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人心如流水(下)(1/2)
第78章 人心如流水(下)
泰山郡奉高县内的某个大宅内,豪门宴会如期举行,其俏程度几乎闪瞎了李婉的眼睛。
她虽然身着蜀锦做的襦裙,配合英挺而俊美的面容,在宴会中好似一朵绽开的白玉兰,引得各方关注。
但是没人上前来跟她打招呼,官宦家的女眷,几乎都把她当透明人看待。
女眷们的聚会,似乎比寻常官员宴会更加势利眼,从羊徽瑜身边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娘子和大娘子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出来。
趋炎附势的气息扑面而来。
至于羊徽瑜这个主人,却能将宴会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从容不迫的和面前来来去去的女人们说笑着。
有种说不出的威严自信。
宴席就摆在院子里,一共几十张桌案和流水席差不多,菜品种类有大几十种,每一样都是用许多小碟子装,拿着就能边吃边玩。
菜品色香味俱全,其中许多,李婉都叫不出名字来。
如果只是吃个流水席,倒也无甚稀奇。
关键是羊徽瑜居然还组织众女眷,在庭院的小溪里,玩起了曲水流觞,猜谜得宝的游戏。
非官宦之家出身的女子,压根就领悟不到其中的雅趣,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玩!
李婉过往也只是听说过,还是头一回见到。
“表妹感觉如何?”
看到李婉在发呆,羊徽瑜走上前来询问道。不远处那位身材肥硕的梁夫人,正在对盘中美食狼吞虎咽。整场就她一个人在猛吃,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这人似乎天然就跟周遭的女眷们不一样,有点像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羊徽瑜瞥了梁夫人一眼,叹了口气对李琬说道:“你与石郎君有夫妻相,那位梁夫人,也跟梁太守也有夫妻相。”
其中揶揄之意溢于言表,李婉看了看梁夫人,差点没笑出声来。
从这话里头就知道,泰山郡的梁太守,只怕也是个脑满肠肥的人物。
最起码到任之后是这样了。
羊徽瑜目光犀利,观察敏锐,对外人的看法也是一针见血,丝毫不留情面。
唯一不同的,只在于她会不会当面去说而已。
正在这时,那位有些“富态”的梁夫人,似乎是吃枣子噎住了。整张脸忽然呈现出青紫,双目瞪圆了,捂住喉咙拼命要呼吸,却没法进气也没法出气。
徐莹急急忙忙跑到羊徽瑜身前,惊慌失措禀告道:“瑜娘子,梁夫人吃东西喉咙堵住了,不能吐气,是不是请医官来看看。”
听到这话羊徽瑜也有点慌神,这样的状况,她从前没有遇到过啊。以前她所在的地方,无论是哪里,都不曾出现过有人暴饮暴食而不能呼吸的事情啊。
怎么今天就蹦出来一个奇葩呢?
“瑜娘子,现在就要救人,等医官来了,人也没命了!”
李婉对羊徽瑜提了一嘴,随即便走上前去站在梁夫人身后,将对方粗壮的双腿分开形成一个三角。随后,李婉从背后环住梁夫人,手放在这胖女人的腹部。
她双手握拳,拳心向内向上,用力挤压梁夫人的腹部。
这女人真胖,李婉手臂没那么长,差点够不到位置。
很快,随着李婉的“挤压”,梁夫人猛的咳嗽了一下,一颗枣核像弹弓打出的石子一般飞了出来,掉到地上。
梁夫人拼命的咳嗽,边咳边吐,许久之后面色才恢复正常。
一旁紧张屏气凝神的羊徽瑜和徐莹,这才长出一口气。梁太守的夫人若是死在宴会上,这件事可真就说不清楚了。
即便泰山羊氏在泰山郡类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也要给梁太守一个交代。
不过这位太守夫人今日在如此重要的宴会上丑态百出,自然是没脸在这里待下去。恢复过来之后,她上前对李婉道谢,又跟羊徽瑜客套了几句,便在家仆的护送下仓促离开了宅院。
说是灰溜溜逃跑也不为过。
她一走,李婉立刻就变成了整场宴会的焦点,上前和她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
羊徽瑜若有所思打量在一旁忙着应酬的李婉,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石守信如此迷恋这个年轻的小女人了。
“不得不说,司马炎确实有点眼光啊,难怪念念不忘。”
羊徽瑜双手放在背后,看着李婉自言自语道。
……
石守信进入帅帐的时候,钟会正在看书。见他进来了,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他说道:“这文章说得挺有意思的,你也看看?”
钟会居然想和石守信讨论“文学”了,说明如今他对于石守信明显的高看了几分,态度也不像之前那般高傲了。
当然了,后者对钟会的小心思完全不在意。必死之人,不值得去结交和规劝。
“谯周的《仇国论》?”
石守信拿起竹简,这才发现居然是名篇。
不过这篇文章他老早就看过了,毕竟是好几年前谯周就已经写了这篇,流传甚广,而且他前世也看过。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人们对它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泾渭分明。
“看来你也曾经读过对吧?感觉如何?”
钟会笑道,那样子看起来很随意。
“确实读过,蜀国人心尽失,只要魏军入蜀地,刘禅必降。”
石守信非常确信的说道。
钟会顿时面露好奇之色,他指了指面前的软垫说道:“坐下说,我倒是很想听听你的高论。”
“蜀国立国,就是不承认魏国乃正统,所以必须要北伐,一刻也不得耽误。
谯周明言北伐劳民伤财,却没有被惩治,那显然是很多人感同身受,只是不愿意当出头鸟罢了。
刘禅即便是杀了一个谯周,还有许多谯周,永远都杀不完。
由此可见,蜀国疲惫,民怨沸腾已经不堪再战。
民心如水,君王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今看来,蜀国这艘船,要翻了。”
石守信面色凝重说道,没有一丝玩笑的意思。
钟会点点头,不置可否,并没有说赞同还是不赞同。但心中对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是很认可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