸庞涨得通红。
他连忙用宽大袖袍掩住口鼻。
“二弟—二弟这怕不是拿了什么毒草来糊弄人吧—
他一边咳嗽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声音都有些变调。
他看那捲菸时,充满了怀疑。
唯独站在一旁的太孙朱瞻基,从始至终饶有兴致观察著一切。
见自己的皇爷爷和父亲都被这小小纸卷呛得狼狐不堪,他非但没有退缩。
那双明亮的眸子反而闪烁著跃跃欲试的光彩。
“皇爷爷,父王,孙儿也想试试此物。”朱瞻基上前一步,开口请求。
朱棣看了看自己这个一向聪慧果敢的孙儿。
又看了看手中那支让他又爱文恨的捲菸。
他沉吟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好,你也试试看。”
朱瞻基接过一支捲菸,內侍连忙上前为他点上。
他將捲菸送到唇边,吸了一口,竟未如他父亲与祖父那般剧烈咳嗽,仅是眉头轻,便將一口青白烟气从口鼻间悠然吐出。
烟雾在他年轻英俊的脸庞前繚绕,模糊了他的表情,却平添了几分不属於他这个年纪的成熟。
他又吸了一口,这一次,吞吐之间,已然颇为从容。
几口之后,朱瞻基將燃了小半的捲菸从唇边取下,修长的手指在烟身上轻轻一弹,一小截菸灰精准落入旁边的痰盂,动作嫻熟自然。
他微微眯起眼,细细品味著烟气带来的感受。
片刻,他才开口:“皇爷爷,孙儿觉得,此物初入口虽有些辛辣,但转瞬之后,便有一股暖流自胸腹升腾,遍及四肢百骸,头脑也清明许多,精神为之一振,倒有些像骑射前饮了上好参汤,浑身透著股劲儿!”
朱瞻基那熟练的掸灰动作,那副若有所思、颇为受用的神情,让朱棣一时恍惚。
他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身影一一少年时的朱高煦。
彼时的高煦,也是这般年纪,跨坐烈马,纵横猎场,回眸一笑,满是桀驁不驯的锐气与勃勃生机。
“哦?真有此等奇效?”朱瞻基的描述勾起了朱棣的兴致,他又拿起一支捲菸,示意內侍点燃。
这一次,他学了乖,只浅浅吸了一小口,屏息片刻,再缓缓吐出烟气。
喉间依旧有些辛辣,但確有一股奇异暖流在胸腹间升腾盘旋,紧绷的神经鬆弛不少,精神也似真的振作了些。
“嗯——这东西,倒確有几分奇特。”朱棣放下捲菸,若有所思。
太子朱高炽在一旁,依旧满脸不赞同与担忧。
他素来体胖,畏热喜静,饮食清淡,对此等辛辣刺激、吞云吐雾之物,实在提不起兴致,甚至本能地排斥。
下朝之后,汉王朱高煦所献的“捲菸”与“菸草”,在朝堂上引发不小的爭议。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认为,此物吸食后吞云吐雾,有伤风雅,气味刺鼻,恐非良善之物,不宜在朝堂公然展示。
礼部尚书吕震更是態度鲜明:“此物来源不明,其效用未经太医院验证,轻易尝试,恐有损龙体,亦恐引民间无知之徒效仿,败坏风气,遗祸无穷!”
工部一些官员则对那粗陋的陶製菸斗的製作工艺有了些兴趣,琢磨著改良材质与造型,做得更精美些,或许能当个新奇摆件或赏玩之物。
而年轻的勛贵子弟和翰林院的年轻官员们,对此等能“提神醒脑”、“振奋精神”的新奇玩意儿颇为好奇,私下里已开始交头接耳,打探何处能弄些来尝鲜。
朱棣对朝堂的议论与爭议,並未立刻表態,只是不动声色地听著。
他心中,另有盘算。
高煦信中,字里行间皆是对人口和各类技术人才的极度渴求,请求朝廷派遣工匠、农人、医师,乃至那些在国內鬱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生活困顿的百姓,
前往他那所谓的“海外丰饶之地”。
翌日,朝会之上,朱棣开始传达旨意。
“传朕旨意。”朱棣沉吟片刻,终於开口,“著户部、工部,立即挑选精明干练之官员及各类技艺精湛之工匠、熟悉农事之老农,携带各类优良粮种、农具、工具,隨汉王船队及郑和后续船队,一同前往汉王就藩之地,助其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民生。所需船只、人员、物资,皆从优拨给,不得有误。
1
此旨一下,不少官员心中一动,这不仅仅是支援汉王,恐怕也是將国內一些不安分或多余的人口,寻个由头髮配出去。
“至於那『菸草”—”朱棣顿了顿,继续道,“先交太医院查验,並少量试用於军中,看其具体效用如何。未有明確结论前,不可轻易在民间流传,以免滋生事端。”
旨意一下,文官集团立刻开始忙碌起来,挑选前往汉王封地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