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飞龙骑脸(1/2)
第86章 飞龙骑脸
绵竹是蜀地大县,县城也比一般县城大不少。
此时此刻,诸葛瞻正站在绵竹城头眺望北面的方向,那边藏着危险。邓艾的军队,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
当初被使者激怒的血气已经散去,如今诸葛瞻在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邓艾带兵来了,他是迎头痛击好呢,还是困守绵竹好呢?
城内的粮秣还算多,但都是支援剑阁所用。如果被邓艾派兵堵住了去路,那么剑阁那边很快就会断粮!
要知道,剑阁可是有三万多蜀军啊!邓艾偷袭江油,彻底打乱了蜀国的防守计划。
如今对于要不要出城野战,诸葛瞻心中亦是感觉犹疑,头发都白了不少。
他毕竟此前没有带过兵,这是第一次仓促上阵!
其实诸葛瞻出兵这件事本就不同寻常。就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其中的阴谋气息。
蜀国又不是没有会带兵的人,比如说黄皓极力推荐的那个阎宇,带兵就有点水平。
为什么刘禅要让诸葛瞻挂帅带兵呢?成都又不是没有武将了!
诸葛瞻细细一想就发现,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刘禅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绝对信任的人了。
蜀地大户,几乎都想投降,早就已经不想抵抗,甚至连装都不想装一下。
他们都这样想,谁敢保证带兵将领不这样想?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如同旗帜一般被挂在道德的巅峰不能动弹。
谁都可以投降,唯独诸葛亮和他的后人不能投降。
刘禅都可以不要脸,但诸葛亮能不要脸吗?
更何况诸葛瞻还是驸马!与国同休!
这次蜀国危难,诸葛瞻不出头谁出头?谁比他更靠得住?
但问题是,忠诚的人,未必有那个力挽狂澜的能力。
站在城头眺望的诸葛瞻,就很担忧即将到来的战斗!
“武乡侯,邓艾已经带兵前来绵竹了,按脚程看,明日便会兵临城下。”
黄崇小心翼翼的走上前来,对诸葛瞻行礼说道。
蜀军斥候走得很远,严密监视涪城那边的一举一动。涪城到绵竹的官道大约有将近两百里路,邓艾大军马匹不多,显然不可能一口气走到绵竹。
路上无声无息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诸葛瞻的心思,似乎不在这里,就好像没听到黄崇的话一般。
“陛下招我为驸马,又授予高官厚禄。国家每有善政,百姓皆曰武乡侯所提。
你说,我当得起这些殊荣与厚爱么?”
诸葛瞻看向黄崇询问道。
黄崇天资聪慧,遇人遇事后经常点评,都是颇有见地,时常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
但此时此刻,他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才好。
见黄崇不答,诸葛瞻继续说道:“家父如同天下的皓月,即便是他不在了,陛下也希望蜀地有这样一个人,至少是一个念想。而我,就是那个念想。我担不起陛下的厚恩,若是挡不住邓艾,我自当以死谢天下,还陛下之恩。”
他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黄崇却是听明白了。诸葛瞻似乎是从童年的迷梦中清醒了过来,只可惜有点晚,已经无法回头。
刘禅对诸葛瞻的厚爱,何尝又不是一种算计呢?诸葛瞻的能力有限,这件事朝堂内外都是有目共睹,刘禅如何会不知道?
政治是冷酷无情的,充满了利用和算计,特别是作为一个君主,没点手腕是不行的。
刘禅好像也没有做错。
黄崇叹了口气,对诸葛瞻作揖行了一礼。
诸葛瞻战前说这样的话或许不是很吉利,不过……罢了。
天下谁人不会死呢?
左右都是要死的,那死得壮烈一点,又有什么遗憾?
“武乡侯,我们死战不退。就算挡不住邓艾,也绝不会做那苟且偷生之人。
再说了,邓艾劳师远征,很可能已经师老兵疲,我们以逸待劳,胜算很大。”
黄崇信誓旦旦说道,态度异常坚决!
可是诸葛瞻却没有他那么乐观。之前蜀军前锋与邓艾麾下军队交锋过一次,让诸葛瞻看出些许苗头来了。
不管是什么世道,军队都是来自于百姓,而非是肉食者。
蜀汉政治本就是割裂的,荆襄来的“外人”,垄断了朝廷的大部分重要职位。这些人,都是当年跟刘备打天下的那些人的二代,或者三代。
但是蜀汉中低级官员,基本上都是来自本地。
兵马就更不多说了,几乎全部是蜀地和汉中地方的人。
他们对于“复兴汉室”有多大动力?
这个问题黄崇恐怕不敢多想。
现在诸葛瞻麾下的所谓“羽林军”,全都是在成都和周边地区招募的,甚至是临时拼凑起来的。
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并非隶属于蜀汉常备军。
所以,这样的军队,和邓艾的前锋军交手,能赢么?并不能,所以涪城郊外那一战,输得很干脆。
“今天让士卒们都吃饱一点,明日必有一场恶战。”
诸葛瞻轻描淡写的交代了一句,然后一声不吭的转身离开了城头。
他要去写一封家书,交代后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