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世间再无诸葛亮(2/2)
子不教,父之过。诸葛瞻如果降了,那就是在打诸葛亮的脸,说明诸葛亮没有好好教导儿子怎么做人。
这是非常大的污点。
而被封琅琊王,则是在污点上撒尿。琅琊诸葛氏都要连带着臭不可闻。
诸葛瞻若是当了司马家册封的“琅琊王”,那就不是光宗耀祖,而是在诸葛亮坟头蹦迪了!
即便是封王,要封也得刘禅去封啊!司马家算哪门子皇帝?
一个丑陋的反贼!也敢给别人封王?
一旁的黄崇、李球等人都看明白了,心中忍不住为诸葛瞻惋惜。
有些人,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被架在道德的高山上,经历风吹雨打。
可以粉身碎骨,但绝对不能苟活,否则就是破功,前面的奋斗会被污点掩盖。
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宿命。
“诸位,明日点兵前往涪城,和邓艾决战!”
诸葛瞻环顾众人说道。
“慢!”
黄崇连忙开口阻止。
“武乡侯,莫要中邓艾激将法,大军新败不宜远征。
不如就在绵竹城下,以逸待劳等着邓艾来。派人去把使者的人头送到涪城!也激一激邓艾!”
黄崇劝阻诸葛瞻说道。
他心里明白,诸葛瞻是不想出击的。可是他不出击,别人就会怀疑他有投降的心思,所以不得不出击对外表明心迹!
于是某些话,就不能由诸葛瞻来说。
果然,听到黄崇所说,诸葛瞻长叹一声,将佩剑入鞘,轻轻点头。没有怎么犹豫就接受了黄崇的建议。
诸葛瞻已经通过“斩来使”的方式表明了心迹。此刻既然有人递了梯子,那就不必像个傻子一样不下来了。
“都去准备一下吧,邓艾很快就会来绵竹了。”
诸葛瞻环顾众人吩咐道。
……
很多时候,办大事就是要胆大心细。
这天夜里,石守信将刘钦、马隆等人叫到城楼的签押房,然后将一副绘制不久的地图铺开,放在桌案上。
“斥候去汉中探查了一番,汉中大户,多半都在故城(南郑)附近。
多番打探后,我选中了两家,都是本地有私兵的土豪,你们参详一下。”
石守信环顾众人说道。
对于抢劫汉中本地的大户,他们心中没有任何阻碍。这些人说好听点是土豪,说得不好听的,就是横行乡里的土霸王。
比如说鲁肃,就是“家资颇丰”,仆僮无数。
那些钱粮,那些打手,难道都是长江水打来的?没这资本,鲁肃能成为江东孙家的座上宾?
鲁家的原始积累,难道真就靠抡锄头种地种出来的?
很多问题,其实只要稍稍细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些本地土豪的手脚绝对不干净,他们粮仓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带着血腥味的。
成了就是王,败了就是寇!除了成败以外,这些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汉中本地大户,如果混得好,就能成为官宦之家,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混不好就是贼寇!
“有杨氏和袭氏两家,地盘大,家宅如营垒,有库房有粮仓,只是因为我军占据汉中,而暂时蛰伏。
朝廷顾不上他们,他们也在想心思,跟朝廷搭上线。错过这个时间,再过个一两年,这两家里面搞不好要出郡守一类的官员。”
石守信沉声说道。
他没有选择那些稍有积蓄的自耕农,虽然这些人更好抢一些。
杨氏和袭氏这种土豪,才是石守信盯上的目标。这些人,完全不必给他们面子,直接抢完事了。
马隆和刘钦都是点头,感觉石守信的安排很妥当。
“不要穿军服,尽量不要杀人,拿轻便的,好携带的。
抢了东西就走,莫要节外生枝!有奸淫妇人的直接斩立决。
安排五百兵马在阳安关附近接应,出事了也好应对。
切记尽量不要杀人,要杀就全杀光不留活口!
杀了人就结下死仇了,事情闹大了朝廷会彻查,苦主以后也会想办法报复我们。
如果只是抢东西,杨氏和袭氏的人都会装聋作哑不会声张,朝廷也不会管这种小事。
我们此举是为了笼络军心,不是为了杀人取乐。”
石守信继续说道,指了指地图上的行军路线。他当然还有别的打算,只是现在没必要说给孟观和马隆他们听罢了。这也是一种御下的手段。
“石将军,其他事情都好说,只是我们如何通过阳安关呢?兵马离开防区,可是要军令的呀!”
马隆开口询问道。
“我自有办法。”
石守信嘿嘿笑道,这是整个计划里面最关键的一环,他怎么可能没有准备呢?
石守信从袖口里面摸出一封信,这是阳安关守将许仪写的。
他将这封信摊开放在桌案上,只见上面写着:后勤运力不足,粮秣堆集在汉中无法按时按量的送到汉寿,请大将军派遣一部兵马,帮忙协助运粮。
没错,许仪已经被钟会一脚踢到阳安关去了。
这封信,是石守信跟许仪要求的,因为前线粮道确实缺乏人手,许仪在阳安关就是干转运粮草这活的!然后对方立马就写信过来了。
石守信提出此事,许仪大喜过望,怎么可能拒绝!
许仪这封信送到钟会那边,就可以交差了。事后追究下来,就找借口说事态紧急,前线军粮不能耽误,只能先把粮秣运了再说。
钟会怎么可能追究白水关派兵协助运粮这种小事!
等回程的时候,运劫掠来的货物也是运,运军粮也是运,直接把屁股擦干净了!
马隆和刘钦二人都是一脸震惊!没想到这些时日石守信表面上不显山露水的,背地里居然把这些事情都办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