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各自的输赢(2/2)
看来魏军这边的压力也很大啊!长期在汉寿屯兵,粮食消耗是天文数字,就算魏国的国力雄厚,那也是相对于蜀国而言的,粮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石守信在心中暗叹:蜀国如果能挡住邓艾这一波,说不定真能续命十年,可惜人心已经变了。
他又四处巡视了一番,所见所闻,都让他心沉谷底。
别处不知道,反正白水关这边杜预麾下的部曲,早就军无战心,吃的也不好,压根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
无论是放哨还是巡逻,都是有气无力的应付差事。至于平日里该怎么操练,石守信今日刚刚抵达也不太清楚。
邓艾偷渡阴平的事情,普通士卒并不知道,军官们也不可能跟他们说。所以,伐蜀之战已经结束,才是基层的共识。
至于剑阁……只要见过的就不会认为钟会能拿得下来!
悄悄来到城楼签押房,石守信屏退了这里的闲杂人等,他看向孟观询问道:“你刚刚有话想说么?”
“石监军,卑职所见,白水关内守军实在是军心涣散啊。
若是入蜀,稍有变故,这支军队打得了仗么?”
孟观低声问道,一脸忧心忡忡。他不是瞎子,过往亦是在基层里面当亲兵。
一支军队什么状态,看一眼就知道了。
杜预一走,主将不在,部曲无人约束,私底下放纵也是必然现象。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军中上下自然要给他几分薄面,可寒门出身的马隆算老几?
他的官职与威望都只能暂时管理这支军队,远远谈不上令行禁止。
如今军中表面上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实际上自上而下都只是在例行公事而已,悄悄摸鱼。反正伐蜀之战已经实质性结束了,等着大军班师回朝吧。
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种状态当然瞒不过孟观,毕竟他也是个“打工人”,很了解军中基层的心态。
“言之有理,所以你有什么高招呢?”
石守信微笑问道。
话都说这里了,孟观肯定不能藏拙。
他小声建议道:
“石监军,您不过是暂时统领这支兵马,要练兵也来不及了,只能让这支队伍打起精神来,让他们听从号令就行。
卑职以为,说那些虚的没有什么用。统兵嘛,一来施恩,二来立威,恩威并施下,便能令行禁止。
如今石监军新到,马隆或许会听命行事,但他左右不了下面人的想法。某些人阳奉阴违也难免。
石监军还是要先施恩,然后再立威才好。至于具体怎么做,卑职驽钝就说不清楚了。”
孟观非常谨慎的说道。
“你容我先思索一下。”
石守信轻轻摆手,建议孟观退下。
……
等孟观离开后,石守信这才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要整理一下混乱的思路。
签押房内极为安静,石守信的心绪也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该说不说,现在的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只是还没有爆发而已。因为时局已经走到了一个不由他控制的十字路口了。
重点就是不可控但要命!
目前伐蜀军中博弈的几方,明面上有:邓艾、钟会、卫瓘,以胡烈为首的“告密派”,以李辅为首的“态度不明派”。
但实际上,暗地里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没有露出水面,即:坐镇长安的司马昭,以及……蜀地暗搓搓谋划大事的姜维!
博弈的场合,并不在剑阁,而是在成都。
更要命的是,一旦大军抵达成都,就已经是“开牌”的最终阶段,而不是做准备的最初阶段。
也就是说,只要邓艾接受了刘禅的投降,那么“一计害三贤”剧本便会直接开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尘埃落定!
那个时候只有生死搏杀,压根不会给任何人酝酿准备的机会!短短数日,就会决出胜负,剩下的就是垃圾时间善后。
乍一看,钟会似乎处于绝对劣势,他压根没有多少亲信兵马,而且有一大堆将领明着反对他,暗地里打小报告。
钟会即便是要兵变,也是困难重重。什么郭太后遗诏,都是些自欺欺人的戏码和遮羞布而已。
谁踏马会信这个,那真是脑子进水!
可是现在没有人注意到,钟会的杀手锏并不在魏军之中,反而是姜维麾下的蜀国降军。
钟会利用这些军队,便可以控制魏军将领。
而邓艾,入成都后已经立下不世之功,他压根意识不到自己死到临头。
相信这位情商欠缺的主将,会在第一时间出局。
至于卫瓘,他的优势在于司马昭给的“持节”,在军中拥有最高决断权。可是他却没有军事指挥权,跟军中将领也是不熟。
只有在政令军令通畅的“女频模式”下,卫瓘的权力才有保证。乱起来之后,谁踏马管卫瓘是不是持节,是不是监军!
到时候谁的刀更快,拳头更大,谁说话就管用!
那么姜维如何呢?
姜维的优势,其实是心理上的。姜维和钟会的奖励机制并不相同。
钟会是要全胜才算赢,所谓全胜,是一方面压制住蜀国势力不造反,另外一方面控制这十多万魏军。最后他成为所有人的统领,剿灭所有不服。
想想就知道这有多难了!
但姜维的胜利却很简单,是杀一个就算一个,拖一个人下水就赢一子,他的奖励机制是“计分制”,分数越高越好。可以说姜维只要能说动钟会叛变那就算赢,后面的只看是小赢还是大赢。
这几方斗起来,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目前看还很难说。
石守信并不觉得前世历史书上说如何,最后的结果就会如何。以他所知的情况看,钟会也不是没有准备。
至于胡烈和李辅这两帮将领,他们也是随波逐流的,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扛旗帜才行。
“我也是在走钢丝啊!”
石守信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他现在是假意跟钟会亲密,到了成都后,也只能见机行事。跳船是一定的,但什么时候跳,就很有讲究了。
钟会并不会完全信任他,只是因为实在是无人可用,这才退而求其次让石守信领一部分兵马罢了。
石守信暗暗揣摩,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谓的“先知”,钟会、姜维、邓艾、卫瓘手里有什么牌,他一清二楚。
这件事的终点他也知道,那便是钟会失败,蜀地成为晋国的一部分,嗯,晋国马上就会建立了。
司马家需要用“开国”这场盛宴,去款待支持他们家的世家大族。不建国,怎么论功行赏呢?
“或许,真正的底牌,便是于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
石守信自言自语道,他依稀记得那句名言:有组织的少数,可以打败无组织的多数。
几千人不算多,但如果组织严密,掀起或者阻止一场政变,已经足够了。
问题最后又回到孟观刚刚所说的那些:要掌控住杜预麾下的这支部曲!
可是,要怎么去掌控呢?
石守信犯了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