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最长的河 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 NBA之绝对统治力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传奇:每天一条捡尸信息 复沦陷 太渊之烬 魏晋不服周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剑出星宿毒为锋

先前是西北诸部,如今轮到北方草原?

李武摇头嘆息:这乱子何时是个头!

然而,敌军已开始行动,李武不得不有所准备。

这次,北方的蒙古竟又发起了袭击。

长城沿线的驻军或许能暂时抵挡,但战后的应对才是难题。

李武深知,敌军藏身於广袤草原,难以彻底剿灭。

若不能根除隱患,这般频繁袭扰实属麻烦。

思虑再三,李武最终决定:“当前先採取灵活防御策略,让前线部队按我的规划构筑防御体系。”

隨即,李武著手绘製城防图。

这份图纸借鑑了他前世军事基地的设计。

外围布设雷区,装置由他改良的触发地雷。

这片雷区足以有效阻滯敌军攻势,大幅削弱其战斗力。

地雷引爆后留下崎嶇地形,可进一步阻碍敌军推进。

雷区之后,是连绵的战壕。

这里部署精锐射手,依仿现代战术隱蔽其中射击。

这些敌军防护薄弱,即便武器**力有限,也足以应对。

战壕后方配置火炮、投石机等重型攻城器械。

趁前哨战壕与步兵吸引火力之际,这些重器便可全力开火。

这仅是临时营地的防御布局,若设於城池內还有更多手段。

战壕与雷区之后设有护城河及城墙,城上守军居高临下压制对手。

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纵使敌军装备精良,也难在短期內突破。

此刻前线局势危急万分。

蒙古各部已被菊尔汗重新统一,十五万大军正向长城防线发起衝击。

长城沿线告急频传,大漠中烽烟滚滚。

菊尔汗此番亦学会运用火器,攻城时大量投入。

此外,经过多次实践,蒙古已积累丰富作战经验。

先是驱使大批掳掠来的俘虏和平民充当炮灰,消耗敌方火力与障碍物。

继而动员普通民眾填平战壕等设施。

最终,精锐部队携带著各类大型攻城器械抵达城墙附近,正式拉开攻城序幕。面对攻势,明朝各处防线均感压力倍增,危机四伏。

**弹性防御!**

“堡垒修建得如何?”姚广孝向属下问道。近期,他依照李武的策略,强化了弹性防御布局。所谓弹性防御,即利用高度机动的部队灵活调动,结合步兵的牵製作用,有效拖缓敌军行动。

李武借鑑二战时期的战术並改良,將其应用於当下:通过车队深入敌阵,同时派出斥候分散侦察,构建广阔的情报网络。当敌军察觉並派援军时,李武会迅速指挥士兵构筑防御设施阻击来犯之敌。其车队配备可携式拼装墙,必要时只需固定地基,拼接而成即可形成临时据点。藉助堡垒及地雷等设施,明军足以牵制敌军回援力量。若敌未回援,李武则率军从后方发起进攻,与前线协同夹击;反之,则正合己意。

李武所建堡垒坚不可摧,即便敌军强攻亦难以速克。此时,他选择坚守阵地,静待敌包围漏洞显现,隨即组织突围撤退。此法屡试不爽,尤其针对草原游弋的蒙古骑兵成效显著。长城守军一半被调离用於应对后方威胁,令蒙古新汗菊尔汗大为光火:“大明何来如此手段!”原本以为即將攻克长城防线,但明军竟学会规避损失的新战法,使他头痛不已。多次交锋后,菊尔汗损失远超明军数倍。长期攻城却无寸进,兵力损耗严重,这绝非其所愿。

李武同样採取弹性防御策略,前沿阵地仅设少量兵力加防护设施,主力集结於中部,输出单位远置后方。

敌军重武器攻击时,通常只能打击前线,而在掩体保护下,我方兵力损失寥寥。敌军正式进攻时,前沿士兵布置陷阱后迅速撤至中线,待敌步兵接近前沿防线,我方输出单位即刻发起猛烈反击,同时中线主力严阵以待。

儘管敌军耗费大量重武器与兵力,却难以取得显著进展。菊尔汗对此头疼不已,更让他忧心的是,后方回防部队虽机动灵活,却始终无法定位明军的突袭部队,仿佛对方对己方动向了如指掌。

菊尔汗虽听闻明军有神秘兵种,但战事至今未见其踪影,便將此视为无稽之谈。他怎会想到,明军的“眼睛”正潜伏於他派往追击的部队上方,实时搜集情报,助其精准预判敌情,从容应对。

菊尔汗疑心麾下藏有內鬼,一怒之下展开清洗行动。蒙古诸部本由他的武力强行聚合,如今他已不再相信任何人。清理期间,战事依旧,但他麾下主力鲜少衝锋,多是降服的部落前赴后继。

面对炮火、投石车及箭雨,各部损失惨重,军心渐生动摇。

“还要坚持吗?”一位部落首领接获指令,疲惫不堪地问。

他所属部落已减员过半,再如此下去,恐难逃覆灭命运。

“此乃可汗旨意,必须遵从。”传令者冷酷回应,无视他的哀嘆。

这並非孤例,诸多首领皆面临相似困境。

“族长,不如反了吧?”下属建议。

“若此刻反叛,明军定会趁势进攻,何况此次援军由国师亲自坐镇,明军显然是要变守为攻了。”下属的话让族长陷入两难。

確实,眼下明军可能即將发起大规模攻势,若此刻归降,或许还能立功,否则恐再无机会……

正踌躇间,营外传来一声询问:“何人?”

多年征战经歷让族长迅速察觉异常,推开营帐查看,只见一名身著道袍的明国人站在外头。

“你是……”

族长难以置信对方如何潜入未被发现,满脸惊愕。

李武笑著自我介绍:“我是大明国师李武,此次援军统帅。”

族长下意识后退,却忽然挥刀袭向李武。

“鏗鏘——”

李武施展地煞七十二术中的剑法,佩剑舞得行云流水,族长毫无招架之力。

“我无意伤你,但前提是別自寻死路。”

“鏗鏘!”

几番交锋后,李武的佩剑已抵住族长脖颈。

族长终於愿对话。

“如何合作?”

李武微笑道:“不久將有反击,之前我们会更新后方牵制部队装备,届时你们可趁机脱离,加入我们行动。”

“你们?”

族长敏锐察觉另有隱情。

莫非还有其他部落將被策反?如此一来便稳妥许多,免得孤军奋战。

思索片刻,族长点头答应李武提议。

族长话音刚落,李武已施展地煞七十二术之“御风”,瞬移至另一营地继续游说其他首领。

在菊尔汗持续增兵却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各中型部落对他的不满日益加剧。

李武仅少许功夫便贏得半数部落支持,隨即筹备关键计划。

为这次行动,李武研发了一种全新武器。

清代曾有一种利用**驱动、一次性发射多箭的特殊装置。

李武融合现代理念改良,终製成新型兵器。

该武器以马车牵引,核心为装载千支箭矢的重型火器。

启用时,能在极短时间內倾泻所有箭矢。

得益於专用运输车辆的支持,这种武器的装填效率相当出色,仅需一次火銃的装填时间即可完成全部准备。

这样的速度,在大规模箭矢作战中已属罕见的高效。

李武將此武器命名为“喀秋莎”。

確实,提到火箭炮,“喀秋莎”无疑是名声最响亮的存在。

李武计划以“喀秋莎”为核心输出力量,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召回后方牵制敌军的部队及已归降的盟友,因为这种武器无法区分敌我,若贸然开火,极可能误伤友军。

首当其衝的是那些一直驻守后方牵制敌军的部队。

根据李武的密令,这些部队迅速撤离战场,回归主力。

得知消息后,菊尔汗又惊又喜。

他震惊於这支军队为何能在占据优势时全身而退,同时又为摆脱这些部队的纠缠感到庆幸。

“无论如何,这是天赐良机,调集后方兵力,我们立即全面出击!”

身处危机之中的人往往容易因突如其来的转机失去冷静。

菊尔汗正是如此。

儘管他有统一蒙古的能力,但在局势愈发危急时,却难以保持理性。

他立刻调动后方部队,全线发起进攻。

一如既往,他將那些原本用作先锋消耗的各部落派往前线。

这些部落早已接获信號,部分已被策反的部落直接携李武留下的暗號潜入长城防线內,果断投降。

另一些犹豫不定的部落虽尝试数次试探性进攻,却始终无法突破弹性防御,最终被迫退回。

终於,菊尔汗决定倾尽全力,亲自率领主力及嫡系部队压上,协同溃退的部落共同衝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戏闹初唐 狮子与兔(BDSM) 第三次机遇 大腕崛起 宋时行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土匪营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大明钉子户 皇恩荡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